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孙悟空的新传说> 第二十章再战不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再战不利(2 / 2)

孙悟空的新传说 aria电子式 更新时间 2021-07-02

顿时,法净脑袋嗡嗡作响,爬倒于地,两颗前门牙正好磕在一块石头上。法净扭转身子,狼狈不堪,且看他的摸样:嘴里啃着泥草儿,嘴角流淌血儿,两颗门牙掉地儿,鼻子被碰扁儿,鼻涕带血一块向外涌儿……唯一还不模糊的也只有那双眼儿。正是尚还清楚的眼睛救了他一条鸟命。因为他看到石猴正从空中急急而下,向他压来,所以他“啊”的嚎叫一声,慌慌不安地钻进了地皮低下。

法净刚入地,石猴双脚已狠力落地。只见地面被“砸”两个小坑。

法净小命被保,不敢轻举妄动,任凭石猴叫骂不休。

此时此刻,法净岂敢再出?

在法净不轻易出阵、石猴叫骂喋喋不休期间,峨眉镇妖即将结束的姜子牙,为了以后之大计,欲去天庭而不能,否则妖魔定会借机拱翻镇妖石,因此,他一边继续镇妖,一边努力思考,经过反复的琢磨,终于使一个两全齐美之策出炉了。

至于石猴与法净在金山上沸沸扬扬的厮杀,也确实是惊动了天庭。玉皇大帝不知焉何如此,担心是法净在自行自素、兴风作浪,苦害百姓。虽然想到了叫姜子牙到此商议,又恐不妥。经一番考虑,觉定由太白金星统筹点兵找将,前往金山,致力于再次出兵,铲除法净。

太白金星虽觉不适,怎奈玉皇大帝旨意已下。

就在太白金星优柔寡断时,巡查神手拿奏折,匆匆忙忙前来禀报。

这便是姜子牙的两全其美之策。一是他可以不离峨眉山,二是让玉皇大帝且莫出兵。

这奏折之意为:启禀玉皇,今金山之战,乃石猴为救白蛇、青蛇所致,不会伤及百姓,且莫轻易出兵而误以后之大事。详尽之事以后再论。落款者:姜子牙。

玉皇大帝看后,就以姜子牙之意不再兴师。可是,姜子牙在奏折后面专门给他一函,却一时没有发现,也就莫说看到了。

虽不再兴师,可玉皇大帝大惑不解的是,法净未除,又出个石猴。这石猴从何而来?他又为何要救白蛇和小青?想当年,白蛇乃是天庭之员,根本就不存在与猴子有什么牵连,难道是她落凡之后,有了什么牵连吗?再者,这猴子是否定要与法净一决高低,一旦成了气候,也会无事生非呢?思量片刻,认为既然是姜子牙奏折如是说,定有他的妙算道理,因而不必为此而再想些什么了。

转眼工夫,法净已经想出了对付石猴的办法了。尽管又传来了石猴乱叫乱嚷之声,却也置之不理,因为他要仔细地听下去,这样才能予以辨别。

石猴之所以开始不停地叫骂,就是为了激怒法净,欲叫法净暴露出一点动静,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一点点,他将会毫不遗力的大战之,直至将他碎死万段。

当然,石猴再次叫骂,也是有备而致的。为此,他一边留意观察,一边叫喊不休:“法净!快滚出来!放我妹妹!如若不然!定叫金山瓦舍不全!法净!小人之辈!为何不与我决战!”云云。

石猴叫骂一阵,不见法净出现,不免有点心焦起来。

法净抓住石猴叫骂已久,神志有所松懈这一时机,顺手抛出袈裟。霎时,这袈裟发出“嗖嗖嗖”的声响。这声响,象虎吼,似海啸,快速地飞向石猴。

石猴并非如法净的想象,因叫骂太久而分散集中力。当他听到一股夹杂着阴森恐惧的声音向他飞驰过来时,就已猜出这是法净的刁钻之处,虽不曾、也来不及看是啥玩意儿,也料到是向他袭来,遂遁地远去。

刚刚遁地离开,袈裟已至,将地面掀出一个大坑,霎时,尘土飞扬,直冲云霄。只见天空昏蒙蒙一片,犹如鳖蟹遮天。接着,些些尘土、碎石开始滚滚下落,整个寺院因落下一层虚土碎屑而显得坑坑洼洼。

乖乖,法净还有这等厉害的袈裟。

良久,静悄悄。

这时,法净才决定去看那大坑,走到近处,只见这坑:深几十丈有余,宽五米开外,长六米尚多。这坑周围,焦土连连,土松动、石仍落,确实显出了袈裟的威力。

法净来临匆匆,就是急于察看猴子的下落,当没有见到石猴时,根据他的法力,便认为那猴子可能是已被烧焦,虽然这样,却也十分警惕,预防意外,因为他已经吃了几次大亏。这不,他那唯一的一步险招并没有放松时毫呢。所谓险招,乃是,如果袈裟还不能治石猴于死地,就得用足腹内的蟹血之气吹之,若不能吹走,蟹血之气大大衰弱,短时期内难以恢复,如是,他的成佛计划也将推迟多少多少年,这简直是对他构成一种死亡的威胁。如果能将猴子吹走,定是他前事尽忘,起码,暂时不再搅合。至于以后如何对付,则另当别论了。

看来,法净是在以死相搏了。

突然,法净觉察背后有股风声,急忙将身子转向右面急行数步,接着扭过脑袋,张开血盆大口,用尽所有蟹血之功,狠狠吹向石猴。

正用力甚猛、满以为定将法净置于死地而不曾再有防范的石猴,霎时被吹向茫茫之空。一时间,狂风吼吼,大树摇摇,整个天日昏暗无边,这无有边际的昏暗,犹如浊浪直冲天,恰是妖魔舞翩翩……

这真是:

石猴救妹心切切,

初战不利身不测,

法净耍计诡计成,

饶兴取胜亦心重。

救妹不成,石猴吉凶难料。真可谓雪上加霜……<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