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驿唐> 第一五六章 凯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五六章 凯旋(1 / 2)

驿唐 萧化雨 更新时间 2021-07-10

 敌军开城投降我军进驻之后并非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后续的事情更加繁琐也极为敏感,稍有不慎便会酿成惨剧。历史上有许多降而复反的例子,最有名的当属汉末张绣投降曹操一事。起因乃是曹操色心大发,霸占了张绣的叔叔张济孀居的妻子,以致张绣怀恨在心,听从了贾诩的计谋再次反叛。曹操也为这次色心作祟惹出来的麻烦付出了惨重代价,不仅宛城得而复失,还陪上了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的性命(据记载,当初告诉曹操张绣的婶婶非常漂亮的便是这个曹安民,他死于此事可谓自作自受)。</p>

柴绍当然知道这段典故,所以接收了朔方后严厉约束部下,对伪梁国的一众官员也给予厚待以抚其心。梁洛仁感念柴绍之义也竭力配合。李潜身为唐军一员,且又是促成梁洛仁投诚的中间人,自然少不了要在柴绍和梁洛仁之间来回奔走协调诸事,一时间忙的焦头烂额不可开交。直到把原来伪梁国的士卒全部登记造册,将该收编的收编该遣散的发给钱粮遣散后他才长舒一口气。此时距离投诚之日已过去了五天。这时,梁师都地盘上的其他城的守将们见梁洛仁杀了梁师都向唐军开城投降,且柴绍率兵进驻朔方后秋毫无犯,深得民心,知道大势已去便纷纷开城投降。柴绍接到消息立刻分派人手前去接收。</p>

等把梁师都的地盘全部接收完毕,柴绍赶紧着手起草表章,准备上奏李世民。虽然此前已发过多次战报,告知李世民战役的进程。不过大军出征结束,得有一个最终的总结,对本次出征中的战果和每人的功勋进行评价,朝廷最终的封赏大多都依照这本表章来制定。因为涉及到参战诸将的切身利益,柴绍即便是主将也不能擅自决定,否则很容易让诸将心生不满。所以他按照惯例召集诸将共同议定。</p>

召集诸将议事的地方是朔方府衙的正堂。柴绍坐在正中,其余诸将按照左昭右穆之序分坐两边。薛万均身为此征的副将自然坐在左边首位。李潜坐在右边第三个位置,他下面是牛弼对面是薛万彻。</p>

“此战能够大获全胜,全仗陛下英明神武,诸君拼死效命。不过功劳再大也要公平分配,以激励众将士奋勇杀敌,否则日后谁还肯拼死效命?此番柴某召集诸君前来所为的便是议定诸君的功劳。”柴绍扫了一眼众人,“诸君谁先说说何有意见?”</p>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间都不好意思开口。因为这次出征仗打的太少了,很多人根本没有任何斩获,这仗就结束了。</p>

柴绍见众人不说话,便道:“既然诸位都不说,那柴某就先说了。此战大败突厥人,兵不血刃收复朔方等七城。居首功者当属李潜。你们认为呢?”</p>

诸将中有不少都是柴绍的老部下,如柴勇、柴青、何七和牛弼,他们自然是向着李潜的,听到柴绍如此说他们连连点头表示同意柴绍的意见。薛万均听了沉默不语。薛万彻则望了李潜一眼,轻蔑地冷哼了一声向身旁的独孤平低声道:“没想到咱们在沙场上拼死拼活立下的功劳还没人家动动嘴皮子所获的功劳大。”独孤平属于薛万均麾下,自然与薛万均、薛万彻兄弟一个鼻孔出气,听了薛万彻的话连连点头。</p>

薛万彻的声音虽然不大不过却被牛弼听了个清清楚楚。牛弼腾地站起来瞪着薛万彻怒道:“薛将军有什么话就请大声说出来,在背后嘀嘀咕咕说三道四岂是大丈夫所为?”</p>

薛万彻也是个火爆脾气,听到牛弼的讽刺立刻跳起来,“说就说。柴大将军,此战李将军不过是在朔方动动嘴皮子而已,他有什么斩获?凭什么居首功?末将不服。”</p>

“动动嘴皮子?”牛弼冷笑一声,“你说的轻巧。李将军深入虎穴,身周皆是敌人,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而且还要想尽千方百计说服梁洛仁,你可知他担了多大的风险?再者梁洛仁杀掉梁师都举城投降让我们少了多少麻烦?你可想过若梁洛仁不降,大军硬攻朔方的话会有多少袍泽葬身城下?又有多少黎民百姓会死于战火?”</p>

“哼!”薛万彻冷哼一声,“靠着小聪明耍耍嘴皮子斗斗心眼子乃是酸丁腐儒的行径。大丈夫想要获取功勋应在沙场厮杀以命相搏。李将军,我敬你是条好汉子,你倒是说说这功劳你拿的心安理得吗?”</p>

薛万彻拿话将了李潜一军,他不得不起身道:“柴大将军,末将有话要说。”</p>

“说吧。”柴绍说着向李潜递了个要忍耐不要冲动的眼神。薛万彻的确言辞过激,不过他是副将薛万均的弟弟,若李潜忍不下这口气与薛万彻发生冲突,薛万均脸上也不好看。而且李世民对薛万均、薛万彻还是非常欣赏的,若李潜与薛氏兄弟闹僵了,日后肯定会生出不少麻烦。</p>

李潜立刻领会了柴绍的意思,向他微微颌首,“李某以为薛将军说的有道理。这首功末将的确不配。首先,梁师都已是日薄西山苟延残喘之辈,而我大唐正值蒸蒸日上,此战大胜乃是必然。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派谁去劝降都无所谓。末将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其次,末将此次之所以能顺利说服梁洛仁乃因大将军率军大败突厥人,让梁师都彻底断绝了希望。而且大将军将陛下的仁德通告全城,争取了民心,让梁师都众叛亲离,末将因此才顺利说服梁洛仁。所以,末将以为末将的功劳实在不足一提。”</p>

薛万彻听了得意洋洋的看了牛弼一眼,似乎在说人家正主都说不配居首功了,你还有什么话说?</p>

柴绍听了沉吟片刻,将目光转向了薛万均。薛万均是此征的副将,又是薛万彻的哥哥。而柴绍与李潜的关系人尽皆知,薛万彻若不表明态度,柴绍也不好表态。</p>

薛万均看到柴绍望着他,知道此时若他不表态必然会让诸将心生嫌隙,留下难以消除的隐患。所以他站起来朝着正得意洋洋的薛万彻怒喝道:“薛万彻,攻下一城是何等功劳?梁洛仁举城而降让大军减少了多少损失?保全了多少百姓?这又是何等功劳?你可知若非陛下仁德,不愿看到百姓生灵涂炭,李将军又何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劝降梁洛仁?你又可知若非陛下仁德李将军机智过人,此刻会有多少袍泽永远留在朔方城下当一个背井离乡的孤魂野鬼?你这个没脑子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莽夫,岂能体会到陛下的仁德之心?又岂能理解李将军的良苦用心?”</p>

薛万彻被薛万均一通训斥一张脸涨的通红。他对薛万彻一向敬畏有加,看到薛万均发怒他纵然心中气恼却也不敢发作,只得拱手道:“末将知错。”心里却将一腔愤恨全都记在了李潜头上。他心中暗忖,李潜你让我在所有人面前丢了脸,来日这笔账我一定加倍奉还。</p>

柴绍见薛万均训斥薛万均,连忙打圆场道:“薛将军且息怒。不知薛将军有何意见?”</p>

薛万彻道:“末将以为李将军为首功乃是实至名归。”</p>

柴绍点点头,“薛将军认为李将军的功劳,不知诸位还有何意见?”</p>

经过这个波折众人肯定不会再说什么,都纷纷点头说没意见。只有李潜推辞再三,最后才勉强接受。</p>

评完了李潜的首功,接下来再评其他将领。薛万均以斩突厥援军主将之功居次。牛弼以个人斩获最多居第三,薛万彻的斩获比牛弼少了一些排第四,然后才是其他将领。</p>

评完功勋众将散去,柴绍将薛万均和李潜留下,商议表章之事。诸将功勋只是表章的内容之一,还有另外一块很重要的内容便是投诚将领的封赏。本来这事只需柴绍和薛万均商议便可,不过李潜身为柴绍与梁洛仁之间的联络人,柴绍让他出席是想让他消息给梁洛仁。</p>

</p>

三人商议完毕,李潜辞别柴绍和薛万均然后马不停蹄地去梁洛仁那里。</p>

梁洛仁听闻李潜来到,立刻带着梁兴财亲自出迎,殷勤地将李潜让到正堂,分宾主落座。</p>

李潜与两人客套了两句然后道:“柴大将军正准备上奏陛下的表章。”</p>

梁洛仁点点头没说话。他乃降将自当谨慎小心,这些事他根本不能插手,否则大难临头。</p>

李潜继续道:“此前柴大将军曾通告全城百姓,有持梁师都首级来献者封国公。所以柴大将军已在表章中奏请陛下封您为国公。”</p>

“此事万万不可。”梁洛仁急忙道:“梁某愿降并非为了官爵富贵,乃是不想看到朔方百姓遭受战火蹂躏。这爵位梁某要不得。”</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