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唤醒的巨星> 137章论木星生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7章论木星生命(1 / 2)

唤醒的巨星 文地是也 更新时间 2021-09-14

 关于天体的自转——即各天体所表现的各不同自旋速度及不同的转动姿式,华为将用太阳系起源于“撞击之说”,做了一番描述:

太阳或者太阳系围绕着银河中心部分运动,不单只是做着公转(起初不具备自旋),同时向外做着漂移。

太阳的自转是由物质的碰撞,产生了角动量而引起的,关于几颗岩石行星(类地行星)的自旋动力来源,同样的用如此一般来做表述。

上章讲到了小行带形成时的一个过程,当一颗天体达到一定质量的时期(我们把他视为原初太阳),完成了绕银河中心部分的第一周公转之后,经过了近两亿年体积快速的胀大,当作第二周运动之时,由于前进的方面,前方内侧的一线空无一物,前方外侧却飘浮着大量质量相对小的星体,随着原初太阳的公转,有的天体迎面撞了上来,有的从外侧穿行了过去,于是产生了摩擦力,或者感受了引力的扰动,迫使太阳做旋转运动,由此自转诞生。

从太阳外侧露过去的天体物质,随着迅速的流动,随即大量的星体在离中心主星的一个距离,作着逃逸的速度,在一个稳定的引力点,聚集起来形成了小行星带。同时那些逃离过快的大量物质,为后面的四颗类木行星的雏形,创造了条件。最早的四大气体巨星,就像现在的冥王星一样,由多颗小行星结合在一块。

当太阳系完成了绕银河系第二圈,接着是第三周,愈离银河系中心部分,不但物质分布会愈薄,而且星体的质量会表现逐步变小,并且天体的物质密度向逐渐变稀。

这些物理条件,为完善另外四大气体巨行星,巨大的体形创造了物质基础。

最初的四颗类木行星,不但没有这么大的体积,而且也不存在这么快的转速,是在后续漏过来的物质,先是一些小行星,然后是大量的彗星,不断的撞击着他们,在渐渐的加速之下,而达到现在这么快的自旋速度。

根据这一设想,由理论推理,谁被撞击的次数多,不但聚集的物质就多,而且自转速度相比之下要快。并不像有的理论所描述的那样,物质的运动,体积越小或者质量越小,它的运转就会越快。

在四大气体巨行星,木星聚集了整个行星中将近一半的质量,成为行星中的行星之王,在八大行星里是自旋速度最快的一颗,木星自转速度约9小时55分周,土星的自旋速度为10小时35周,天王星的转动速度17小时14分周,海王星的旋动速度为16小时6分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