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娅特蕾莎听完了考尼茨的报告后,缓缓说道:下巴伐利亚只需要一万人便可以完全占领,需要防备的是北面,萨克森和普鲁士。</p>
是的,陛下,这点我也已经想到。约瑟夫二世说,如果您允许的话,请将奥地利的主力全集中在波西米亚,以防备萨克森和普鲁士。</p>
玛丽娅特蕾莎悠悠叹了口气,说道:如果可以的话,我并不希望为了一笔交易而引发一场战争。</p>
我也希望如此,母亲。约瑟夫二世随声应道。</p>
巴伐利亚的事件和当初的奥地利王位继承并未有太多相同点。巴伐利亚早早承认了普法尔茨选帝侯的统治,约瑟夫二世为了防止来自萨克森和普鲁士的反对,也未反对,而是采用了交易的办法。然而,纵然如此,这场事件仍然围绕着王位继承。</p>
巴伐利亚选帝侯之位虽然由普法尔茨选帝侯卡尔泰奥多尔继承,但他私生子不少,可婚生子却还未有,因此,在他故去后,继承他所有领地的将是他的表弟茨魏布吕肯公爵查理二世。</p>
这位茨魏布吕肯公爵虽然所有领地狭小,本身势力薄弱,却因为娶了萨克森选帝侯的妹妹而有着一张广阔的外交网。</p>
萨克森若仅仅是担心奥地利势力膨胀,也不至于出兵。他们没有普鲁士那样强大的陆军军团,也没有奥地利那样的强大国力,夹在诸强之间的最佳生存方式是中立。然而,因为联姻关系的存在萨克森的公主嫁给了未来的巴伐利亚选帝侯茨魏布吕肯公爵,一旦茨魏布吕肯公爵得到了巴伐利亚,这便意味着萨克森将在德意志内得到一位强大的盟友。有这层亲缘关系在,再加上奥地利人的老敌人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必然会出面,萨克森自然也乐于借机取利。</p>
萨克森不可能坐视未来的盟友白白丢失了一块土地,普鲁士更不可能坐视奥地利的势力膨胀,因此,和平已经变得不可能了。玛丽娅特蕾莎深知这一切,却又无可奈何无能为力。</p>
而今,她只寄希望于战争能够尽快结束。毕竟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损失比奥地利更大,国力也并未完全恢复。不列颠王国此时正陷于北美泥潭,不可能再向七年战争那样向普鲁士提供援助。最重要的是开战理由不可能太正当,两国间是公平的领土交换,而非是奥地利单方面的强取豪夺。</p>
约瑟夫二世在获得了玛丽娅特蕾莎的允许后,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他完全未想到会如此简单。</p>
他离开女王的房间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但随即,他又无奈地感慨道:如果当初陛下能将对克里斯蒂娜的关爱分一些给阿玛利亚的话,现在的情况恐怕会好一些。</p>
他身旁的考尼茨无言地叹了一口气,亦是同情有认同。</p>
约瑟夫二世神情地继续说道:我直到现在都记得,当年我送阿玛利亚去帕尔玛时,她一直在哭,而且总是往茨魏布吕肯的方向回望。</p>
茨魏布吕肯公爵的妻子虽然是萨克森公主,约瑟夫二世的妹妹玛丽娅阿玛利亚女大公虽然已经贵为帕尔玛公爵夫人,然而在十年前,这两人是一对恋人,只可惜当年玛丽娅特蕾莎嫌弃茨魏布吕肯公国无太大价值,因而强行将女儿嫁给了有着波旁王室背景的帕尔玛公爵,这不但导致了母女的决裂,也间接导致了而今萨克森的敌对态度。</p>
此时,无人知道玛丽娅特蕾莎的心情。</p>
当年那位被她看不起的小公国的公爵,而今已经是西南德最广袤土地的继承人,而当年她所挑选的女婿,如今却仍然是意大利一个小公国的公爵。在西班牙王室子孙昌盛的情况下,他永远也不可能像他的前任那样,以帕尔玛公爵的身份入主马德里宫廷。在波旁王室相对分散的情况下,他也无法起到拉近哈布斯堡与波旁两大家族关系的作用。在帕尔玛公国地狭人少的情况下,他也不可能对奥地利有任何帮助。</p>
一生精明的玛丽娅特蕾莎,恐怕也难以料到今日的变局。这也只能说是世事无常。</p>
更多到,地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