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奋斗在大明> 第七十六章 科举三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六章 科举三条(2 / 2)

奋斗在大明 名剑山庄 更新时间 2022-05-09

但是即便如此也有三四千万字。

以这个时代印刷水平,恐怕要半屋子书才能装得下。古代的书字体都很大。现在一本书都是明代十几卷书加起来的内容。

周梦臣在此也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以史为经。也就是说所谓的上古经书,如尚书等,不过是古代的史书。以此推之,也应该将古代史书加入经学之中。

周梦臣还提议,印刷一批这些书,发给各地府县,每一个县若干套。好让学子们有书可读。

当然了,范围扩大了。难道增加了。周梦臣也担心难度太大了。所以,特别要求增加题目,比如,出十题,学子可以从其中挑选出五题,或者七题来回答。

也要考官注意,不要太难了。

不过,说起来也无所谓。

毕竟,科举是选拔性考试。不需要考中的有多少分,只需要按分选人。甚至而今八股文的弊端之一,就是考试上限太低,以至于不得不在文章形制上动手脚。

当然了,而今所以答题的思想体系,还是以程朱理学为准。虽然如此,难度也提升了。八股文是代圣人立言,而四书五经,朱子是有注释,不难揣摩朱子的本意来回到问题。但是考试题材一扩充。即便是朱熹也没有做过这么多的注释。只能让考生凭借自己对程朱理学的理解来解答问题了。

这对考生对程朱理学的掌握要求更深。毕竟前者是有标准答案,后者是没有的。

嘉靖看完之后,也忍不住感叹道:“周卿,这是进士科,而不是博学鸿儒科吗?”

没错,周梦臣扩充考试内容之后。考进士更类似于宋代的博学鸿儒科。

周梦臣说道:“陛下,臣以为科举一事,不畏其难,但畏其易。难则高下立辨。易则百弊丛生。难一点自然有真才实学之人脱颖而出。反而是简单了,却难分高下。”

周梦臣从来不担心中国人的考试天赋,科举考试的隐形福利太大了,一旦中进士,就已经名垂青史了。名利双收。这样好的福利,即便再难,也不会少人死磕。

如果真有人能将史书,诸子百家融会贯通,这样的人即便不是大学问家,最少不会是死读书的。毕竟史书之中蝇营狗苟。真死读书的人,估计读不出来的。

徐阶也忍不住了,说道:“话虽然如此,但是这也太难了吧?”

周梦臣说道:“徐大人所言极是,很多事情要这循序渐进,所以臣以为明年科举,当简单一些,比如增加的题目,仅仅从前四史之中选,而数学题目,不设天元术。只是形式上有所改变,其实与之前考试权重一样。”

前四史,也就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正史之中水平最高的几本。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精力读完二十四史,想要多史学有所了解,就可读前四史。算是二十四史的精华。在周梦臣看来,一个读书人,一个古代读书人,如果说不能对二十四了如指掌,也是罢了,要求有一点点高。而对前四史还不了解。这样的人根本不配中进士。不客气地说,在翰林院之中,人家随口一个典故,你都接不住。

至于,天元术也就是方程。

数学考试没有方程。即便多一些繁杂的计算,但也不过是加减乘除而已。可以说这些数学汉代就已经很完善了。周梦臣觉得简单得不能简单了。

几乎是送分。

如果送给你分 你都接不住。那就抱歉得很了。

徐阶听了也觉得不错。而且也找不到反驳周梦臣的点。毕竟周梦臣仅仅是在科举的框架之内做了一些小手术,虽然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本质上,并没有对科举进行大改革,甚至连程朱理学的关学地位也没有变。虽然徐阶也看出来了,程朱理学的地位依然不保了。

毕竟加入这么多的考试范围。即便程朱理学已经作为主导思想,但是权重之上,必然有一些稀释。而且加入这么多书目,将来再加上一点,也无所谓了。

徐阶想了半日还是说道:“周大人,这数学有些不大好吧,谁不知道,你的数学天下第一,天下学数学的人都拜入你的门墙之下,你如此作为,难道不知道避嫌一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