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我在斩妖司除魔三十年> 第三百五十四章 十万妖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四章 十万妖族(1 / 2)

 噗通!</p>

朱康双膝跪地,恭敬接过阴界令牌。</p>

“仙长仁慈,小朱愿为地府效死!”</p>

“阿弥陀佛!”</p>

妙善双手合十,口宣佛号,心中默念经文。</p>

朱康上一世是魔道大能,为妙善降服渡化,承诺世世代代为徒为仆,无论当时是不是自愿,真灵中已经种下佛门因果印记。</p>

经文引动印记,直接扭曲神魂,痛苦超过凌迟千百倍。</p>

朱康额头青筋跳动,死死抓住令牌,紧咬牙齿一声不吭。</p>

贫道瞥了妙善一眼,说道:“大师对本座有意见?”</p>

“晚辈不敢!”</p>

妙善闻言,吓得经文都默不出来,仙长自称本座多表关系疏远或厌恶不喜,连忙解释道:“贫僧与弟子有夙世师徒缘分,一时爱之深责之切,万望仙长理解!”</p>

朱康辩解道:“常言道人死账消,上一世那人答应之事,与弟子何干?”</p>

“真灵不变,因果不消。”</p>

妙善教训道:“徒儿莫要顽皮,晚上听为师诵经,消一消业障!”</p>

朱康面露惧色,每次听经度化之后, 神魂都会生出一道陌生人影。</p>

天长日久,人影化作实质, 必然争夺神魂。</p>

周易微微颔首, 示意朱康无需担忧, 问道:“妙善禅师,这世上是先有真灵, 还是先有人族?”</p>

妙善说道:“回禀仙长,自是先有真灵。上古时候人族未生,传闻是一尊无上神人施展大造化, 创造出了人族。。”</p>

“依禅师所言,真灵不断向上追溯。”</p>

周易说道:“必然有一世,朱康与世尊同辈,难道禅师敢自称世尊长辈?”</p>

“阿弥陀佛!”</p>

妙善神色惶恐,连忙盘膝坐下, 念诵佛经祈求世尊宽恕。</p>

寻常佛门弟子距离佛祖太远, 认为世尊是大功德、大光明、大自在, 自然是心胸宽广如天穹海洋。其实不然, 无戒罗汉曾数次叮嘱妙善:世尊心眼小!</p>

“所以, 世上哪有什么夙世缘分。”</p>

周易屈指一点,法力在朱康体内冲刷而过,号称转世都不能解的印记, 直接破碎消散。</p>

建立地府之后,周易每时每刻都在牵引真灵转世,对此类术法领悟日益深刻。</p>

朱康只觉由内而外的轻松,仿佛去了身上压着的大山, 神魂深处的人影同时破碎, 只留下一段段魔道、佛法修行记忆。</p>

“谢仙长救命之恩!小朱这就去地府报到, 肝脑涂地,万死不辞。”</p>

周易笑道:“无需如此, 贫道向来讲究缘法,不会挟恩图报。”</p>

“有缘有缘,小朱与仙长大大的有缘!”</p>

朱康可不敢无缘,仙长说话要听音儿, 会意错了定然万劫不复。</p>

妙善念了几遍经, 舒缓了心中恐惧, 感应因果印记破碎,无奈说道。</p>

“徒儿去了地府,莫要忘记修行佛法, 可证护法明王。”</p>

朱康双手合十,躬身施礼道:“谢师尊教导。”</p>

师徒之间关系玄妙,除去真灵印记与上世神魂,妙善对朱康可谓尽心尽力。</p>

朱康由人转世为当康妖族,妙善踏遍千山万水,寻到它转世之身,教导向善,传授佛法,否则大概率死在妖族四杀,或者大乾南征。</p>

“善哉善哉!”</p>

妙善见弟子恭敬,心中不禁生出懊悔与解脱。</p>

朱康上一世身死道消之时,妙善答应助他轮回归来,再续师徒缘分,所以才对朱康施展轮回秘法。</p>

“大师立下大宏愿,度化天下妖魔,地府中正好有无数凶魂厉鬼。”</p>

周易说道:“按照阴司律令,它们须在十八重地狱受刑,偿还生前罪孽。不如大师去地府,将它们一一度化,既有自己功德,又能消弭厉鬼痛苦。”</p>

“阿弥陀佛!”</p>

妙善摇头道:“世尊归来,宣讲佛门大法,贫僧不能错过。”</p>

“那就罢了。”</p>

周易叹息道:“阴界初建,各司无人执掌,凭白浪费了轮回功德,可惜可惜!”</p>

“……”</p>

妙善合十的双手,不受控制的伸出:“世尊并非日日讲法,贫僧多有闲暇,愿助地府度化妖魔。”</p>

“甚善!”</p>

周易又取出一枚阴界令牌,笑道:“度尽十八重地狱,大师定成无上佛法!”</p>

“谢仙长教诲!”</p>

妙善只觉令牌烫手,偏偏手掌不听使唤,说道:“贫僧还要送请柬,邀请大乾朝廷观礼,就不继续叨扰仙长了。”</p>

说罢,看了一眼朱康,化作遁光离去。</p>

……</p>

太和殿。</p>

满朝文武正在议论,是否效仿大顺。</p>

数载前,大顺子民不过两三百万,之后接纳青丘人族也不过数千万,连大乾一州之地都不如。</p>

顺帝从头建立一方国度,大部分律法借鉴大乾,又根据本国情况生出变化。</p>

其中最为大胆的变化,就是修士施法助力百姓,包括务农、行医、建造等在内的诸多事务。靠着青丘灵山福地吸引,修士放下姿态,与凡俗混居。</p>

短短数年时间,大顺国力蒸蒸日上,人口轻易过亿。</p>

隆庆帝登基后,命内侍司统计二十年内,大乾新生儿满周岁及成年概率,结果成年者不足一成。</p>

再对比大顺人口增长速度,隆庆帝得知调查结果后,就有意推动效仿大顺之法。</p>

这件事利国利民,然而最大的阻碍是太祖遗诏。</p>

太祖为免百姓受修士蛊惑,临终前特意下诏,炼气及以上境界的修士非必要禁止与凡俗接触。</p>

这条遗诏修士并不排斥,他们本就高高在上,有时间关心凡俗,不如闭关修行。</p>

今日上朝后,百官激烈辩论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诸如杜思等朝堂新人自然支持,一些老臣则出言反对,当然也不缺中间骑墙派。</p>

“陛下,太祖律沿用千载,恍如天律……”</p>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如今之大乾,已非太祖之大乾,律法自然不适!”</p>

“你是要陛下不尊祖宗?”</p>

“修改律法与尊祖并无关系,中宗、景泰帝可不止一次改过!”</p>

“正是因此,景泰死后庙号为厉,你们是要害陛下?”</p>

“……”</p>

隆庆帝不禁听的头疼,他已经下定决心修改律法,经过小半年推动,朝中阻拦官吏已经成了少数。</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