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的变化第一时间传到澳大利亚,雷格尔虽然混蛋加三级,却还记得几分香火情面,给克赛勒留下一些后手,也许雷格尔的打算趁克卢格身死,新纪元大乱的时候让克赛勒入主新纪元,但他忘了一点,克赛勒是辅助型人才,并没有心思去掌控别人的生死,当rì为取信克卢格,克赛勒是必死的,yīn差阳错被张小强知晓计划之后,用李代桃僵之计救下,至此之后,克赛勒也自愿进入角sè为张小强筹谋划策。
当rì新纪元清理澳大利亚时包藏祸心,克卢格也不会真想将澳大利亚交给张小强,之所以清理澳大利亚,是想将真正能干事儿的人全部杀死,让澳大利亚乱起来,而他们则坐看.中国方面焦头烂额的对付海族和澳大利亚的混乱,并在恰当的时机收回。
克卢格老谋深算,深知道中国在澳大利亚最大的缺陷是根基不稳,澳大利亚的幸存者并不信任中国人,两相比较,将他们从丧尸嘴里救过来的新纪元影响力更大,没有明文说明将澳大利亚的政权交给中国人,这便为以后重新收复澳大利亚埋下了伏笔。
千算万算,克卢格算漏了一点,他的儿子并不是想要取代他,而是想与他同归于尽,机关算尽,老狐狸被小狐狸拉着一起走上黄泉路,新纪元群雄无主,欧洲岌岌可危,澳大利亚却有了最熟悉的克赛勒,这么一来,澳大利亚被中国接手再无压力。
中国人在澳大利亚反客为主,用克赛勒出现平息了澳大利亚汹涌的暗流,又有核冬天和海族的威胁,让新纪元的算计前功尽弃,从而得到一个资源丰腴,人口众多的大国,其发展潜力一度超过在中国内地控制的地盘,这是张小强预想不到的。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出现海族袭扰,每个方向的海族都不多,很多海族绕过了防线向内陆参透,没有太阳,澳大利亚的地形对人类很不利,后方已经将传感器的制造放在首位,可需要的数量实在太多,短时间无法改变,已组织巡逻队清理这些海族……,”
会议室内,张小强与黄泉,石原野,还有赵德义和克赛勒开着简短小会,会上石原野向张小强汇报了这段时间的战局,上次高阶海族围攻东部海岸先失败,海族并没有消停下来,东南西北都派出小规模的海族渗透大陆,这些海族多则数千,少则数百,自有远距离联络方式,让前线变得紧张,如今澳大利亚的军队数量已经到达十万,却不足以防守三十七万公里长度的海岸线,只能依靠复杂地形驻守交通要道,这样一来,兵力入不敷出,导致更多的预备役兵力被抽调上了前线,造成后方人工短缺,这个会议的目的就是为面临海族新攻势而特意召开的。
率先由石原野说出现在的困境,黄泉双手拳握放在嘴唇上,似在思考什么,赵德义打仗没有问题,出主意很有问题,这里的几个人说起来只有他的级别最低,干脆不出声,偶尔扭动腰部挪动屁股,显得有些坐立不安,克赛勒却没有赵德义的不安分,一边听着发言,一边看着手中的各种资料,时而做出注解,很繁忙的样子,当石原野将话说完,他不由地停下笔头抬起头。
“美国方面比我们要糟糕的多,西部海岸线全部陷落,死亡人数超过三十万人,损失的物资和军队已经让他们伤了元气,正在依靠内华达州的沙漠打游击,他们甚至不敢设立防线,一旦有了防线,就会被高等海族找上门摧毁,听说新zhèng fǔ已经展开和创世纪合并的听证会,美国人似乎想要退到五大湖地区……。”
克赛勒的情报是美国方面自己说出来的,虽然用辞没有这么直接,掀开遮掩的面纱之后,便只有一个真相,美国人扛不住了,澳大利亚能使多大劲儿就使多大劲儿,如果美国完了,澳大利亚也讨不到好处,当然,张小强并不在乎美国会不会完,他只想搞清楚海族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暂时按兵不动,我们需要更多时间,第二艘护卫舰正在建造,士兵需要时间训练,还有海南岛和台湾也正在清剿,到时候就算澳大利亚失守,我们也能依靠台湾和海南岛组织第二道防线……。”
张小强的结论不出意料之外,别说他们没有力量去救援美国,就算有力量,也未必能起什么作用。
“这场战役的根源还在夏威夷海域的赤藻上面,卫星照片显示,夏威夷赤藻已经消失了三分之二的面积,如果我们集中力量攻击夏威夷赤藻,从而毁灭那块陨石,也许这场战役才能真正结束……。”
黄泉已经不考虑胜利的问题,海族比丧尸还要麻烦,清剿丧尸还能按照区域和数量有计划的清理,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谋划,只要按照以前的战例按部就班就行,但海族不一样,先不说大海广袤的区域,就说那块藏在海底的陨石,谁都不知道在哪里,谁都不知道长着什么样子,就算他们打到海族的家门口,未必就能在海底数千万亿的石头中找出那一块。
“谈何容易,要是能确定陨石所在地上,我就算拼了命,也要多扔几颗核弹过去,但现在来看,核弹对海族没有太大作用,海洋本身就能吸收核辐shè,核辐shè也杀不死海族,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希望美国挣点气吧……。”
张小强有些消沉,脑中突然闪过一道捉摸不定的灵光,他感觉自己有什么地方忽略了。
“如果是这样,我们要做好长期准备,澳大利亚不可久持,终有一天海族会攻破的,我们要在天空舞者离开夏威夷之前,尽可能将人口和器械转运到中国,利用欧亚大陆的纵深来抵抗海族,到时候可能会两败俱伤,但只要人类能活下去,没有什么是不能舍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