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理想年代> 50冲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0冲突(1 / 2)

理想年代 光景 更新时间 2021-07-17

 北京,东郊民巷,日本驻清总领事馆。</p>

年过半百的日本驻清总领事伊集院彦吉,今天穿了一身和服,静静的坐在领事馆内的和室当中。一杯清茶,在他面前早就没有了热气。而他也是神色不宁,眼神只是呆呆的看着窗外飘飞的雪花,像是在焦虑的等待着什么。</p>

和室之外,传来了使馆卫队那些士兵操练的声音。整齐的步伐伐,枪上肩下肩的声音。都随着军官们带着日语特有气声地口令声音,一阵阵的传了过来。似乎传达出北京此时紧张的氛围。</p>

门外突然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音,然后就是玄关拉门拉开。进来的是才被派来北京的陆军大佐高山公通,协同多贺宗之少佐与song井清助大尉,木村植人大尉,以及黑龙会在满洲负责人川岛速浪,五人依次走进来。</p>

来人除了川岛,四个人穿的全是军服,川岛虽然穿着和服,但也是军人出身,五个人坐在那里,都是腰背笔直。</p>

“伊集院君”</p>

“川岛君,进行得如何了?”伊集院公使看着川岛速浪微笑道,高山大佐才开口,就已经被他打断。</p>

川岛一怔,低声道:“宁夏府光复,清朝偏安西北的梦也破灭,在清朝大势已去的形势下,善耆已经点头,决定在东北发起勤王军,先行满蒙之独立,而后再图中原。但宗社党青年激进人士反而不太积极,认为没有成功的可能”</p>

高山大佐一笑:“有善耆一个就够了,我们并不是真的指望有一个所以中国人都支持的政府把肃亲王等一批宗社党人被秘密护送到旅顺,关东都督府协助其制订了叛乱计划,并提供武器支持,然后便可以纠集蒙古王公和土匪举兵起事。”</p>

他笑着看着伊集院公使,而伊集院公使则安静的并不说话。</p>

“怎么了?伊集院君?有什么想说的么?”</p>

伊集院公使抬头看了一眼高山大佐,川岛制订了这个满蒙之独立的行动计划,并向军部做了报告,要求军部和关东都督府给予大力援助,军部认为这一阴谋可行,遂派遣高山公通大佐等人通过关东都督府和北京守备队协助川岛,在军部中央则由参谋次长福岛安正负责组织指挥。另外,军部还与外务省勾结从大仓财阀弄到一笔借款,充作叛乱武装经费。</p>

但是,川岛的这个军部暴走式计划,受到日本国内中稳健派的批评。他们认为,这种政策容易引起与欧美列强矛盾的激化,不赞成的呼声很高。</p>

当然,高山大佐和军备表现的这么热心,原因关键就是关东都督府可以借此计划,压满铁和领事馆一头。这是日本在满洲遗留已久的“三头政治”问题。早在满铁设立之时,儿玉和后藤就主张在中国东北实行“满铁一元化”的殖民体系,并将鲜铁划入满铁经营范围,企图同时推进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殖民地化进程。但由于日本政界意见不一,未能实现,而形成了关东都督府、满铁和领事馆的三头政治殖民体系,矛盾存在已久。</p>

</p>

既然被问,伊集院公使毫不客气的说道:“高山君,外务省制订了《关于对华外交政策的纲领》,其中“关于满蒙的方针”,规定为“以我现有的地位为基础,在经济方面确保和平的发展”。其主要内容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使既得利益永久化,即解决租借地和南满铁路等的租借、使用延长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向辽西和东蒙及北满扩大新利益。其首要的一条,就是计划新建一条从南满铁路的四平街向东蒙的洮南府的铁路。这些完全通过与软弱的中國政府交涉得来,所以你们在没有接到内阁任何训令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这样的行动,是不是最符合帝国利益地?本使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帝国还需要积蓄力量啊!辛亥革命标志中国民智已经开启,汉冶萍合办的失败就是证明,如果此时一旦行事,也许就会发展到以国运相赌!”</p>

高山大佐微笑不减,静静的听着他的话。在安静半晌之后才轻轻道:“伊集院君。您的确是忧心帝国的国士啊在我国当局和日本志士中的内田良平一派,主张援助中国革命,以达到满蒙问题的解决。在孙逸仙多次来日,风尘仆仆地为筹划革命奔走时,他们曾经表明过诸如下列意义的话:“日本若给革命党以援助,革命成功时,中国可以把满洲让与日本。”但即使中国不信守诺言放弃满洲,起码可以期待与中国之间转为容易地达成协议,把满洲划为日本势力范围,以消除远东的不安因素。然而由于老奸巨滑的袁世凯登上政治舞台,遂使他们的期望化归泡影。“日本可能乘中国内讧之机,夺取满洲,必须速停内争,对抗日本。”这一来,袁世凯反而利用了满洲问题,与革命妥协,自己攘夺了大总统的宝座。因此,与孙逸仙的约言成了一张废纸,而外交部期待的满洲问题的顺利解决完全失败。犬养毅大人和头山满丈夫亲自去了一趟南京,也没有任何的收获。”</p>

看到伊集院公使难看的脸色,高山大佐继续保持微笑道:“革命结果,如今已经明朗,终于使枭雄袁世凯坐收渔翁之利。国民共和国建则建矣,但中国并未得到拯救,远东的形势并未得到改善,且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可喜的转变。迄今为止,对革命党抱有同情的许多日本志士们,已经对中国人的心里状态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与不信。并且回归到冷静地独立自主的立场,重新考虑中国问题的动机。”</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