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最终诊断> 482.新线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82.新线索(2 / 2)

最终诊断 号西风 更新时间 2021-07-24

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升高,特别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清胆红素可达80-350umol/L,血清胆红素多进行性缓慢升高。除胆红素增高外,2月后肝功往往表现不良。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多增高,碱性磷酸酶全部病例均增高,并且随月龄的增加而增高。

约1/3的患儿有贫血,血清总蛋白一般在正常范围或减低,白球蛋白比例也多数降低。这些实验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B超检查

可探知肝脏增大,见不到正常的左右肝管及胆总管。往往探不到胆囊或仅为萎小的胆囊,但如探得胆囊也不能完全除外胆道闭锁。因术中探查胆囊内往往为灰白色透明的液体而非胆汁。

I131同位素ECT显影检查

可见同位素标记物聚集在肝脏内,而不能排入肠管中,表现为胆道的完全性梗阻。

ERCP

在日本该项检查手段已用于新生儿,可清楚地了解肝外胆道的形态及胰胆管合流的情况。

鉴别诊断

胆道闭锁主要表现为持续存在进行性加重的黄疸,灰白色大便和黄疸尿。因此应与新生儿、小婴儿黄疸性疾病鉴别。如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半乳糖血症、溶血性贫血、婴儿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母乳性黄疸等。

新生儿肝炎

这两种疾病的鉴别最为困难。以往认为胆道闭锁手术要在3个月内实行,而新生儿肝炎则绝不能接受手术,因手术将加重病情和增加死亡率。因此几年以前不论是教科书还是专业医生都特别强调两者必须鉴别清楚。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调查,因大多数学者已经倾向认为胆道闭锁与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可能是同一种病变的不同病理改变。并且临床实践已证实对于新生儿肝炎,特别是对于占大多数的以胆汁淤积和梗阻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已可通过外科手段来进行胆道冲洗治疗,并且也取得较好的临床手段。所以对于胆道闭锁与新生儿肝炎的区分已显得不是那*重要。以下简单介绍两者的鉴别方法,仅供判断病情和参考。

临床上的主要鉴别要点

①黄疸:肝炎一般较轻,黄疸程度有波动性改变,而胆道闭锁则为持续存在,进行性加重。②粪便:胆道闭锁较早出现白陶土色大便且持续时间较长。值得注意的是在病程晚期白陶土样大便也可变淡黄,主要是因为肠液也含有大量胆红素所致。而新生儿肝炎可为间歇性出现的白色大便,可有黄色便。③体征:胆道闭锁者肝硬化、脾肿大多较肝炎者为重。④病程:胆道闭锁多于1岁内死亡,而新生儿肝炎可自愈或好转。当然新生儿肝炎也有发展为完全性胆道闭锁者。

血清胆红素动态观察

病程早期直接胆红素增高,动态观察示持续性升高,病程中晚期可表现间接胆红素也升高,提示肝功有损害。而新生儿肝炎早期即呈双相增高,甚至间接胆红素更高。动态观察时可见胆红素波动较大,并且有时胆红素会下降。

碱性磷酸酶测定

新生儿肝炎很少超过40U,并且持续时间短,可自行下降。而胆道闭锁则可明显升高并且持续存在并加重。

血清甲胎蛋白

α-FP为新生儿肝细胞所制造,生后1-3个月自然消退,肝炎时增殖的肝细胞使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增高,故甲胎蛋白的检测常呈阳性。用放射免疫扩散法连续定量测定,高峰大于4mg/dl时,可考虑为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主要为胆管上皮增生,非肝细胞增生,不能合成α-FP,定性试验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测定值较低。两者差别较大。

其他有鉴别意义的辅助检查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