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回到明末当国公> 第十六章 私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私钱(2 / 2)

当即便开革了几个仆从,府中仆从风气为之一振,沐天波也在陈夫人的支持下,开始着手准备削减府内开支。

接下来便是开源,一番思索后,沐天波当即决定在云南府的东川铜矿开炉铸钱,沐家虽然在云南其他府县还有几个铜矿银矿,但沐天波感觉现在缺乏可靠的人手,有鞭长莫及之感,不如在云南府就近控制。

“父亲在时的私钱作坊,所用器械与工匠都是现成的,物料咱们也有铜料,再进些白铅就行了,铜矿那边还要扩大产能,多产些铜料。”

采矿业是沐天波决定未来要在云南发展的支柱产业,云南矿产丰富,明时每年课税的铜料产量不过十多万斤,满清时雍正年间产量达到了四百万斤,康熙时年产六七百万斤,乾隆时达到顶峰年产上千万斤,完全取代了日本贩来的洋铜。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明时私采猖獗,矿区开发又不完全,清时采取放本收铜政策,官府贷款给商人开矿,采取的铜料官府统购统销扣除贷款,让云南的采矿行业兴盛起来,采矿还能大量吸纳就业,随便一个中型矿洞就得雇工上千,旷工又是绝佳的兵员,沐天波打算从东川铜矿入手,大力发展云南矿业。

万历,天启年间云南都有矿监,大开矿场,大课矿税,眼下朝廷的矿监都已经撤回,各家私矿的矿头还在,矿工们深入矿洞常常要面对毒瘴,塌方,渗水等危险,产出矿石交有司验辨,出矿以斗量,付与冶工,按矿石品质给矿工付银。

有时矿区产量不足,矿头定下的课税定例又必须要完成,这时候就要让矿工赔纳,矿工们有时要典妻卖子才能赔纳,因此矿场之中的矛盾很深,更何况矿工又都是身强力壮有组织的,稍不注意就可能激发民变,这也是各朝不敢轻易放开矿禁的原因。

“行,栓哥儿你心中有个章程就行,铸些上好的铜钱,也能让百姓得些实利,彰显些我沐家的恩德,就比照崇祯元年的小平钱铸造吧。”陈夫人点了点头轻声说。

崇祯元年发行的崇祯通宝小平钱是大明近年来铸造的最好钱币,品质优良,近年来发行的却都是当五,当十的大钱,内中铅多铜少,还不足重,品质远不如崇祯元年所铸钱币。

沐天波却是摇了摇头:“母亲,现在铸钱是为了牟利,还是铸铅七铜三的劣钱为好,就算我沐家铸了好钱,小民也没法从中得利。”

沐天波自然听说过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不打击市面上的劣钱,铜多铅少的好钱流通到市面上,立刻就会被私钱贩子收集,加入更多的铅重铸成更多的劣币从中牟利,而且从牟利来说,制劣钱赚头也更大。

陈夫人也是大族出身,微微一愣就明白了过来,沐天波则在心中思索着制好的私钱如何分销,云南本地使用贝币不用铜钱,还是得销到四川去才行,沐家在四川也是有着钱庄的,不过份额不多,还是得用四川本地钱庄的路子销出私钱。

这样下游终端的利润就赚不到了,只能赚个批发价,而且沐天波心中还有个隐忧,有朝一日真的占据云南了,到时废除贝币势在必行,到时候只能从百姓手中用铜钱换贝币,比例还不能低了,不然可能激起民变。

可换来的贝币又有何用?就是换来些劣钱也能重铸成好钱啊!收来一堆海贝又有何用?心中怀着隐忧,沐天波越发地感觉任重道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