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莞摇头道,“谢三夫人也应该听说了那件易子大案,我小时候被小包氏苛待,哪里会吹笛子。还是在住进西平侯府那半年学的,只会吹几支简单的曲儿。后来遇到那个樵夫……”</p>
</p>
她把如何得到那首曲子的话又说了一遍,又道,“那些年在乡下,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吹笛子,天天跟着我师父采药制药,还要跟着下人学种菜,忙的紧。后来日子好过了,两只虎去参加聚会被人取笑,才想起小时候会吹笛子,教了他们。”</p>
谢三夫人暗松一口气,拿起茶碗低头喝茶。</p>
她就说嘛,她在京城的时候,只听说五家姑娘笛子吹的好,绝对不包括韩家姑娘。后来,她老人家带信来说,韩莞跟卢氏一样都是棒槌,两只蠢狗互相咬,倒把他们摘了出来……</p>
一个人变聪明变通秀,有可能是被境遇逼迫而改变,或者说快速成长。但这个人不只变聪明变通透,连之前不善长的东西都善长了,就不是改变或成长那么简单了……</p>
想到她老人家,谢三夫人又难掩悲伤。她还是大意了,不知是谢家那几人想通了,还是这个村姑想通了。</p>
谢三夫人拿茶碗的手都颤了几颤,赶紧强压下这股情绪。</p>
她先把嘴唇勾起,抬头说道,“韩娘子现在是苦尽甘来,谢家长辈都知道冤枉你了。别说他们,就是我听了,也心疼你这些年受的苦。明承那孩子很好……”</p>
韩莞打断她的话,叹道,“苦了这么多年,许多事我都想通了。两个儿子都孝顺,我们娘仨日子过的挺好,不想改变。”</p>
谢三夫人摇摇头,不赞同地说,“到底年轻,许多事不要意气用事。”</p>
韩莞没接她的话,笑道,“我听说谢三夫人通音律,琴弹的极好,想来也会吹笛子吧。能否吹上一曲让我见识见识?”</p>
谢三夫人摇头笑道,“我弹琴尚可,可不会吹笛子。”</p>
谢明来红了脸,低下头。</p>
韩莞笑道,“好遗憾,我家只有笛子没有琴。”突然想到什么,又笑道,“哎哟,瞧我这记性,差点把那事忘了。我的一个丫头会唱一首好听的曲儿,就是有些难,我想用笛子吹出来,可好些调子不知该怎样吹。正好请谢三夫人和谢六爷听一听,把谱子记下来。”</p>
谢三夫人和谢明来都极是感兴趣看着她。</p>
韩莞对蜜露说道,“去,把蜜珠叫过来。”</p>
蜜珠进来。</p>
韩莞说道,“你唱的那首‘采红菱’,再给谢三夫人唱一遍。”</p>
蜜珠红了脸,说道,“那是奴婢小时候在家跟姐姐学的小曲儿,好几段,奴婢只记得前头两段,谢三夫人莫见怪。”</p>
说着,就唱了起来:</p>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p>
得呀得郎有心,得呀得妹有情,</p>
就好像两角菱,从来不分离呀,</p>
我俩一条心。</p>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p>
得呀得妹有心,得呀得郎有情,</p>
就好象两角菱,从来不分离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