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驿唐> 第二二四章 由你处置(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二四章 由你处置(三)(1 / 2)

驿唐 萧化雨 更新时间 2021-07-10

 李世民刚说完,立在他身旁伺候的郭大恩忽然插口道:“郎中有所不知,平日陛下用膳只准上四道菜,今日因为宴请郎中的缘故才特意多加了两道。”</p>

李世民呵斥道:“多嘴。罚你去给李郎中斟酒。”</p>

郭大恩听的出来,李世民虽然是呵斥不过却并未生气,他连忙告了罪小跑过来给李潜斟酒。</p>

李潜推让了一番便任由他给自己斟酒。等郭大恩斟完了酒退回去,李潜才对李世民道:“陛下勤俭恤民实乃是百姓之福。臣这次走了许多地方,所到之处百姓安居乐业,各州府皆有繁华气象,譬如朝日一般蒸蒸日上。这一切都是陛下励精图治的结果。”</p>

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道:“朕自登基始便立志要为百姓营造一个贞观盛世,现在才只是开始。”李世民说着,忽然话锋一转,望着李潜道:“不过,想要让百姓安居乐业,永享太平盛世,必须得先保持安定,李潜,你说是不是?”</p>

如果没有麦紫澜此前对李潜说的那番话,李潜肯定搞不清李世民想要说些什么。现在李潜明白了,李世民说了半天什么百姓了,勤俭爱民了之类的,其实他想说的就两个字,稳定。现在大唐立国不过十多年,去年才统一了中原,今年初才战胜了突厥生擒了颉利,消除了一直困扰大唐多年的心腹大患。可以说大唐从今年才真正安定下来。在这个大好局面下,换做李潜当皇帝也不会轻易与门阀交恶,葬送这来之不易的太平。</p>

想到这,李潜站起来躬身道:“陛下所言大善。此前臣不明白陛下的苦心,现在臣明白了。”</p>

看到李潜表了态,李世民大喜,举杯道:“你能明白就好。来,喝酒,咱们边喝边聊。坐下喝,此间没有别人,不用搞那些虚礼。”</p>

喝了两杯酒,李世民便询问李潜此行的遭遇。李潜不敢有所隐瞒,详细对李世民讲了一遍。他一边讲一边悄悄打量李世民的神色,发现李世民的脸色虽然柔和,但在顾盼之间眼光中却偶尔闪过一丝冷厉。想来此刻李世民的心里也非常愤怒。这也难怪,李潜再怎么说也是朝廷命官,代表着朝廷的法度和尊严。那些人竟然敢明目张胆的谋害李潜,分明是在挑战朝廷的威严。换做普通人坐在李世民那个位置上,只怕早已雷霆震怒大动干戈。</p>

李世民不是普通人,他的心思比普通人更缜密,他的忍耐也非常人所能比,他的勇气更是常人难以企及。自从李渊太原起兵以来,李世民就独当一面征战天下。无论是与敌对阵还是朝堂斗争甚至后来当了皇帝之后,他的所作所为无不透着坚韧卓绝和雷霆万钧这两个特点。在征战天下时,李世民最常用的招数便是坚壁清野,与敌人比耐心,等到敌人乱了方寸,他便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扫平敌人。这招数算不上稀奇,但能将这招用的炉火纯青的,有史以来只有他李世民。</p>

登基之后,突厥大军突然围城。换做任何一个帝王想到的不是投降便是拼个鱼死网破。但李世民没有。他权衡利弊,毅然以九五之尊向突厥低头。虽然渭水便桥上他率六骑对阵突厥数十万大军,以勇气为自己扳回了颜面,但从大局上来讲,他还是向突厥低头了。不过他的忍耐不是没有回报,短短四年之后,那个耀武扬威的颉利便成了他的阶下囚。</p>

所以,李潜相信李世民这次从大局考虑,强忍了这口恶气,不过将来他肯定会找机会狠狠出这口恶气。</p>

李潜讲完之后。李世民思忖了许久,才道:“李潜,关于此事如何处理你有何想法?”</p>

李潜连忙起身拱手道:“臣将这些人押回长安便是想交由圣上发落。臣没有任何想法。”</p>

李世民望着李潜道:“真的?”</p>

李潜被李世民望着有些心虚,他思忖了片刻躬身长揖道:“臣有个不情之请,恳切陛下能答应。”</p>

“讲。”</p>

“臣恳切陛下法外施恩饶过段迁和丁雷。”</p>

李世民露出诧异之色,道:“为何?”</p>

李潜见李世民没有立即回绝,知道此事还有商量。因为段迁和丁雷不同于崔成安等人。崔成安等人有家族在背后撑腰,李世民因为顾忌到他们背后的家族已给了李潜暗示,李潜心里很清楚想通过李世民治他们的罪已不可能。可段迁和丁雷就不同了,他们是江洋大盗,此前犯下的案子足够杀头好几次的了,为他们求情李潜需要担很大的风险。若没有足够说动李世民的理由,李潜的求情只是白费口舌。</p>

于是李潜略微整理了思路,道:“这两人虽然密谋刺杀臣,不过却是受人指使,而且刺杀未遂罪不至死。况且,在臣受到那些人追杀时这两人不仅没有趁机逃跑,反而义助臣一臂之力,臣这才得以逃出生天。从这点来讲,他们对臣有恩。臣……”</p>

“你是个有恩必报的人,所以你才向朕为他们求情,希望朕能赦免他们的罪行,对不对?”李世民突然打断了李潜的话问道。</p>

李潜点点头,“陛下圣明,臣想了说正是这些。”</p>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那朕问你,你说这两人密谋刺杀你可有证据?”</p>

李潜有些不解,但还是老实回答道:“臣有杀手的供词。”</p>

李世民摆摆手道:“李潜,你可了解大唐律法?”</p>

李潜点点头,道:“臣略知一二。”</p>

“那朕问你,依照律法想要定某人的罪需要什么证据?”</p>

李潜回道:“人证、物证、旁证。”</p>

“你说段迁和丁雷谋刺你可有人证?物证?旁证?”</p>

李潜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段迁、丁雷的罪名须得由当时他们派往洛阳的杀手做人证,杀手用的兵器做物证,还须有自己这边亲卫以及洛阳驿馆的人做旁证。那些杀手如赵栩、丁三少已被人从洛阳监牢劫走,其他杀手被灭口,到现在劫狱案洛阳那边都还没理出头绪来,如何找出人证?至于物证,连赵栩、丁三少都被劫走了,陈之徇也暴死了,那些物证可能还存在吗?</p>

李潜想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有些懊恼地道:“如此说来是臣冤枉了段、丁二人。”</p>

李世民笑了笑,道:“审案一事按说该有大理寺来办。朕刚才只是随口一说。不过,若你真把他们送到大理寺却拿不出人证、物证,可要当心他们反告你个诬陷罪。”</p>

李潜心中大喜,连忙拜谢道:“臣知错了。臣回去就向段、丁二人道歉。”</p>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李潜平身,道:“先前说过了。你我今日只是闲聊。况且,洛阳出了那么大的篓子这事还是息事宁人的好。李潜,你觉得呢?”</p>

李潜看到李世民在自己表态后才说到洛阳那边,摆明了是为杨恭仁开脱。因为段迁、丁雷二人的犯罪证据很大一部分他当初留在了洛阳,若李潜坚持让大理寺介入此案,势必把张良臣、陈之徇暴死的事以及洛阳监牢发生的劫狱案公之于众,到那时杨恭仁这个洛州总督肯定会受到御史弹劾,上表请辞已是最好的结局,搞不好要别革职查办。</p>

</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