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显波开银行的目的是广纳天下钱财,银行有存有贷。但主要以存款为主,贷款主要用于朝廷大型项目。当然最优先的就是用来制造纸弹壳的子弹。其次就是修建管道,粮道。</p>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古训,朱显波修路的另一个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各地方的控制。眼下摆在眼前的是三北,从山海关往东北;从大同到巴彦淖尔,从长安到哈密。由于另外两条路途遥远,耗资巨大,朱显波和群臣们商量先修大巴官道。一是带动沿线居民和牧民的经济展,而是为了对付心存异心的外蒙各部。</p>
由于洪承畴和袁承志的经营,加上西北和东北两个总督衙门的配合,大明朝廷的大量移民。巴彦淖尔到哈密,巴彦淖尔到兴京之间的蒙古各部族已经基本完全臣服大明,三北总督开始上折在各旗设置州县。自从大明在巴彦淖尔设置总督衙门,大量屯兵之后,蒙人成的大漠中心已经在大明的一日可以攻击范围。</p>
因此,大漠以南各部的漠南蒙古,包括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巴林、札噜特、奈曼、喀尔喀、茂明窍、乌拉待、喀喇沁、乌珠穆沁、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都是识时务者,纷纷大明的定居、移民和设置州县政策。可以说从现在大明的北方边境线开始呈一条和纬线平行的直线,而不是严重凹陷状。</p>
</p>
朱显波就下令洪承畴和其他两总督,按照部落的世袭活动范围划分州县,并允许各部落高度自治,但要解除武装,并按时向明廷缴纳马匹抵税。各部落倒也落得安逸,毕竟大明太强大了,顽抗不明智。</p>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朱显波扩充军备逐渐将漠南蒙古各部纳入大明版图时,漠北蒙古也就是所谓的喀尔喀蒙古,其属有车臣汗、土谢图汗、三音诺颜、札萨克图汗等部,分布地区,“东至松江呼伦贝尔城,南至瀚海,西至阿尔台山,北至俄罗斯。这片更广阔的草原和沙漠结合地始终由于大明的触角无法到达而只是口头上的臣服。</p>
而大漠以西的漠西蒙古,即卫拉特蒙古,包括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辉特部等。其分布地区东自阿尔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基本上视明庭为无物,甚至私底下接触俄罗斯,欲拉外援抗衡大明的统一。当然沙皇俄国也不是省油的灯。</p>
还好这些部落蒙古各部大多逐水草而居,从事游牧的畜牧业经济,政治上处于互不统属的状况。各部落封建主之间,为了掠夺牲畜、土地和财产、争夺统治地位,常常生矛盾,互相杀戮、征伐。但是随着大明的三边政策的落实,也许是感到了威胁,或者处于本能,大漠以西和以北的蒙古各部落开始团结。</p>
朱显波派出的锦衣卫反馈回来的情报显示面对沙俄入侵的威胁和明军统一漠南蒙古的形势,漠西蒙古和喀尔喀蒙古的封建主意识到,维护封建统治,加强封建秩序,巩固和加强部落的内部团结,一致对外的重要性。基于这种共同利益的认识,164o年九月,在准噶尔部领巴图尔珲台吉的倡导和支持下,联合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在塔尔巴哈台召开了厄鲁特和喀尔喀的蒙古封建主会议。</p>
有各部44位蒙古封建主参加,制订了《蒙古卫拉特法典》,以此作为维系内部统治、协调各部关系、加强封建统治、共同对外的基,从而大大加强了准噶尔部的实力地位和蒙古各部的团结,使漠西蒙古地区出现了安定和稳定的局面。</p>
巴图尔珲台吉在厄鲁特地区,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建设,展牧业生产,并在其府和博克赛尔地区大力展农业和手工业,建立固定居民点,使游牧经济逐渐展到城镇经济,准噶尔部所在地逐渐成为厄鲁特蒙古的政治、经济中心。由于准噶尔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和哈萨克、布鲁特(柯尔克孜)等族经常生纠纷和战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