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既然眼下天时不利,不如先与李世民讲和暂且退兵,等来年再兴兵。”</p>
颉利心中一动,道:“此刻李世民占上风他肯讲和吗?”</p>
阿史那思摩道:“大汗,汉人有句话,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李世民怎会想不到这点?”</p>
</p>
颉利恍然大悟。没错,若是李世民与他恶战一场定会两败俱伤,旁边的突利可就渔翁得利了。李世民又不是傻子,怎会不知道这些?</p>
颉利大喜,道:“思摩,烦劳你走一趟与李世民讲和。”</p>
阿史那思摩点点头,道:“末将定不辱使命。”</p>
诸将看到秦琼指挥的千余士卒已经将颉利大营的大门打的摇摇欲坠而且杀伤突厥百余人,心中大喜纷纷请战,想趁机全线突进杀突厥人一个大败。</p>
李世民却坚持不许。</p>
诸将心中纳闷纷纷将眼光投向李元吉。李元吉也想询问李世民为何不大举出击,只是先前他与李世民就出战与否上产生分歧,眼前的结果令他很没面子,他如何好意思询问。</p>
秦琼本来想鼓舞士气一举将营门攻破。孰料,颉利大营中忽然传来一声大呼,“颉利大汗遣使求见秦王殿下。”秦琼不敢怠慢连忙派人将消息传回去。</p>
李世民得到颉利遣使求见的消息略一思忖,下令道:“前锋且退牢守营门谨防突厥人偷袭。将使者带上前来。”</p>
秦琼接到命令指挥士卒后退丈余与突厥士卒脱离接触,列好阵形严阵以待。</p>
阿史那思摩孤身从唐军士卒中让开的一条小径中穿过去,徒步来到李世民面前长揖道:“阿史那思摩拜见秦王殿下。”</p>
“夹毕特勤,颉利可汗派你来所为何事?”</p>
阿史那思摩道:“大汗遣末将来向秦王殿下请和。”</p>
李世民冷笑道:“请和?眼下孤已占尽上风,换作是特勤你会同意请和吗?”</p>
阿史那思摩笑道:“殿下,若真换作是末将,会。”</p>
李世民身边的诸将听了立刻大怒,不过李世民治军极严,他们心中虽怒却也不敢妄自插言。</p>
“哦?”李世民道:“为何?”</p>
阿史那思摩道:“你们汉人有句老话,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想必殿下也明白当前的局势。眼下的确是殿下占据上风,但若大汗铁了心与殿下一决雄雌,纵然殿下能取胜,只怕也是惨胜。到时殿下面对的可是养精蓄锐的突利可汗。”</p>
李世民冷笑一声道:“突利与我乃结拜兄弟。”</p>
阿史那思摩道:“颉利大汗与突厥可汗乃是亲叔侄。”</p>
李世民反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不见突利可汗出兵助颉利可汗?”</p>
阿史那思摩道:“亲叔侄尚且不相助何况是结拜兄弟?殿下又怎能保证突利可汗不会坐收渔人之利?”</p>
李世民看到弓拉的差不多了,便道:“特勤说的有道理。”</p>
阿史那思摩听到李世民如此说,知道讲和的事有眉目了,便道:“这么说殿下答应讲和了?”</p>
李世民道:“不知颉利可汗准备如何讲和?”</p>
阿史那思摩道:“大汗撤军并与大唐签订友好盟约。”</p>
李世民思忖了片刻,道:“大唐与颉利可汗早有盟约,若颉利可汗遵守盟约你们如何会在此地?”</p>
阿史那思摩面色一红,讪笑道:“殿下明鉴,草原连年天灾牛羊暴死无数,大汗的确有难处。况且若说毁约破盟只怕也是大唐在先吧?”</p>
事实上早在李渊太原起兵之初的确与颉利订过盟约。只是那时李渊势弱,所以盟约中的条款对李渊极为苛刻。直到武德六年后,大唐先后灭掉了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站稳了脚跟,便不再遵守盟约,甚至断绝了与突厥的贸易。不过这盟约原本就是实力的体现。盟约双方的实力发生变化,盟约就只是一张废纸而已。</p>
眼下李世民的目的是逼迫颉利撤军,所以也无心在这些枝节上反复纠缠,便道:“此事一言两语也难分是非。现在若要签订盟约还需邀突利可汗一起商谈。不过颉利可汗是否应先撤回大军以示诚意?”</p>
PS:看了《贞观之治》第9集,其中那段秦王百骑退突厥的剧情实在太差了,比老萧写的差远了。不信的可以看看。(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