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北望苍茫> 七十五章. 新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十五章. 新山(1 / 2)

北望苍茫 无忧小轩主人 更新时间 2021-07-03

 新山,华人最早叫为“惹呀坡”,不是新山。()“惹呀坡”是潮州方言,现保存于柔佛古庙的一个同治乙亥年的古铜钟就有这三个字。

在马来西亚在马来半岛最南端、也是欧亚大陆最南端的城市,与新加坡隔着柔佛海峡相对,位于柔佛海峡的北部,是为日后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大马南方门户。

还要再过两年,也就是到1866年,天猛公·达因·依布拉欣的王子苏丹阿布峇卡才会把他位于新加坡直落布兰雅的政府行政中心从迁至丹戎·布蒂里,同时把它改称为柔佛峇鲁——新山。

当时,柔佛的统辖事务,实际上是由大臣天猛公负责管理。19世纪中期,正值柔佛实际统治者天猛公依布拉欣有志于柔佛的开拓,有意在柔佛推行一种所谓的“港主制度”,遂召引了潮人种植者大量移入柔佛境内,寻找新天地,掀起了柔佛开垦拓荒之路。在新加坡甘蜜种植衰退没落之际,柔佛却是广泛种植起甘蜜,种植的甘蜜运往新加坡出口,产量甚至位居世界第一位。

港主制度原本来自廖内,脱胎于当时风行一时的耕种制度。简言之,即为开发垦殖柔佛,通常选择在河与河交汇的地带发展。当时的华人椒蜜种植者向柔佛马来实际统治者申请一张港契作为其“开港”的准证,让他们开垦土地,种植甘蜜和胡椒。由于华人常习惯性称河边为“港”,故开港的主人,称“港主”;港主之辖地,即开港的地方,则称为“港脚”。柔佛马来实际统治者并给予港主在其港脚拥有包赌包娼、承包税饷、拥有刑罚权,以及*片烟酒的专卖特权,甚至还可在其辖区发行自己的货币,港主犹如垦荒地方上之土酋。

18世纪末廖内柔佛王朝国势已衰,而进入19世纪中期,港主制度则为柔佛天猛公王朝所继承。在陆路交通尚未发达,满是原始森林的柔佛境内,弯曲复杂相连的河系水道是为重要的交通之道。最初,华人的先民就是利用这些河道,溯河探险,披荆斩棘,开拓垦殖柔佛。

1824年3月17日,英、荷在伦敦签订一项条约,最后结束了双方在东方的交战状态。伦敦条约规定,荷兰撤出它在外出度所有的商馆,撤消它对英占新加坡的异议,把马六甲让给英国,永远不在马来半岛建立殖民地,不同马来王公缔结条约。英国则把苏门签腊的明古连以及在苏门答腊所有的财产交组荷兰,永不再在卡里摩群岛、廖内、林加及新加坡经南的岛屿建立殖民地,不同岛上王公缔结条约。任何受让的领土不能转给第三国,如果当事国一方放弃受让的领土,其占领权应归另一方。双方同意,不在东部海域地区建立新的殖民地。就这样,划分了双方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

伦敦条约签订后,东印度公司在新加坡的驻扎官克劳福德采用拖延支付津贴费的手段,迫使柔佛苏丹和天猛公在1824年8月2日缔结新约,把新加坡永远割让给英国,条约还规定,未经英国同意,柔佛不得同任何外国结盟。柔佛要实行自由贸易,英国人在柔佛港口经商,享有最惠国待遇。柔佛苏丹和天猛公把新加坡割让给英国,作为报答,苏丹一次可以得到33200元终身养老金,每月1300元,天猛公一次可以得到26800元和终身养老金每月700元。

“这些土著王公,可以说是废物的可以。比咱大清真正相差无几。”罗继麟的眼里,马来王国的土著贵族几乎都是贪财好色之徒。“堂堂天猛公,竟会在乎什么津贴?”

“这不正好么?据说,在柔佛开埠的,绝大多数是潮州人,参加开港的工人也以潮州人为多数?”贺公子转头向罗继麟问道。

“不错。柔佛的港主,似乎都与义兴公司有密切的关系。而在义兴公司的控制之下,柔佛自一八三三年至一九一七年实行废除港主制度,一共开辟了一百三十八条港之多。潮州人担任港主的多达六十八位。新山开埠的著名港主,除了粤籍的黄亚福外,几乎都是潮州人,嗯……比如开辟陈厝港的陈开顺,拥有第一条至第七条港;成为大港主的陈旭年,还有拥有新长兴港、新和兴港、新德兴港、新和林港的林亚相,都是潮州人。”

“陈开顺?就是你说过新山义兴公司的首领陈开顺?”

“就是。新山义兴的第二号角色,也叫二兄的,就是林亚相。经营生意的也以潮州人为多数。”说到同乡,罗继麟很是自豪。

“港主制度是在1844年由天猛公依布拉欣所颁布的,就是为了鼓励星洲华人北迁到柔佛开垦。也吸引了许多的华人从中国南下到新山来种植黑儿茶和黑胡椒粉。来的华人在新山落脚后,把新山从一个小小的渔村,逐渐发展成一个商镇。”

“新山掌握着新加坡日后的所有自然资源,只要占据新山,不管谁占据新加坡,都回被新山卡住咽喉和命脉,而且反制马来半岛,对于争夺马六甲东端,甚至威慑印度支那半岛,都是极为有利的。”贺公子眼力只看见新山的战略地位,把握住新山,新加坡……嘿嘿!后世岌岌可危的新加坡呀……

一面听罗继麟说着新山的大事小情,一面心里琢磨着:“眼下尚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能做的就是在经济上下手,首先就是要争取新山的控制权,利用土邦政权立足未稳,华人力量发展经济,以银行和商行、船队全面开发主导新山经济,联合华人商界,快速掌握新山命脉。”

“新山有三个主要的海港:巴西古当港口,丹绒伯勒巴斯港口及柔佛港口。要想在新山有所作为,就不能离开那些华人港主。陈旭年就是首先依靠的对象。”罗继麟的话也合了拍。

“这陈旭年,今年37,海阳县上莆都金砂乡人。早年丧父,少时家境贫寒。17岁决意出洋谋生。冒险躲进开往马来半岛的红头船,只身来到柔佛国。起初,他和众多潮籍乡亲在原始森林里开山垦荒,哇,饱尝艰辛哪!后来以贩布为业。之后柔佛苏丹出现经济危机,而他开始交了好运,发现了新锡矿受到嘉奖。陈旭年致富后结识天猛公,并与他结拜为兄弟。对了,据说天猛公母是潮州人,他也会讲潮州话,今年天猛公刚继任柔佛苏丹,就把境内10个港**给陈旭年管理,这一年,陈旭年37岁。”

“看来,天猛公对陈旭年交清很深呀!”

“是呀,他在天猛公面前说话是极有分量的。”

“还有,就是黄亚福,广东台山的,字彦廷,发财后改名黄福。哈哈!”

“也是,福就好了,干嘛还亚福呢?哈哈!”贺公子不由笑起来。

“1853年移居新加坡,原来是木匠,过后发展成橡胶种植园主及建筑商,并成为柔佛州政府的主要建筑承包商。他与苏丹阿布峇卡的关系很好,与苏丹阿布峇卡关系密切,还把其妹妹嫁给苏丹。新山的许多历史建筑物都是他承建的,包括柔佛大皇宫和新山监狱,堪称新山开埠之大建筑师。”罗继麟对他很是佩服。

贺公子知道这事,黄亚福就是因承包柔佛苏丹王宫工程,而获苏丹颁发柔佛王室效忠勋章。他还利用后世已变成臭河的纱玉河来进行贸易,使寂静无名的新山变成繁忙的对外港口。他从中国引进优秀的工匠,将清真与中国宫廷风格容为一体,大皇宫是本地不可多得的历史建筑物。

他在后世有幸瞻仰过大皇宫,其中尚可看到许多篆刻在墙上的中文诗词和充满中华色彩的建筑特色。但这些该死的马来猴子,都是些喂不饱的生番野猿。到90年代,州政府就以发展为理由强行征用庙地,新山华社甚至以身躯捍卫着柔佛古庙,但始终敌不过州政府的一纸通令下,见证新山百年风霜的古庙围墙被无情的发展洪流推倒了,所庆幸保住了柔佛古庙的庙身。它对当地的华社意义不减。

“柔佛,我来了,我决不会眼睁睁得看着柔佛古庙被马来政府无情的摧毁。”罗继麟扭头,看见贺公子在走神,咔咔的拍栏杆。

义兴公司是全马性的私会党组织,义兴是一个庞大的私会党组织,而与海山派相颉顽。公司的性质与普通一般的会党组织不同,而是具有政治意识,它的目标为反清复明。它的党徒非目前一般为非作歹之徒可比。由于方言的区别,设有福建义兴、福兴、潮郡义兴、广福义气、松柏馆、广惠肇、义信、义福和琼州馆义兴九个之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