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北望苍茫> 一百一十二章. 锋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一十二章. 锋芒(1 / 2)

北望苍茫 无忧小轩主人 更新时间 2021-07-03

 一百一十二章.锋芒

此时,贺总督坐在马车里,脑子紧转,猪仔问题,和*片一样,已经困扰他几年了,软硬兼施,才勉强保住婆罗洲不受*片侵蚀;这猪仔也只是用坐地买断、移民**、私掠拦截的手法控制了南洋一部分的华工输出,使得一部分华工转进婆罗洲,免于一难;在美丽国方向,用承接**、运输的方式,接住大部分赴美华工;但是南美方向却毫无动作,南洋其他非联邦控制区域,也是空白;再者,依旧有大量华洋黑心人贩,掠夺贩卖人口出洋。()

奶奶的,厉害的,老子惹不起,小崽子也不能惹吗?我就老太太吃柿子,见软的捏了!

*片战争以后,澳门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它作为中国沿海对外贸易的中转港和广州的外港,已从繁荣的顶点走向全面衰落。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后,中国沿海对外贸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广州地位的跌落,直接影响澳门的繁荣,使澳门再不是一个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

英国占领香港后,他们利用香港的优良天然条件,很快把香港发展成英国在远东倾销产品的商业基地,昔日在澳门的洋行商馆,纷纷迁到香港经营,澳门的出入口生意一落千丈。再就是,澳门港的自然条件不能适应大型轮船停泊和近代化贸易的需要,而葡萄牙当时的财力和技术力量都不能支持他们改善澳门港不利的自然条件。葡萄牙本国经济的崩溃,也使澳门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社会经济异常萧条,关税收入锐减。1848年阿玛勒任澳门总督时,甚至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去。

正当此时,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劳工的需求大增,无疑是给了澳门一个摆脱困窘使经济状况好转的良机,岂不要牢牢抓住,竭力营求!苦力贸易更使澳门商业迅速畸形发展,大批专门在贩卖苦力生意中投机取利的各国商人涌至澳门,公开设立了“招工机构”来从事这桩罪恶买卖。“招工馆”与日俱增,拐卖人口的数目也不断增加。据广州英国领事馆通事梅辉立估计,1865年,澳门有8至10家招工馆,也叫猪仔馆,1866年增至35-40家。

如果到了1873年,会发展到300多家,经营苦力贸易的商人达三四万人之多。为外国人招收中国苦力业务的dai理机构和经纪人也会在澳门出现。

“……3月,意大利苦力船“拿破仑·卡尼伐罗”号从澳门出洋,船上的华工因不堪虐待,奋起夺船,遭到武装镇压,大批华工被枪杀。船方又纵火烧船,到烈火无法扑灭时,该船船长、船员坚持不打开囚禁华工的铁栅,自己急忙弃船逃走,而船上数百名华工则全部被活活烧死。……”香港急电当日就到了。

前面报,何老拔在前面等候。马车慢下来,何老拔上车。几乎是跟着总督的传令兵,何老拔快马赶到,在半路等着总督的马车。

“知道了?”

“是!您想怎么办?”

“你对这事了解多少?”

“澳门的事,可以做两篇文章。本来葡国势微,无非是借着*片战争清廷一败涂地,割地赔款之机发难。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在1844年9月20日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几年后的49年,葡萄牙停止交澳门地租,占领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随后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X仔与路环两岛圈占。加之后来五大口岸开放,而沿海各省水师在*片战争中损失殆尽,失去打击海盗的能力。这就给澳门的葡萄牙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职业——护航,他们在澳门大量建造护航快艇,开始为中外商船护航。再者由于美洲,包括美丽国、秘鲁等国在内对于劳工的需求,葡澳也不甘示弱,好几个船行船主投资运输华人赴美,这种葡澳籍的苦力船也出现在各个港口。”

“护航……嗯……苦力船……”

“嗯……澳门的“招工馆”、“猪仔行”,澳门人称之为“巴拉坑”,葡语的译音,围栏的意思。其实就是收买、关押和转卖苦力的转运站,猪仔馆受澳葡官员直接操纵,并得到各国领事的庇护,高墙铁栅,警卫森严。”

“噢?”

“猪仔馆多雇佣大批流氓打手对付苦力反抗。其中还豢养着一批盗匪,散布于珠江三角洲以及江、浙、闽、粤沿海地带,甚至深入到湖北、湖南等内地,以各种各样的野蛮方法将乡民诱骗绑架到澳门猪仔馆。有的以介绍职业为名;有的以“游博”、“货财”或吃喝玩乐为诱饵,拐骗村民;有的采用下、讹诈索欠等卑劣手段;有的居然乘人不觉,用棍击颈背,使人昏迷倒地,即系缚手足,用船载出,髡钳械梏,转贩他国。除了农民、渔民,还有教书先生和学生。另外,女人孩子也是苦力贸易的对象。”

“大量无辜的平民百姓遭拐骗为苦力后,被囚禁在澳门大三巴街、华旺街、白马巷、海湾街、善静路和沙兰仔等地的猪仔馆里,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先就被剥掉衣服,在身上打上或涂上运往何处的记号,受尽虐待和污辱……”

“大三巴街、华旺街、白马巷……海湾街……”低头在地图上找着。“嗯,你接着说。”

“唉,那些苦力受到的残酷折磨是骇人听闻的。动辄被施以酷刑,常有苦力被鞭挞至死。我听一位华工说过:猪仔行甚深,凡打*时,恐其大声呼喊,外人闻知,猪仔头乱打锣鼓,烧爆竹,以掩人耳目。故虽打死,亦无人知。苦力走投无路,寻死上吊的不计其数。一个猪仔馆有时一天就有十多个苦力不堪虐待自杀身亡。苦力若逃跑,抓回来即被鞭挞至死,或者就地枪杀。这些自杀、被杀者在未上船出洋前,便惨死在澳门,尸体被抛弃在街头。在澳门街上,见到被打死的华工猪仔,太正常了。”

“我看过一个留美学生写的,……当一八五五年予初归国时,甫抵澳门第一遇见之事,即为无数华工以辫相连,接成一串,牵往囚室。其一种奴隶牛马之惨状,及今思之,犹为酸鼻。”贺公子说道:“现在的澳门必然更甚于此。”

“清廷对华工被掠卖出国是听之任之,更不顾出国华工的死活,甚至对华工私自出洋,说他们:是敝国的坏人,死了不要紧。华工在国外受虐待致死,则说: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何老拔声音越来越高。

“好吧,他们不管,我们管。”贺公子脑门上隐隐有青筋浮现。

“1859年,两广总督劳崇光和广东巡抚柏贵就擅自与英国巴夏礼制订《招工章程》,允许在广州及广东各海口设招工公所,公开招工。次年,清政府在《北京条约》中承认英、法在华的招工权利。1864年,清朝廷同西班牙签订《天津条约》,准许在华招工。同年,清廷又与英法公使三方签署了《在华招工章程条约二十二条》。结果是,澳门需要从事苦力贸易以摆脱困境,而中国方面又保证了此项苦力的来源,澳门的苦力贸易不迅速兴旺起来才怪,其收入也成了澳门财政的主要收入,澳门经济也有了转机。根据瑞修神甫统计,澳门政府当时通过苦力贸易,每年约有20万银元的收入。这笔收入相当于1845年澳葡海关税收总额的5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