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之前,胡城被来自大离的军队以雷霆之势攻破。</p>
高句丽的守军虽然垂死挣扎了五日,但这座城池最终还是易主到了大离那位亲征的王爷身上。</p>
得到消息的各方势力在震惊于大离军队的实力之后,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不太能让人接受的现实。</p>
</p>
随后,便开始继续关注占领了胡城的大离军队的动向。</p>
第一日,大离军队并没有立马离开胡城,各方势力并不奇怪。</p>
大战过后,不论伤亡如何,大军都必须要经过一定的调整才能恢复到最佳的状态,而刚刚攻下来的胡城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p>
第二日,大离的军队依然没有离开胡城。</p>
各方势力同样没有觉得如何,三万大军经过数日大战,区区一日的休整时间太过勉强,而一座城池的问题也不是一日就能解决的。</p>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p>
当第六天的时候,各方势力通过安插在胡城周边从斥候发现大离的军队依然没有离开胡城,终于察觉到了一丝异样。</p>
胡城在之前的大战中不管留下多么严重的问题,只要经过最动荡的前两日,之后最多留下一部分人镇守就可以了,大军根本不需要为此浪费太多的时间。</p>
有部分蛮夷势力在察觉到大离军队的实力可怕之后,之所以仍然没有选择纳贡这个选项,就是看准了大离军队为了后方不会发现意外,必然要派人镇守攻下的地盘。</p>
三万人的军队,用来打一场战争或许绰绰有余,但要是分散开镇守不同的地方,这个人数就有些尴尬了。</p>
在攻下一定的地盘之后,大离那位率军亲征的王爷必然会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p>
要么放弃镇守打下的地盘,冒着后方出现动乱的可能汇集大军继续远征;要么就只能坚守攻下的几座城池慢慢消化,放弃远征的打算。</p>
而已他们的估算,若是每攻下一处城池都分兵镇守,那么最多攻破高句丽的都城,那么大离那位王爷就会陷入无兵可分的境地。</p>
也就是说,如果大离此次远征的军队只有北疆的这区区三万将士,那么虽需要牺牲的,最多也不过就是高句丽一个势力罢了。</p>
死道友不死贫道,若是能够以高句丽的覆灭拖住这只不死之军的精力,那么其他所有被列入讨伐目标的蛮夷势力都乐见其成。</p>
不过这是之后的事情了。</p>
各方势力现在的疑惑是,就算是慢慢休整,三日时间也应当差不多了,可如今六日过了大离的军队却依旧没有半分动静。</p>
似乎攻下胡城之后,那位大离的王爷就满足了一样。</p>
但是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p>
胡城虽然易守难攻,但其地理位置却不适合商队的贸易,周边的地形也没有多少合适种植的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