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圣诞节后,鞑靼海峡(库页岛和大陆之间的海峡)冰封层达到最结实的时候,明军三个轻装甲师从海峡最窄处——也就是黑龙江入海口处的“苏维埃港”跨过海峡,开进了库页岛。
为了安全起见,明军工兵用很多原木在海峡冰层上排成木排,做了几条“坦克通道”,用于坦克和重型火炮、车辆的通过。这样可以把几吨、十几吨的重量平摊到很大的面积上,防止冰层意外开裂。至于其他的人员和轻型车辆,就直接从旁边的冰层上过去。
出乎明军的预料,明军在过海峡的时候,完全没有遭受到抵抗。进入库页岛后,也没有见到一个苏军的影子。按照明军的想法,从冰封的海峡上进入库页岛,是很容易预料到的军事行动,岛上苏军肯定会在海峡最窄处抵抗,阻挡明军登陆的。但是没这一切都没发生,好像登上的是一个无人岛一样。
登岸后,南北二十公里内只有两个小村子。翻译询问村中的居民,得到回答说,十月份来过一些当兵的,还有干部。他们搞了一些观测、丈量之后就往南边去了,之后再没来过。
明军知道,库页岛上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都在南端,以首府“南萨哈林斯克”和军港“科尔萨科夫”为中心的。明军判断,可能是岛上苏军知道自己力量薄弱,觉得这里距离南端太远,有七百多公里,以自己的力量难以保证这么漫长的补给线,更别提守住了,而且还很容易被明军拦腰截断,分段包围。因此苏军可能退而求其次,在更南方的某处、更容易保障补给的地方设防。这样军力也能更集中一些。
虽然知道岛上苏军力量很薄弱,但明军仍不敢怠慢,立刻就把侦察部队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派出去了。
踏上库页岛后,沿海十几公里的地方,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水泡子,千疮百孔,仿佛筛子一般。大的一两平方公里,小的只有几百平方米。而且现在是严冬季节,湖面都结了冰,也铺满了厚厚的雪,和周围的雪景融为一体,很难分清哪是地面、哪是湖泊。
这对坦克和重装备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明军可不知道这些湖泊的冰层有多厚,是否冻到底了。明军于是找当地人当向导,带明军绕过这大大小小的湖泊,进入内陆地区。好在当地人都很淳朴,除了俄罗斯人,还有相当多的黄种人——库页岛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地,19世纪中期才割让给沙俄的。
明军感受到了这里和大陆上很不一样的气氛。本来远东大陆受布尔什维克影响程度就远不如欧洲部分,而在库页岛北端这近乎原始的环境中,布尔什维克的痕迹明显更少了。在这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社会、政治”的因素少了很多,更多的是“自然”因素。就是在当地居民看来,你是人,我也是人。我们既然都是人,就应该团结起来,在这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至于什么什么主义,在这里都是浮云。不但不懂,而且也用不上。
这些全靠打猎捕鱼为生的当地人,似乎并不把明军看成侵略者,而就是看成自己的“同类”。
明军就像早期的殖民者一样,携带了很多用来和当地人搞好关系的“礼物”:崭新的渔网、带来复线的先进猎枪和子弹、用高碳不锈钢做的刀剪、质量过硬的五金工具、手电筒和电池、各种西药、咖啡、茶叶、伏特加、中国白酒、罐头,以及大块大块的巧克力、奶酪和糖果。这些做工精良的轻工业品,不但当地人都没见过,甚至连莫斯科的平民百姓都没见过。
苏联的布尔什维克政府给这些村民的印象,就是只会抢东西。而这些外来军队一到来,不但不抢东西,还送了那么多东西,还都是祖祖辈辈都没见过的好东西……当地人的淳朴友好,再加上实用的礼物,着实让明军少费了不少周折。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明军的轻装甲部队顺利绕过了一个又一个冰湖,进入到了内陆。
库页岛北部的陆地还算平坦,除却一些小山之外,大部分都是平原。明军先不向南推进,而是先扎下脚步来,向北推进。明军登陆的地方就在岛的北方,距离最南端有七百多公里,但是距离最北端只有二百多公里。明军打算稳打稳扎,先完全控制北端,做到身后无忧,再向南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