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北望苍茫> 一百二十一章.再组常胜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二十一章.再组常胜军(1 / 2)

北望苍茫 无忧小轩主人 更新时间 2021-07-03

 一百二十一章.再组常胜军

直到九月,法国远东舰队提督罗兹,才完成准备,获知沙巴总督赴朝谈判无效,率领军舰7艘,800名士兵,由中国烟台出发,向江华岛杀来,意图攻陷江华岛,并在通津登陆,拟进逼京城。()事先,罗继麟向罗兹言明,朝鲜全国备战,此去难胜,望提督三思。并副件发给英、美、清国。

罗兹才不会听他的呢,来势汹汹的法军在江华岛鼎足山城,果然被朝解军队勇将千总梁宪洙击退。又在通津文珠山城,被哨官韩圣根击破,士气沮丧,不得不退却。

轻敌,绝对的轻敌,*片战争怎么样?大清国都叫法兰西舰炮轰趴下了,你一个小小的满清属国,能怎么样?实在没想到,朝鲜竟然面对7艘军舰,数百火枪兵,能这么死硬?

法舰队进退不得,拿不下鼎足山城,打不进通津文珠山城,舰队作困江华岛狭小的区域,分兵攻击其他港口,又恐被各个击破,耗下去,补给又不多。本想着速战速决的法国远东舰队提督罗兹终于好汉不吃眼前亏,下令撤退。

法军撤退时把江华岛掠夺一空——其实也没什么可掠的了。当晚搜寻财宝的士兵触发地雷,整个藏宝库炸塌,大火熊熊,法军砸死烧伤一百多人。千总梁宪洙和哨官韩圣根随即出击,斩获良多。

回过味来的法军击退朝鲜军的袭击,疯狂报复,肆意炮击,并放火焚烧了康宁殿等多处官衙和民房。但是朝鲜人已经后撤,法国人这一口,真是锛了牙,烫了嘴。11月18日,得不偿失的法国舰队于朝鲜外洋解散,旗舰与“肯馨”号撤往日本横滨港,其它舰只驶向上海和烟台。

法国发动的历时两个月的武力入侵,史称“丙寅洋扰”,终以失败而告终。

同年,以德国人奥特洛特为首的德、美、法国人组成的海贼团,侵入忠清道德山,正在挖掘大院君之父南延君的坟墓,盗取宝物的时候,被永宗岛佥使的军队伏击,几被全歼。

大院君可是乐疯了,以为对法国的胜利是自己指挥有功,更加强施行“攘夷”政策。又是大规模从南洋进口武器,钱?朝鲜可不多,不过有货呀。什么虎皮豹皮高丽参,到了烟台天津,可都是没处淘货的好东西,满满的装了几船。到烟台就倒了出去,钱就打到商行账上,坤甸的武器也已经启运。朝鲜南洋关系密切起来,商行货栈也一家家的开了起来。

朝鲜那边打的天昏地暗,捡了便宜卖了乖的贺总督回航。

先回到烟台,登陆上岸,拜访正在被剿捻事务搞得焦头烂额的曾大人、李宫保。

去年,也就是1865年3月,疲于奔命总想毕其功于一役的僧格林沁在山东高楼寨中了埋伏。新捻军围歼了僧格林沁的马队数千名。赫赫大名的僧王,逃跑途中受伤坠马,被捻军一个娃娃兵剁死在田梗上。

僧格林沁之死,于清廷而言是个不可弥补的损失。从此之后,满蒙贵族中再无什么人可以独当一面,清廷只能依赖汉人势力。

僧王死后,清廷派曾国藩来对付捻军。此时的曾老,德高望重,威名赫赫,但他昔日手下的二十多万湘军尽被裁撤,为了韬光养晦,他自己主动要求裁撤的,手下可用的只有数千子弟兵,其余的,陈李鸿章的淮勇外,皆是旗色不等的杂牌军。

眼见捻军各部东驰西奔在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窜扰,曾爷精疲力竭下,只得采用“聚兵防河”计划来谋略困围捻军。可惜,好运气不久长,曾国藩防河计划失败,清军的沙河、贾鲁河防线相继被捻军突破,清廷转派李鸿章专门剿捻。

这时正是两人全力交替的档口,对于以往的作战失利和即将开始的新攻势,都需要听更多的意见,这与发逆之乱、西北回乱齐名的内忧战乱,一旦抚平,将是不世之功;但屡战不利,则极有可能毕生功名毁于一旦。

李中堂现在可是众目睽睽,全国上下都看着他,发逆叫曾国藩平了,西北回乱派去了左宗棠,现在留下了个捻乱,就看他这个淮勇缔造者的了。

贺公子轻描淡写的把朝鲜的事说了,李中堂却心里一动,心想:这南洋小国,倒真小看了他们。几年前,在常胜军辎重队的样子,还历历在目,这眼下居然已经有了像模像样的舰队,近些日子,一连串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跨海遥击澳门,一战功成,那可是自前朝就扎在那里小二百年的葡萄牙呀,满山的炮台,满炮台的大炮,当年荷兰人都折在那里的海滩上,居然叫他们什么南洋联邦军给连锅端了?这还不算,暗中帮助了咱大清都爱莫能助的朝鲜,面对美丽国、法国的攻掠,竟连胜两次?不得了呀,如果这样的骁勇劲旅能为我所用,嘻嘻……

听着贺公子对于僧王的事感慨一番,朗声说道:“昔日蒙古铁骑风光不再亦!可惜骏马良驷不能为中华效力呀!”

转头望向李鸿章:“想那时,能与中堂麾下,横扫发逆,何等快意。中堂,此番剿捻,但有需南洋处,只管明言,贺某麾下精锐数千,已经延请西洋骑兵教官精研马队战法,略已成军,可随时听命帐下。”

旁边的罗太哥吓了一跳,乖乖,你那里来的骑兵呀,就是江四水的几百人?不会吧!这谎撒得太……

李中堂眉毛一挑,这蒙古的良马、南洋的人,这两者能不能……现在蒙古贵族哀声一片,各旗主都是勉强拥兵自保,根本无力成军南下,而对捻作战,马队确实第一紧要。眼前这人居然已经有西洋骑兵教官训练的马队?天助我也!何不向蒙古要马,再走一遍常胜军的路子?

打定主意,李中堂就向贺公子提出了邀请,为了让他放心,自己不会像对戈登那样对待南洋人,开出了诱人的条件:马匹粮饷全出,枪械弹药包圆;人,全权由贺公子举荐招募。

心里早就乐开了花,贺公子沉吟片刻,答应回去立即挑选精锐,在横琴集结;这边就由罗继麟负责联络。一旦朝廷旨意到,南洋兵立即北上。

告辞起航,途径福州时,上岸又前往拜会闽浙总督左宗棠。李中堂这边马上上书奏报,有联络蒙古诸王,以为僧王复仇为名,再建勤王马队,南下助战。

大帽子一扣,各王也没话,征用的马匹也不多,这家一百,那家八十,兵勇也不多,三十五十不嫌多,十个八个不嫌少。几个月后,陆陆续续的也就向南集结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