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北望苍茫> 一百八十九章. 兵扎台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八十九章. 兵扎台湾(1 / 2)

北望苍茫 无忧小轩主人 更新时间 2021-07-03

 一百八十九章.兵扎台湾

由于柏尔征讨的失败,李仙得把希望再次转回到清政腐官员手里,而且刘明灯、吴大廷等也允以“再饬凤山营、县设法查办”之诺。()凤山知县吴本杰、南路营参将凌定邦等派员调查后认定,“罗佛”号出事地点在龟仔角鼻山附近,距离琅峤五六十里,其地尽系生番,并无通事,水路则礁石林立,船筏罕至,陆路则生番潜出,暗伏杀人,且船员遇害地点,系在生番界内,其行劫凶番,又系生番,并非华民,该处既未收入版图,且为兵力所不及,委难设法办理。

刘明灯、吴大廷等认为吴本杰等的报告所述确属实情,据以照会李仙得,“生番行同兽类,不可理喻,美丽国大国大量,当不屑与其计较”。

李仙得收到刘明灯等的照会,很是沮丧,马上复照予以反驳。刘明灯等这回对李仙得的照会迟迟不作答复,估计也答复不出什么,恐怕会觉得这样人不可理喻。

他也开始考虑“怀俄明”号舰长的建议。前往兰芳商会,提出需要帮助解决“罗佛”号事件。商行已经做好准备,对于他的请求,答应试试。李仙得满心感谢,自己在台湾海峡来来往往,几乎碰得头破血流,大清大小官吏无非是推诿拖延,绕了一个大圈,又回到原来的起点。

台湾府的说法确实是当时生番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息事宁人也把生番的管理现状加以淡化。把因为考虑实际情况,而尚未设置行政管辖的特殊少数民族边远区域,推托成并非华民,也可能是并非汉民族的意思,但从西方人的国际法角度,却也容易理解成并非本国国民的解释。这也算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吧。

兵力不及确是事实,中国内地也有此种情况存在,国内的反政腐起义常常是因政腐在初期未能及时派兵镇压,导致星火燎原之结果,何况隔海台湾岛屿之端边。但台湾官员所指的版图,似乎并非近代西方国际法所说的国土一词,其正确的理解,应当是台湾移民和已经汉化的原住民,为防范尚未汉化的生番,人为设置的阻隔线。这就更麻烦了,简直是各说各话。

李仙得又托福州关税务司美里登,将照会转陈闽督吴棠及闽抚李福泰,并提出要求:中国应即查办此案,证实确已采取查办此案的措施,驻兵台湾南端以防止生番的扰害。

吴、李不愧是高一级领导人,好像有点明白,认为台湾镇、道处理本案的报告实有不妥之处,不应以委难办理的语句,决绝照复,致令美领事有所借口,又恐美丽国若再次出兵生番,势必节外生枝。于是经美里登转达李仙得的要求,允即行严饬台湾官员查办,另派熟悉台湾事务的前任镇总兵曾无福等前往台湾,协同台湾镇、道查办,务将滋事凶番缉获惩治,查起被害人尸体交领。

闽督及闽抚的答复,使李仙得觉得所要求的第三项虽未解决,前两项则已商有具体的办法,遂致函亚细亚舰队司令柏尔,请派军舰一同赴台监视台湾官员执行闽省督府命令的情形,乘便救出或尚未遇害的船员,收回死者的尸体。

他一再要求吴棠等从速采取行动,在台湾南端设官驻兵;且借口官方不愿美丽国兵舰赴台,要求另派专轮供其使用。

9月6日李仙得乘专轮到达台湾府,要求刘明灯、吴大廷等立即执行闽省督府的命令,同时声明他本人将随同官军,亲自视察。

刘明灯、吴大廷等闻听李要一同前往,觉得很麻烦。推说查办事关重大,必须部署周全,难免延缓十日;前队官兵虽已出发,大队仍未准备就绪;镇台在动身以前,尚有不少要公待理;且由台湾府南至生番地区,道路辽远崎岖,甚至向无道路,危险万分,官军前进需特别戒慎,如果领事随行,中国官府不负保障安全之责。

李仙得认为台湾官府是在企图规避执行闽省督府的命令,以免加重行军经费负担,再者如能避开美领事的监视,自必无需多费,便可饰词谎报,搪塞结案。于是他坚决要求,勿再宕延空谈的时间,否则他即折回福州,直接要求闽省督抚查办。

这时,道台吴大廷接到兰芳商行报告,兰芳领事馆和商行正在和十八番酋长联系,对方已经答应与之商洽,请吴大人派员前往。

道台马上发话,赶紧哪!沿途护送兰芳领事的代表和李仙得一行。总兵刘明灯没有办法,率兵南下。

这时候的台南,简直就是原始森林,那是什么路呀,沿途道路狭窄,勉强能够通行。还别嫌不好,有路就是好的。到了枋寮,就更糟糕恶劣了,先得由民夫伐木开路,七天后,才到达琅峤。

台湾官府已经事先派人张贴告示,讲明此次官军并非前来剿办生番。附近庄民和熟番闻讯,劝生番不要抵抗官军,以息事端,来到官军营地陈述生番悔罪的态度,并保证以后不再由杀害船员的行为,请求罢兵。

李仙得本以为以闽督闽抚要挟台湾总兵,就可以发兵剿灭生番,除他一口恶气,今日竟一天云雾散,也只好如此,希望按照他所列条件作为办结的考虑,想想不够本,又就这些条件加以细释,增为八款,备文请刘明灯照办。

原本的历史上李仙得避开清官员,私下里利用通谙台湾方言的英商北麒麟,通过当地各庄及熟番头人的关系,与卓杞笃暗中来往。

现在可没戏了。这时文凤已经到了台湾,在广州养伤的经历倒也没引起什么怀疑。兰芳商行找到林家,希望林家借这件事参与台湾政治。文明就向文凤问计,文凤一想,林家影响力日趋削弱,此时汉蕃美三方各说各话,对林家倒是个机会,兰芳此时建议,说明应该也愿意介入此事。

文明听说,也就是试试看,向总兵刘明灯建议,又拉上文凤做联系人。

正在牛头对不上马嘴,和美丽国人对脸挠头的刘明灯一听就来了精神,马上请来文凤。

刘总兵对文风很客气:“林公子所说的兰芳,知道知道,台湾的兰芳商行逢年节还有孝敬。去年不是还收了澳门吗?在南洋也算得上是咱大清的可靠藩属了。怎么?林公子和他们相识?”

“也算一面之缘,和他们有些贸易往来。对他们的行事做法略有了解,他们久与洋人交道,深知洋人底细,如能他们出面代为周旋,您这里肯定会少些麻烦。”

“正是,我即刻去和府台商议。这事还拜托林公子了。”

“总兵大人看得起,林某敢不从命?”

“爽快,哈哈……!”

兰芳商行得到授权,随即派干员随文风面见卓杞笃。卓杞笃是台湾清治时期晚期恒春地区龙銮潭排湾族斯卡罗族领袖,也是琅峤十八社的首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