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北望苍茫> 八十九章. 铁路车站房地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八十九章. 铁路车站房地产(1 / 2)

北望苍茫 无忧小轩主人 更新时间 2021-07-03

 八十九章.铁路车站房地产

戴燕又有大事了,这可是件大新鲜事。()南洋联邦的第一条铁路,要在戴燕境内通车!

早已完成的铁轨试制没问题,第一辆火车头也通过侧试,但是钢铁产量的分配已经让铁路计划不敢实施,机器制造、船舶、兵器几个大头说话,新建的铁路司还敢吱声?研制蒸汽机车和铁轨,已经花了不少钱。工业局最后还是说服大家,先挤出一部分产量,完成码头到新炼厂的铁轨铺设。

倒是戴燕王慷慨,戴燕境内需要搬迁的几个村落都安顿好了,所牵涉的部落村寨,是要全部支付费用的,部落族人还不明白铁路这东西是干什么的,但是白花花的鹰洋加上学良的刺刀,当然还是听话的好。

作为对于铁路股东的补偿,戴燕境内车站周边的土地超低价售给了兰芳、爪哇和马来华邦股东,可能眼下看不出什么,过几年他们会舍不得卖的,少数精明的股东们一拿到土地就开始筹划了。

黄德滋带来的人手一加入,施工变得顺利多了,这条连接纵贯西南婆罗洲的铁轨很快铺设完毕,蒸汽机车的部件也运到装配厂,就地安装。

通车的那天,附近炼厂、港口、村镇、庄园的人都去看热闹。也来点洋式儿,鼓乐交鸣声中,戴燕王和叶局长剪彩,随即一声震耳欲聋的汽笛,火车头拉着突突直冒的黑烟,带着三节车厢,呼呼的跑了个来回。沿途大人孩子跟着跑,洋报记者文不加点的一顿划拉,这可是大事儿,自制铁轨,自制的蒸汽机,引进技术自行加工的机车,委托德国勘探,合资建设的兰芳第一条客货运输铁路建成通车。

黄德滋也作为嘉宾登上了列车,来了一趟体验。这回他是见到了一帮联邦重臣,什么剪彩的白净局长叶根生,军容严整的江提督,一身水兵服却挂着提督衔郑将军,还有总揽在华业务的刘玉振,当初买军火的对家,就是他手下的手下。还有一个对他十分客气的年轻人,戎装佩剑,身旁不远不近的总跟着个冷面小伙的沙巴提督贺参议长。

这人还是见面熟,不过一谈起太平军,他还知道得真多。什么天京里面的小天堂、天朝田亩、杨韦事变……惭愧得很,平南王还有不少都不知道呢。

还一直相让着进登上了车厢,好家伙的,一溜铁屋子下面按着铁轮子,趴在两条长长的铁杠子,头前里呼呼的冒黑烟。铁屋子里面一溜两行的木椅木桌,擦得溜光水净。呼呼一叫唤,格登往前一动,这就走了?眼看着景物树木向后飘,黄德滋又紧张又新鲜,这就是火车?西洋人的玩意儿,真是绝。这一趟能拉多少人、多少货呀?一天能走多少里呀?俩手紧抓着桌子边。

贺公子递给他望远镜,他接过来往远处看去,哎呀,已经走出这老远了?这前面是哪呀?黄德滋被震动了。

几天后正式运行,六节车厢排在装料站台,一车车矿石顺着跳板推上去,倒进火车车厢。车头铿的一声挂上车厢,第一批矿石起运。

矿石运输的问题解决后,铁厂生产一切顺利,产量再次稳步提高,各部门的脸上也见着点笑模样了,这铁路可也是吃矿石的家伙。但是,就数矿上和炼铁厂对铁路的呼声高,而且几个大矿都愿意投资铁路,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从码头到第一炼厂的铁路也铺好了,工业局早就没钱了,好在几个部门能协调,铁厂矿山有钱呀,又有了第一条的经验,也知道了火车运矿石的好处,那还不呼呼的投钱?这回股东们的钱还不要了,全部由铁厂矿山圈子修建,当然好处也是自己的。

通车的时间也没耽误多久,从港口到矿山的延长部分也完工了。矿石一车车的运到码头和炼厂,料场顿时被小山似的矿石占满,这样不光铁厂,其它工厂的煤炭和矿石问题也解决了,各部门的缺货已经有指望填补上了,下面就是两个炼厂和机器厂什么的加油吧。这些厂可不再发愁了,可以敞开的干了,整天机器轰鸣、炉火烧天,三班倒的干。

平炉炼钢法的最大缺点是冶炼时间长,一般需要7、8小时;燃料耗损大,热能的利用只有20——25%;基建投资和生产费用高。一个年产10万吨钢的钢厂,只要建成5个2.5——3吨的顶吹转炉就够了,而修建一个平炉的厂却需要5吨的平炉25——30座。按照8个小时的生产周期计算,每天三班,一个5吨的平炉可产钢15吨,15吨的炉子就可以产45吨。

大量生产的这种方法不是在美丽国,而是在兰国最先得到改善。铁矿石来源于西南婆罗洲。蒸汽铲把铁矿石舀进火车车厢,矿石又被装入火车车厢;这些车厢由自动两卸车卸货,倾卸车把车厢转到自己的边上,使矿石瀑布似地落入箱子;上料车把焦炭、石灰石和这些箱子里的矿石一起运至高炉顶部,将它们倒入炉内。于是,高炉开始生产。从高炉里,铁水包车把仍然火热的生铁转移到混轶炉,然后再转移到平炉。

就这样,实现了燃料的节约。接着,平炉开始出钢,钢水流入巨大的钢水包,从那里,再流入放在平板车上的铸模,一辆机车把平板车推到若干凹坑处,除去铸模后**裸地留下的钢锭就放在这些凹坑里保温,传送机把钢锭运到轧机处,自动平台不时地升降,在轧制设备之间来回地抛出所需形状的钢轨。

由此产生的钢轨具有极好的形状,如果有少许偏差,就会被抛弃。起重机、钢水包、传送机、倾卸车、卸料机和装料机使从矿井中的铁矿石到钢轨的生产成为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开采两磅铁石,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开采半磅石灰,开采少量其它辅料矿,都运到炼铁厂;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二分银子。这价钱了得吗,在西洋都是便宜的。

机器厂最火,那最见得着钱,一批机器运到广州上海天津,就是大把的银子,缫丝机、纺织机、蒸汽机、螺旋桨、碾米机、磨面机、榨油机、各种船舶修造设备、刀子剪子锤锤锤等各种生产工具、日用品……

华洋商行的买卖也越做越大,在兰芳的订货量不断攀升。造船的自产化率越来越高,自从蒸汽机仿制成功,兰芳已经可以为华洋船舶提供轮机,暗轮铸造的研制成功,又可以提供螺旋桨,虽然还只是制造木制船身小轮船,但是船舶制造经验都在快速增加,铁壳船也呼之欲出。

工业局建铁路的初期发售了铁路股权,但是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铁路呀?肯出钱的太少了,最后还是几大家族半卖半接济的凑了第一阶段的资金。也是,现在赚钱的地方和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对于铁路还看不见的的好处,不足以吸引大家注意。

接下来,东万律到坤甸的运营铁路正式通车后,东万律周围工厂的产品可以随时运到坤甸,比起万律河船运快了很多,但是由于路程短,初期运费不菲,效益并不好。随着工厂开工越来越多,大量货物需要运送,航运压力剧增,铁路的好处开始体现,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运行,装卸设施也进一步完善、货栈、仓库一应俱全。铁路又向北延伸到三发附近,金矿开发也在扩大。

客货运都大大增加,铁路运输的效益开始明显。铁路沿线车站周围的土地价,马上涨了起来。有货就要有人搬运,有人就要吃要喝要睡觉,车站里外马上就开了饭铺、酒馆,后面开几间房,就是客栈;有货就要存要运,马上就有人开设了货栈仓库,先盖棚子后垒墙,院里圈个围栏,就是牲口棚;各种马车行、脚行开张……

卸下来的货物马上就要批售,各种商号也就开了张,各种来自马来、新加坡、越南、中国、朝鲜、暹罗、印度的千奇百怪的货物,从港口沿着铁路运到车站,再由大大小小的贩夫走卒向西面八方批发贩运。

有了生意买卖,就要有地方谈,有的酒馆就成了酒楼,茶棚变成了茶馆、茶楼,也有的大通铺就改成了客房;起了二楼的,也就变成了饭店,专门招待富商大贾……酒楼饭店就需要歌姬舞妓,风化场所随之出现,南国佳丽北地胭脂倭国艺妓高丽鸡西洋*女大白俄见缝穴针的出现了……

建筑用材大大增加,就使得砖窑的买卖好了,一窑窑的砖还没出窑就有了买主。窑场用的是机器制砖机,谁还顾得起那么多的人工?现在的西婆罗洲,一般的活计雇不起华工,雇土著呢?也没那么多呀,手脚还笨,记吃不记打。现在各种的机器越来越多,几窑砖就能换一台,出的坯又快又好。出了砖,根本不用愁,有的是拉着马车牛车在场子里等着的买主。这还得凭关系好,生来硬闯还真拿不着,排队等?南洋的旱季就那么几个月,要不您就过了雨季再说?

有了房子不能空着呀,缺什么?家具!伐木场的好日子也来了,好木料不用说,外销换了大钱。一部分大料进了木材厂,做家具,枝枝杈杈作铅笔,连树根都进了砖窑的火门……,江上放的木排,终日不绝,没有一天积压住。就是订的斧子锛子大板锯加了又加。

家具厂生意兴隆,接不完的单,干不完的活。木匠的价格涨了又涨,不过木工机器也有了,中档家具就改了机器,那产量才够得上学校兵营工厂的订单。你一个木匠一天能做几把椅子?累折了腰也就是几把吧?这机器一开,这边进原木那边出方子,那板子往里面一续,一趟出来就刨得溜光水滑,砸榫?不用!往模具上一按,钻头呼呼的一排眼儿,摸上鳔胶,对上榫,啪啪几下,齐活!小学校百十把椅子几天交货。您木匠师傅呐,还是在那些讲究家什上施奋手艺吧。

采石场也火了,有火药帮忙,开采量猛增,不光是石灰石,花岗岩也有了销路,有了好石料,各种洋式建筑在各种语言的洋建筑师、工程师指挥下,一座座起来了;各种中式四合院、吊脚楼起得更是快。那各种花纹的花岗岩,用那蒸汽锯切开得方正平齐,再磨得镜面似的,嗬!铺在议会大厦地上,真阔气!

几个大站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原来的城镇,汹涌而来的各国移民又把原来城镇的规模扩充着。各个车站的税收收得不亦乐乎,认购了股权买了地皮的都整天乐眯了眼,没赶上的瞪大了眼睛眼巴巴地等着下一拨。不用说,从东万律通向其它地方的铁路马上有人认购股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