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北望苍茫> 四十章. 铁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十章. 铁厂(1 / 2)

北望苍茫 无忧小轩主人 更新时间 2021-07-03

 戴燕、坤甸、东万律,都在等探矿队的消息,现有的煤矿已经拼了命,再也供不上新炼炉了。()

原先兰芳采用的是最简单的方式炼铁,铁矿石是放在填满木炭的小熔炉里熔炼。一百几十年前的1709年,亚伯拉罕达比发现,煤能够变为焦炭,正则木头可以变成木炭一样。焦炭证明是和木炭一样有效的,而且便宜得多。

亨利科特于1784年发明了除去熔融生铁中的杂质的“搅炼”法。通过在熔融体中环流的空气中的氧,除去熔融体中的碳,生产出比原先易碎的熔融生铁或生铁更有韧性的热铁。

随着工业革命将工场手工业转向了机器大工业,从前的炼钢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和技术发展的急需。好运把新炼钢法带给了英国发明家贝塞麦。直接导致他寻找新炼钢法的契机是军备和战争的需要。

1854年底,在阿萨斯诺靶场试射贝塞麦研制的新型炮弹时,军官们担心:用生铁铸造的旧炮发射这种新型炮弹,它是否承受得了炮弹的爆炸力,这是导致贝塞麦考虑去寻找新炼钢方法的一个火花。他发明的转炉炼钢新技术,使用了“吹气精炼法”。这种炼钢法只需从炉底吹入空气。

“这种炼钢法只需从炉底吹入空气,除了铁水和空气,别的什么也不需要。”刚刚看完这些资料,兴致勃勃的叶根生指着一大摞资料对旁边的手下说道。

“啊?”工业局不知道这事的不是一个两个。

“这贝塞麦设计的炉子,一米多高,是个固定式的垂直罐子,下部有6个风口,可加入熔融生铁约7、800斤。试验时谁都对对这办法不相信,就连参加实验的工匠们都警告他说,不加焦炭光吹空气,会使铁水在炉中凝固。”

“对呀!不会吗?”底下也有声音附和。

“嘿嘿!情况出人意料,从炉底鼓进空气,铁水中的锰和硅氧化了,冒出褐色烟雾,铁水中的碳也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炉温从倒入铁水时的135度大约上升到1600度,反应非常剧烈,象火山爆发一样。整个过程约30分钟,而且不需要任何燃料,就可以炼一炉钢。”

“这家伙!”反正是头回听到的人全傻了。

“他还将炼钢炉从固定式结构改为可向一侧倾倒,以使炼好的钢水易于倒出。使炼钢炉成为可转动的炉。这就是转炉。1857年他取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

“这可是新技术呀!刚申请了几年。”“那咱们……”“真的吗?……”“干呐!这不能等……”会议室顿时成了蛤蟆坑。

“但是有个问题,所需石中含磷不能,贝塞麦实验用的矿石恰巧含磷较低。贝塞麦花了很大精力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未能取得成效,贝塞麦炼钢法适用于冶炼含磷、硫量较低的矿石炼出的生铁,而对含磷、硫量较高的生铁则不适用。”

“哈哈!叶局长,这招儿行,咱一定要干!”一旁埋头看刚送来的矿样检测资料的陈近儒大声叫起来。

大家有点诧异,“贺公子送回来的矿样……哈哈!正好用这个贝塞麦法!”

办公室里一片喧哗,叶根生心里不由得蹦出几个字:“天助兰芳。”

转炉吹炼法的另一个质量问题,就是铸锭内有许多气孔。不过这一问题由贝塞麦的一位苏格兰朋友乌希特建议“鼓风”之后加脱氧剂得以解决。

实际上,磷的问题是20多年后也由英国人托马斯解决了。在转炉冶炼过程中与鼓风的同时添加石灰石使炉渣成为高碱性,使磷进入矿渣,为避免石灰石和原来的酸性炉衬起化学反应,又把原来的酸性炉衬改为碱性炉衬。结果炼出了脱磷的钢。创造了碱性转炉炼钢法,又称贝塞麦─托马斯达。

这一对贝塞麦炼钢法的改革极为成功,不过叶根生没有说出来,他的资料室里很有些“超前”的技术,这可是某人千叮咛万嘱咐要逐步实验证实后再公布,不过,抢先一步就好。

贝塞麦转炉已经制造成功,开始运转,这一下就消耗掉大量原料储备,远比旧炼炉快速的出产让炼场忙得不可开交,人手显然不够。为了保证安全,强令降低生产速度,两班倒替。

高大的转炉的外形就像个梨,所有工人一身厚帆布服,那汗碱水迹,显然已经湿透了。二层工作间外,陈近儒叶根生把着栏杆,一边紧盯着下面的作业,一边向江四水他们介绍:“……这内壁有耐火砖,炉侧那些小孔,叫风口,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里吹炉内,把空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因此这转炉炼钢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