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异不赞成马援的提议,他觉得直接生啃的话,虽然有机会能攻破驻军寨,但伤亡会很大。
一旦伤亡超过了四成,那后面的潼关就不用打了。
毕竟,潼关的地理优势和驻军寨相当,皆是易受难攻的地方。
而潼关的守军足足有八万多人。
其中虽然有些滥竽充数之辈,但能战的也在五万左右。
除此以外,王匡和樊崇将军中所有的重型军械全部安置在了潼关。
没有足够兵力的话,很有可能会在潼关折戟。
所以冯异不赞成马援的提议。
冯异觉得,应该先以疲敌战术,将敌人折腾的疲惫不堪,然后再伺机攻城。
如此一来的话,战损不会太大。
两个人各持己见,说着说着有些上头。
马援吹胡子瞪眼道:“我们已经杀到了此处,潼关在望,长安在望,没必要在驻军寨上浪费时间。”
冯异虽说不喜欢跟人争斗,但在这个问题上他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固执。
“我们全军压上,跟驻军寨的人死战,刚好逐了朱鲔的心意。他会想方设法残害我们的将士,将我们的战损扩大,让我们无力再征讨潼关。
我们若是无力征讨潼关,那拿下驻军寨又有什么意义?”
马援喝道:“阴识已经逼近了此处,吴汉也已经在长安城和咸阳交界处的山林里待命。若是我们无力征讨潼关,可以等阴识到了以后合力征讨潼关。
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让吴汉去佯攻长安城,逼迫王凤分出一部分兵马去守卫长安。”
冯异沉声道:“那不如由我们牵制潼关的兵马,让阴将军率军去驰援吴汉将军,一起去偷袭长安好了。
等到吴汉将军和阴将军拿下了长安城以后,还能回过头跟我们一起夹击潼关。”
马援听到这话,瞬间不说话了。
他明白了冯异为何会固执的要求降低战损。
问题的关键就是长安城。
若是在驻军寨战损过大,无力拿下潼关的话。
那他和冯异率领的主力军,就会彻底退到二线,给阴识和吴汉率领的偏师打辅助。
攻破长安城可是大功一件。
甚至可以说是此次北征第一功。
若是由阴识和吴汉攻破长安城的话,那这一桩功劳就是阴识和吴汉的。
如果仅仅是功劳的话,那也没什么。
他们二人此次北征已经建立了不少功劳了,阴识和吴汉即便是破了长安城,拿到了大功,也很难取代他们在军中的地位。
阴识是个外戚,他的功劳再大,封赏再高,依旧会有人说他是借着裙带关系上位的。
所以他即便是拿着实打实的功劳得到了军中第一人的位置,也难以服众。
吴汉如今地位太低,拿下了长安城,顶多就是封个侯,根本不可能取代他们。
所以即便是阴识和吴汉拿了攻破长安城的大功,他们也不会太在意。
真正令他们在意的是面子。
作为主力军两大将领,打仗打到最后,打成了辅助,让偏师取代了他们,成为了主力。
传扬出去人家会说他们两个无能。
他们不愿意挂上无能的头衔,更不能挂上无能的头衔。
若是他们已经无力征讨潼关,征讨长安城的话,他们给吴汉和阴识打辅助,他们也心甘情愿。
可仅仅是因为想尽快拿下驻军寨,就耗费大量兵力,使得后面无力征讨潼关、无力征讨长安城的话,那就有点没必要。
而且他们是主力,他们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由他们征讨潼关、长安城,能确保万无一失。
由吴汉和阴识去偷袭长安城的话,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吴汉和阴识出灵关道的时候,也就三万多兵马。
征讨完了蜀郡、广汉郡、汉中郡、三辅,再给各城留下一个守军,剩下的兵马恐怕在一万多。
一万多兵马拿下长安城的几率仅有三成半左右。
马援在短暂的沉默过后,缓缓道:“那就依照冯将军所言吧。”
马援最终还是被冯异给说服了。
因为他不想戴上无能的帽子,更不想让阴识和吴汉去冒险搏那三成半左右的几率。
冯异见马援不再跟他争论,便开始讲述自己的谋划。
“今夜我们便开始佯攻。我们将麾下的将士分成数批,以一万五千人为限,两个时辰攻一次,中间不停歇。
敌人要防住我们一万五千人进攻,就必须投入七千到八千的兵力。
我们不给他们休息的机会,猛攻三日。
敌人就会配备不堪。”
冯异说到此处,顿了一下,又补充道:“我们攻打两次以后,敌人肯定会猜倒我们在用疲敌之策,所以会调整兵力部署。
届时,我们将投石车、重弩、连城弩、火石车等一种器械用上,逼他们投入更多的兵力跟我们作战。
不给他们休息的时间。”
马援瞥了冯异一眼,沉声道:“就怕我们猛攻的三日后,朱鲔会向潼关求援,让潼关派出兵马接替驻军寨的守军。”
到时候疲敌之策可就白用了。
冯异点着头道:“所以我需要有人率领一支兵马,越过驻军寨边上的崇山峻岭,去潼关和驻军寨中间的官道上设伏,不给他们交换兵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