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无极化境Sunline> 无极化境世俗化的玄幻平台架构【草稿v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无极化境世俗化的玄幻平台架构【草稿v8】(2 / 2)

无极化境Sunline realsunline 更新时间 2021-07-04

符合“一”所流出的就是符合现道,这两个概念一点都不冲突。

可供选择的现道是无数的,是一个总体的潜在的概念。

每个人都作为其基础的一部分,都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和自己能够改变的来导致自己所处的现道基础的改变,而现道基础的另一部分也在变化。现道的基础是发展的。

而每个人可以从中不加思考地默认地或者经过认识地自发地从潜在的现道中进行选取。

如果选取的不符合现道及其基础,必然发生冲突,要求被选择的进行发展或者也可以说是重新选择来适应现道及其基础。而通过改变自己和自己能够改变来自己所处的改变现道基础,使其符合自己选择的同样也是一个潜在现道中可能选择。

潜在的现道不等于道,因为道在一定基础上形成现道,但是你能想象的所有可能的现道的总和拼凑不成道。一只井底之蛙如果不出意外,它只能看到被井所限的天空。无数井中的蛙,看到的天空加起来你认为是天空吗?同样地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宇宙也是一个井。如果发生意外,某只蛙离开了井,那么它可以看到天空了。而井底之蛙和天空与我们和真实相比,即使我们脱离了什么,看到的可能仍然不是真实啊。

你选择的道也不等于现道。因为你只能选择你自己的,而不是替其他的,或者某个全称来作选择。

同样“通过改变自己和自己能够改变来自己所处的改变现道基础”和“现道基础”的概念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才是相等的,而我不认为谁或者什么可能是那特殊。

当然我写作当然可能发生误解,而使“撒旦(Shaitan)诗篇”重现,所以我写的只是可能,而绝对不可能是必然,也绝对不会是真实本身。

人不可能不犯错,这是人的不完美性导致的必然。

或许你说,我要与世界决裂,这样错误不就是不会再发生了吗?

你有没有想过“我要与世界决裂”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呢?

你是不是以为可以由一个错误来阻止错误的发生呢?

或许你说,我由信仰,在信仰的指导下,我会少犯错,最后可以不犯错,与真实相符。

你有没有想过与真实相符这是个过程,你不会以为你现在就时刻与真实相符了吧?

或者说你自以为已经了解了你要相符的那个真实了吗?

你有没有想过用这个你不断发展的工具用作假设的前提本身不就是个错误吗?

或许你说,在具体的事上的错误,我可以避免。

但是我不知道你怎么知道你刻意避免的错误本身不是一个错误呢?

而在那所有具体的抽象上犯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在于你对错误的界定和对它的态度。

这完全是由个体们的内心导致。

但是你也不会如此认为,我没有错,而这就是一个真实。

因为你没有理解这个真实,同样我也没有,我仍然在探索。

你是否认为某个流出可以发展成为一个真实,而这是要通过阻碍或毁灭其他的流出的方式来实现?

这种竞争带来的促进与阻碍是否能够成正比?

其他的流出也的根源是那同一个“一”。(注这个“一”与上面的“一”是不同的。)

试图阻碍或毁灭其他的流出不符合那同一个“一”的意愿,这只能亵渎自己,亵渎自己的与真实交流的基础,自己的真实之源被自己亵渎了,却丝毫无损于那“一”。

所谓宣判异教徒,其实自己同样被那“一”宣判为异教徒,自己就违背了那自己坚信的并不断寻求的那自己流出的根源的代表。而那真实是不管你知不知道,是故意或是无知导致的违背的,违背就是违背。

我没有了解真实,更不能自以为了解真实,所以我要谦逊。

如果真正了解了那流出的根源“一”,自然可以毫无阻碍地融合其他的流出,但是这对于人类似乎是无法想象的。更不要说通过执念就可以做到。

因为,人不了解必然;只能,自以为然。

但是,某个随机是可以被自以为的必然灭掉的。

但是,自以为的必然也可以灭掉无数的随机。

但是,如果产生随机的根源不变。

那么,真实必然会再现。

因为,无数的随机不断涌现,它的发展趋势无可阻挡。

最终,直到某个随机可以足以达到必然,来取代那个自以为然。

所以,那个自以为的必然则必然被自己的“自以为”所毁灭。

你不会愿意当那个自以为的必然吧?

随机与可能并列充满着整个空间,

不管看到还是没有看到,

不管感觉到还是没有感觉到,

不管可以想象还是无法想象,

的一切空间中。

一切都有可能,

没有必然。

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阻碍,不管是外部存在还是内部自己创造出来,不管知道还是不知道。

因为绝对的阻碍也是一个必然。

没有必然,

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命运,我们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了解可能的真实。

使自己与可能的真实相符,并不断发展,不断接近。

那么随机将可能成为必然。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一个个随机所导致的,不可取代的,如果真正发现自己的价值的话。

这几天,我好像被真实驱使着,没有去想象,思想却自动地从头脑中冒出来,让我记录下来,并对我的记录作不断的完善,同样使我的思想也得到不断的完善。

这些内容好像我早就知道,只是无法描述出来,即使我描述出些什么也不是我早就知道的,我可以逐步使描述的接近一点我早就知道的。

树上有只风筝,我看到了;

可能我想把它取下来;

但是我如何保证风筝不再被挂在树上呢?

今天(2007-9-3)我读《亲历宗教西方卷》P70,发现喀巴拉16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领袖艾查克·洛瑞亚(IssaacLuria,1534~1572)和我看到的有些类似。引用:“他将《创世纪》解释成神的光芒射入10个特殊的容器,一些容器被打碎了,因为它们包容的力量很小,不能承受强烈的光芒。这些打碎的容器将邪恶和光明散步到世界各地,按照洛瑞亚的教义,只有救世主弥赛亚的到来才能带来提昆(改正或修复这种情况),结束世界上的骚乱和邪恶。人类负有在这个不纯粹的环境中,通过收集“神圣的火花”以修复神圣容器的责任。”我在没有读过类似的内容之前“看到”我的之前描述的以及尚未描述的“十”的,那是我自己“看到”和记录的。在今天之前作的写作中没有受到洛瑞亚的教义的影响,今天及之后可能也不会受到洛瑞亚的教义的影响,因为能够真正指引我的只有真实-未理解全貌的真实。

今天(2007-10-3)我读《神的历史》P279,发现上面描述的“喀巴拉”在此书中被称为“卡巴拉秘教(Kabbalah)”,这个神秘主义教派推崇用想象和象征来感知神。其十层真实的表述似乎是一个由先天向后天下降式的转化过程。与之不同的是,我描述的“十”可以看作为一个环,但是我主要描述的是发展的一个方面,即从后天向先天上升式的转化过程。其十层真实被分为3和7,后面7与创世的七日相联系。而我描述的“十”可以用3来联系成1体,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联系,如果到达7即具有创世的可能。

我看到的结构就像树,与日常概念中的树不同的的是,我不知道它的根在那里。

我没有看见,我不能强迫我自己根据wo日常概念中的树对我看到的下这么个定义,像树就有根,一定有根,一定有的,有,有根。

我没有搞吊诡。例如:像树也不像树、有根也没有根之类的,即使我无意间作了也是为了说明这个概念不像通常那么想象的,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即使写下来的,看到后产生的概念也应该使之不断超越以接近真实才好。用自己现有的逻辑不能解释一切,因为产生、运用、发展逻辑的主体的微小,即使自己的逻辑可能可以发展到可以包容之前认为无法包容的什么,但那是要经过发展的,我不认为现在只要幻想一下自己具有或者强迫自己认为就具有想象中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的逻辑。不仅仅是逻辑,只要是你能够想象的好像都有些类似。去除误用、无知导致误解或者其他什么的我没有发现“吊诡”这个词应该具有的贬义,至少我从中立或者善意上我没有发现,我可以换个心态再试试能不能找出它“应有的”贬义来。

我看到,

每各细微的分枝中隐含着肉眼可能看不到的细微的树。

每个果实都有可能生长出新的树;

微小处可以蕴含整个世界,而这个微小处蕴含的世界的微小处同样可以蕴含整个世界。

处于世界中的很难知道自己的微小。

他发觉他能发觉,他发觉他有自己占据的空间,他发觉他有重量,他发觉他能动,他发觉他可以发展,不论多少他感到自己能使自己和周围的存在有所改变,他发觉他存在,他发觉他能发觉上面所描述的发觉以及上面未描述的一切发觉,且他发觉他能超越这些发觉。

由此他很难发觉自己的微小,最少不会始终放在自己心脑中。我没有试图用手术刀或者其他什么的对人体施与什么外科手术或者叫做其他什么的名称,太多了,可以想象,这里就不说了。这里的这个“心脑”指的是其实就是整个人包括**,思想,灵魂或者其他什么的,没有任何分割的动机。

层层往复,我们的世界处于其中,即使有人能以自己所处向周围瞭望,周围好像看上去也是无始无终的。

每棵树支撑着自己,它被什么支撑也支撑了些什么。

即使我可以看到一些根,我又怎么知道这些根是我真正认为的那个根呢?那个我们所处的世界所在的树根?问题是我们所处的树的根又在树上或由树而生。那么究竟这些根是哪个层次的根呢?如何区分?我不知道。

我不能接受或遵循我没有完全理解的。

我接受或遵循只是我所理解的,否则我不会真正接受或遵循。

即使我接受或遵循的是盲目的,那也是我的理解所造成的盲目。

如果我把自己的理解盲目地当成真实,这样必然与真实产生冲突。

因为我的理解还没有全面到能够包容真实的地步。

由此我发现,对待一切,都要谦逊。

在九未到十时,他以他的思想,按照他的方式将他的体悟留存下来,使我们具有查看他的体悟的可能。

但是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所能看到的。

这是由我们的体悟所决定的。

如果我们能够完全地看到他的体悟,我们即将遭遇他所要面临的。

不要害怕,我们不是他,我们和他之间不是完全一致的,可能我们比他多出些什么。

这不仅是我们自己体悟到的,而且所有历往的体悟都可能有所帮助。

四,可以真正改造自体,哪怕改造后的不是先天所有的。

五,可以凭空再造自体。

如没有达到四,直接获得五的部分能力,那么再造的自体,只能是类灵体,可以具有各种属性,但是却不能再造出与原先类似的肉身。

2007年8月8日星期三

sunline

#######################################

下面部分仅是引发小说的一条可能的线索,请勿尝试,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作者和本文不承担任何责任,再次重申!

#######################################

一些探索者在真实的探索中发现了什么,改变了他们在真实世界中的一点运动方式,他们的生命不再受人类日常定义的生死的限制,他们走在真实的一个分枝上。

他们在变化和静止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的中介,虽然这个中介不是永恒的,但是在**毁灭后,它仍然继续存在着一段时间,在找到新的**前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人日常的思维可能不是完整的,那些活动着联系在一起占主导的就是某个瞬间的自我。而其他的部分不一定是相对的静止的,但是它们没有被联系在那个占主导的部分中,默认它们此时在“沉睡”。

这个占主导的部分不是静止,它是不断变化的,不仅仅是内部的变化,其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变化,所以你要找出一个静止的自我,只能找出那些在某些情况下相对不变的部分。但是,这些在特定情况下被限定的自我是真正的自我吗?

在这个占主导的部分中加入和真实相联的中介体后,情况会如何?如果还未被真正地意识到的话,可能不会即刻发生现实的作用。

中介体的应用无数,而这里我仅仅能够简略地描述中介体一种应用,这可能不是修炼中介体的真实目的,而仅仅是一个副产品而已,但是由于它改变了什么,产生了可能,多了选择。而存在同样是真实的体现,即便那是没有被真正地理解的。所以,不应该被抹杀它,它同样可以发展。

占主导的部分可能具有和那些“当前”未相联的的“沉睡”的部分进行联结的能力。即占主导的部分具有与和一些“当前”未相联的的“沉睡”的部分的连接方式。连接方式虽然具有但是那占主导的部分知道不知自己具有呢?即使知道了,会不会去使用呢?

当这些“当前”未相联的的“沉睡”的部分所在的基础变化了,那么这个占主导的部分以原先具有的联系方式就不再能与它们联系了。此时那些“当前”未相联的的“沉睡”的部分就被“遗忘”了。如果占主导的部分中被“遗忘”的的部分多到剩余其中的部分不再足以支持其存在和发展了,那么它“遗忘”其他的部分的同时,最后也会被自己所“遗忘”。

如果这些“当前”未相联的的“沉睡”的部分所在的基础变化了,那么这些“当前”未相联的的“沉睡”的部分就不存在了吗?或者换个特例:如果**覆灭了那么存在其上的灵魂就不存在了吗?

如果能找到与这些“当前”未相联的的“沉睡”的部分“当前”所在的基础的联系方式,是不是就具有这种联系能力?从而与之联系呢?如果占主导的部分与那些“当前”未相联的的“沉睡”的部分的联系仍然存在,只是联系形式发生了变更,那么这个占主导的部分是否仍然存在呢?甚至占主导的部分中的各部分乃至于近乎全体的存在的基础和联系方式同样发生了改变,那么这个占主导的部分是否仍然存在呢?

如果那被改变了存在基础和联系方式的再次改变了存在基础和联系方式呢?举个特例:如果那被改变了存在基础和联系方式的再次改变到类似那未改变前形式的存在基础和联系方式呢?那么这个占主导的部分是否仍然存在呢?那个特例中的这个占主导的部分是是否重生了呢?

不要以为,这么做会是没有风险的,相反风险很大!

因为你可以认为你知道了,但是实际上你可能没有真正地知道,或者说你知道的可能不是全部。

你能保证你知道现在你具有的所有的联系方式吗?

你能保证你知道现在你潜在具有的所有的联系方式吗?

即使你知道了,那么你能保证在存在基础改变后你仍然具有联系的能力吗?

即使在存在基础改变后你仍然具有了联系的能力,那么你能保证那是你会在相对的毁灭前使用这种联系的能力吗?

你知道你占主导的部分吗?真正知道吗?

你知道那些“当前”未相联的的“沉睡”的部分吗?真正知道吗?

如果你真正知道就可能找回了自己,之前被自己所“遗忘”了的,否则可能你就不能认为你知道。

在“成功”了一次后,不一定保存下之前的所有,哪怕是自己认为的所有。或许在在“成功”多次,多到一定的程度后,同样“遗忘”了。

在佛陀顿悟后回答死亡之神,总有一些人会了解的。

而我不认为我顿悟了,此时我的回答是:可能。

如果苏格拉底向未知提问,佛陀向未知者提问,或者恰恰相反。而我远不及二者,我是不自知地处于无知和有知之间到自以为的无知和自以为的有知之间而向那未知和或或未知者提问吧?(我写的这句难道不搞笑吗?把它当成一个笑话吧。)

2007年12月11日星期二

上面写了世界,包括宇宙在一颗果实中,果实会慢慢成熟,即向外膨胀。最后不可避免地会干枯、破裂、腐烂、掉落,那时其中的子将会具有发展成一颗新的树的可能,而树上可能又会结出果实。虽然整个过程用人类的时间来说是及其漫长的。

在外看,五颜六色的果实在五颜六色的树上,当然有些树和果实可能根本看不到。

在果实内向果实外看,可能由于果实壁的影响,只能看到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这一部分,可能对人类来说是根本看不到的。

树,我说的树的外形是千姿百态的,有可能像一颗卷心菜,卷心菜也会结果实?很难想象吧。请不要用具现中的树去限制我说的树的形象,否则得到的可能是误解,至少不是我看到的树的全部。

“三”即具有在这个树的世界中的一个向外看的焦点。

“四”这个焦点周围一定范围的空间可以被同时看到,也可以好像在同时使用几部望远镜向四周看,且方向可以不同,并且可以相对地加以控制。

“五”具有创造的力量。

当然由于未突破果实壁的限制,所以创造的也不可能是一颗果实,但可以是一颗子。

子可以是自然生成的,也可以被人所创造。

子中可以创造独立于果实内的空间,,在果实中的子的壁和所在果实壁的某些性质正好相反,很奇怪,其中一种相反的性质是,从子外看到的子和从果实内透过果实壁向外看到的有点类似,而从子内的空间向外看和在外看果实又有点类似,好像有一种规则导致了这种平衡。当然不是所有的子都是这样的。例如:内部尚未形成空间的子,自然无法从子内的空间向外看。

子不仅具有这种作用,还具有果实内空间转换的可能,甚至可以用来和果实外的一点作空间转换,最好那点在一颗子里面,否则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后面的那种转换,如何需要动态地确定点,需要至少“七”。但可能是无限的,一个断言放到更大的基础上,虽然其逻辑部分固然成立,但是断言的结果是否成立呢,很值得怀疑?实际的前提假设也有可能正好不处于被固定的理想状态,即使在一定基础上作出了这个理想状态是现存基础的或者超越现存基础的形式,可能也无法作出这样的情况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断言,因为基础是无限的,发展也是无限的,可能也是无限的。

当突破了果实壁可以选择于一颗树融合,但是这样作的后果是,可以稳定地发展到“七”,这样就可以创造自己的果实了,但是想要再次提升,可能困难程度于树自身的寿命相比就比较大了。

“七”不管什么形式的,具有创造果实的可能。

人类发展的主流是科技,这种发展方式不是从自身发展,我说的是“精神”、“**”等,而是借助外物获得跳跃式的发展,但是其自身的发展却远远更不上这种借助外物获得的发展。我不是说这种发展方式好或者不好,每种发展方式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是一种可能,但不是必然,所以其发展的潜力并不存在真正的局限。

现在的人类即使掌握了空间转换原理也无法依靠它进行真正的发展,毕竟欠缺着几个发展阶段呢?没有那些发展阶段的基础,发展的可能,可能无处生根。我不是认为一个星球的资源不足以令其获得这样的发展的基础,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那过程中可能会建立使具有进一步发展可能的基础,但不可能发生在现在。

果实级大预言(给存在果实中的生物,特别是,给和与我处于同一个星球的,给和我同一个形式的生物)-Sunline

当人类未掌握必有的基础,但是超过了果实壁,后果对人类来说毁灭性的,暂时的毁灭,整个人类社会都会灭绝,但是果实没有,人类的种子也没有,仍然具有发展的可能,相反其中一些发展的可能反而可能因为这种暂时的毁灭而变得更大了。

当人类应当掌握必有的基础,但是却没有掌握必有的基础的时候,由于其耗尽了,之前说的暂时的毁灭时,由果实壁外带来的,而其原本存在但相对有限的,他们将与随着果实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人类来说是漫长的,绝对的漫长,但是不管怎么变化,对人类来说,结果都是毁灭性的,不仅整个人类社会都会灭绝,人类也会灭绝,人类的种子可能都得不到幸存的可能。即使这种情况下,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可能换一种形式实现而已,但是可能很小,很小……

当人类应当掌握必有的基础,掌握必有的基础的时候,他们拥有超越自己所在的果实的壁,在另一颗果实内发展的可能。

在这三个圈和一条出线中,中间的那个圆最大,那个形状使我联想到一种被慢慢煮熟了的青蛙。

我的预言无法预知时间和因果,多个预言,如果有的话,也是如此,要知道这一点,在发生之前,预知并没有时间上必然的连续性,也独立于因果的必然。即使我的预言中有因果,也不要以为是你认为的那个因果。

不要哪天科学发现,反而证实了我看到的,我在一定基础上看到的,这样现在的科技就显得比较得搞笑了。

我会离开,我存在的这个生命形式将会死去,但是我不会真正地死去,我会以另一个形式而存在,可能还会回来看看呢,但是可能不是以我现在的形式,那时可能谁都认不出我,就像现在没有人能认出把我的种子恰好地放在我存在的这个生命形式上一样,可能谁都认不出我。

我同样是人,我也不知道。

2008年1月18日星期五<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