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事情进行的比较顺利,太史慈原先还有些担心管亥主持挑兵,会借机多挑黄巾,少选平原兵,结果这几日他时时观察,却见管亥真的可以算是大公无私,没发生他担忧的这种情况。看了又看小说网这3000精兵,确实都是百里挑一,优中选优者。
管亥这种实心人,未降前对刘备破口大骂,而一旦归降,那必是真心实意的。
数万黄巾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惩处黄巾中奸恶之徒的行动在管亥的配合下也很顺利,几百个罪行累累的恶徒被当众斩首,血流数里,北海百姓为之欢呼雀跃,余者黄巾也为之震慑,太史慈不失时机的重申军纪,全军肃然,面貌为之一新。
在孔融的大力主持下,数万黄巾重为良民之事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时战乱连年,十室九空,无主荒地多的是,孔融和其属下王修等人,发挥了卓越的内政才能,使数万之众得到土地、粮食,欢欣之余,很多人已经开始在自己的田里耕种??????人就是这样,如果能有口饭吃,谁又愿意造反当“贼”呢?
另一件事却不太令人满意,太史慈熟悉历史,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第二天就出招贤榜招纳人才,结果多天以来,应者寥寥。有几个应召者,太史慈满心欢喜前去一见,却都不是什么人才,大都是些只会空谈阔论、纸上谈兵的腐儒文人。
太史慈没有刘备卓越的看人眼光,他评价人才有一个捷径,就是看历史上此人是否有名,毕竟他看过好几遍《三国演义》,这里面的人物也记得个七七八八——
大帐之中,太史慈正皱着眉头,听一个50多岁的老文人唾沫飞溅:“?????当今长安事变,董卓已死,天子却被董卓逆贼的党羽李傕、郭汜二贼劫持,老朽以为玄德公当出大军向西直破长安,救出陛下??????”
太史慈没什么好耐心,实在听不下去了,咳嗽一声,打断那人道:“先生所言极是,可目前我主刘玄德兵不满3千,粮不支3月,请问先生这又该当如何?”
那人一呆,嗔目结舌,半天挤出一句话道:“欲申大义于天下,救天子于危难,还能论自己处境乎?”
太史慈听了又好气又好怒,命左右道:“将这位先生送出大营。”
那人见太史慈如此,以为他理屈词穷,得意道:“太史将军你倒是说话啊?
太史慈怒笑道:“天子蒙尘,万民悲痛,我主自是应该出力,也请先生捐出自家金银财帛,充为军费,可乎?”
那人呆了半晌,道:“这?????恐怕?????”
太史慈笑道:“欲申大义于天下,救天子于危难,还能论自己处境乎?何况区区金帛?”
那人无言以对,太史慈不耐烦的挥挥手,让左右将其架了出去。望着这人的背影,太史慈摇头叹道:“天下英才安在?我何独不能见之?!”
只听帐外一人哈哈大笑道:“原来子义在为人才烦恼。”太史慈一看,只见帐外走进一人,原来是刘备的老部下,留守平原的简庸。
太史慈惊喜道:“原来是宪和先生,先生为何在此?”
简庸笑道:“主公前几日传书信于我,告知诸事,子义能为主公效力,与我共保一主,同成大业,我十分荣幸啊。”
太史慈笑道:“先生抬爱了。”
两人落座,简庸笑道:“我是自平原押解一批粮草而来,刚到此间,正要进帐时却听子义长叹,呵呵,请子义细言之。”
太史慈叹道:“正要请教先生。我出榜招贤多日,却应者寥寥,就是有来的,也是一些只会说空话的腐儒,当今英才不少,我却怎么招不来呢?”
简庸笑道:“子义以为所谓‘英才’者,应是如何模样?”
太史慈闻言一呆,确实,什么样的人,才是他心目中的人才?他总不能告诉简庸,《三国演义》里面有名字的,就是人才,没名字的,就不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