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驿唐> 二八二章 侯君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八二章 侯君集(1 / 2)

驿唐 萧化雨 更新时间 2021-07-10

 李潜的第二此上表请辞的可就不仅仅是爵位和散官了,他连兵部侍郎以及现在干着的驾部郎中、大唐钱庄总督等职务统统请辞,只差挂冠归隐告老还乡了。这哪里是什么请辞上表,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撒泼耍赖。他这份上表分明就是在说,“陛下,您要再封赏我这么重,我就撂挑子不干了。”</p>

看到李潜完全就是耍性子的请辞,李世民哈哈一笑,紧跟着下了第三道圣旨,这道旨意跟第二道差不多,唯一的差别就是取消了赐食实封三百户。</p>

这个食实封便是众人眼红的焦点。兵部侍郎是职事官,当这个官得干大量的具体工作,坐在这个位置上若是干不好会被上级乃至李世民训斥,还会被下级挤兑甚至架空,成为别人的替罪羊,是否能得善终都很难说。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能力的官员还真不敢觊觎这个职位。所以,李潜当这个兵部侍郎别人肯定不会眼红。银青光禄大夫是只有品级不干事的虚职,除了面子上好看根本没什么实惠。别人犯不着为此眼红。</p>

武威县公是爵位,大唐立国以来封出去的爵位可谓车载斗量,但除了裴寂、长孙无忌、尉迟恭等四十三名功臣外,没有任何一个食实封(这些人中裴寂、封德彝、杜如晦、杜淹等人已死),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从食实封与不食实封的差别说起。食实封就是被封的人在某个地方选定符合朝廷封给他数量的人家(比如三百户),以后这些人家每年的赋税不必上缴地方而是直接交给他。不食实封呢,就是按照每户缴纳的赋税是多少乘以被封的户数,每年朝廷将这么多的钱粮拨给被封的人。</p>

从表面上看好像。食实封与不食实封的差别并不大,而且不食实封还能直接领取,省了不少事呢。其实这其中的差别可谓天壤之别。首先是户与户之间的差别。三口之家也可以算一户,十口之家也算一户,三口之家的赋税总额能与十口之家的比嘛?答案很明显,根本不能。所以,食实封被封的人可以在选择农户时尽量选择那些儿子们多的(女儿多的没用,出嫁了就不在这家交税了),这样就能多得一块。其次是不食实封采取的虽然说是平均计算每户的赋税额度,但不可能每年都算一次,事实上有时候基本标准(每户平均赋税额度)十几年不调整。所以,不食实封比食实封在这方面就差了许多。至于其他差别比如钱粮折算等等还有很多。总之一句话,同样户数的封爵食邑,食实封得到的钱粮比不食实封要高了三倍不止。</p>

其实李潜根本不在乎这点钱。他现在可谓富得流油。当然,他有钱并不是因为他管着钱庄以权谋私得来的。他可以对天发誓绝对没有贪墨过一文钱。他的财富绝对是干干净净用血汗换来的。他的财富有三块来源。一是四海商号的股份分红。二是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以及安兴贵主动送给他的。这些财产可都是他拿命换来的,可不是别人以为的那种受贿。三是朝廷的赏赐。</p>

有些扯远了。且说李世民第三次下了旨,这一次李潜没有再上表请辞而是上表谢恩。于是,李潜就成了新鲜出炉的武威县公,兵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他原来干的驾部郎中一职则由李潜推荐的张希元接替。</p>

办完职务交接,举行完烧尾宴,李潜开始走马上任。按照惯例,上任后的第一天他应去拜见兵部尚书侯君集。由于侯君集现在有参与朝政的职衔(即宰相),上午要在政事堂议事,回兵部衙门处理政务已在午时过后。</p>

午时二刻,李潜听到侯君集已回兵部衙门,立刻打扮齐整赶往侯君集的值房求见,谁知司值郎进去通报后很久没出来。李潜只能在门外等候。五月的天气闷热异常,一身绯袍站在走廊上等候,很快就热出一身汗来。加上知了叫个不停,让人异常烦躁。李潜渐渐心生烦躁,暗忖,见与不见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为什么却将自己晾在这里晒太阳?就算你是上官想给我下马威,可也不能搞的这么明显吧?日后大家还怎么相处?</p>

李潜足足等了大半个时辰,浑身的官服都湿透了,司值郎才一路小跑着过来告诉李潜,侯尚书有请。</p>

李潜跟着司值郎穿过一条凉风习习浓荫密布的走廊,来到侯君集值房的正厅。进了正厅,转过一道描金的酸枝木屏风,李潜就看到只穿着一件中单的侯君集手持白玉为骨的摺扇,倨坐在铺着紫竹席的卧榻上,正半闭着眼睛思忖什么。</p>

听到有脚步声,侯君集瞥了一眼李潜却并未起身相迎。</p>

李潜见抬眼他看自己,趋步上前拱手长揖拜道:“下官李潜,见过尚书。”</p>

侯君集施施然站起来迎向李潜,拱手笑道:“李侍郎免礼。李侍郎年纪轻轻便能做到兵部侍郎,真是可惜可贺啊。”</p>

李潜连忙谦虚道:“哪里,哪里,都是尚书您教导有方,下官才能干出来点政绩,今后还请尚书您多指教。”</p>

“哈—哈,”侯君集捋须笑道:“李侍郎才干过人,日后部中的事务侯某得仪仗你多分忧。李侍郎,请坐。”</p>

李潜谢过,与侯君集分宾主落座。侯君集道:“适才从宫中回来,汗湿官服实在狼狈,故而侯某刚才脱了官服冲了个凉才见侍郎,劳李侍郎久等,恕罪恕罪。李侍郎,咱们也不是外人,且把官服脱了吧,免得遭罪。”</p>

李潜正热的够呛,听到侯君集如此说便立刻告了个罪,脱下官服凉快。侯君集又吩咐司值郎取来在水井泡着的西瓜与李潜解暑。</p>

吃了凉西瓜李潜觉得舒服多了。而后他又与侯君集说了些闲话,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准备告辞。这时,侯君集忽然问道:“李侍郎如何看待吐谷浑以及伏允?”</p>

李潜闻言一怔。他知道侯君集不会无缘无故问这事,此番发问应该是想考校他的能力。于是李潜思忖片刻,道:“自武德年间起,吐谷浑便屡屡犯我大唐,行径极为猖狂。下官当年便是柴大将军征讨吐谷浑时有幸投到大将军麾下,才有今日。依下官拙见,理应将吐谷浑灭掉以安西北。至于伏允嘛,年轻时还算得上英豪,现在年老昏聩又被其臣下天柱王蒙蔽架空,不过是头老掉牙的老狗而已。灭掉他应该不难。”</p>

侯君集笑道:“对哦。当年李侍郎初投柴大将军麾下时正值岷州之战。那一战柴大将军打的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青史流芳啊。而李侍郎也正因为那一战才脱颖而出。说起来,李侍郎发迹还是拜吐谷浑所赐。”</p>

李潜淡淡一笑,道:“尚书说的极是。”</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