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穿越架空>血荐中华> 第三百六十章 造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章 造反?(1 / 2)

血荐中华 西方蜘蛛 更新时间 2019-09-28

 光烈城的高丽人,对汉军地驻扎还是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的,在光烈城第一次被定为大高丽王国的临时国都时,这些居民曾经亲眼目睹过汉人神秘的武器,还有强大的战斗力。

在某些方面,高丽人还是显得比较聪明地.当你真正把他们打疼打痛,让他们见识到你强大的威力,高丽人就会像羊一样趴伏在你的脚跟,哪怕只是表面上的。

不过不是每个高丽人,都会像光烈城的高丽军民一样,深刻领会过汉人强大的战斗力他们总是心存幻想认为汉人地军队,和蒙古人的军队比起来,总是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汉人讲究地是以德报怨,以德服人,哪怕你杀了汉人,只要事后服软,说上几句好话,爱面子地汉人是不会和你计较的,相反还会“赏赐”给你一批东西,以显示天朝上邦的浩瀚之威.自从当年秦朝的“乐浪郡,”高丽反叛,从中原独立出来历次高丽之叛,汉人朝廷对叛乱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态度。

而在抱着这样心态的人中以管,郡的高丽人郑相户的态度最为明显。

郑相户始终认为,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汉人,都必须从高丽地土地上回到自己的地方.高丽只能由高丽人来管理他仇视蒙古人,但出于自卑的心理他更加仇视汉人他不愿意看到大量的汉军队伍驻扎在高丽地土地上总是梦想着要将汉人全部驱逐出去他始终不愿意去直面一个问题,高丽在秦朝时尚是中国的领土,只是趁着中原动乱,这才叛乱出来。

中原汉魏之际趁着中原战乱,中央政府无暇东顾之际,辽东军阀高宫带领汉族、鲜卑、肃慎等一部分流民在我国东北部叛离中原朝廷,占领了属于玄茧郡的高句丽县.建立政权,称高句丽,后建都于丸都城.到南北朝时期,北魏朝廷第一次举兵讨伐高句丽,为避免战争锋芒,高句丽长寿王十五年.高句丽迁都平壤,并向北魏政府上表自称臣属,北魏朝廷于是顺水推舟的册封长寿王为“长寿郡公,”由此,高句丽成为当时覆盖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

这是铁一般的事实,现在的高丽人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是谁的臣民,他们也天真地以为汉人不会再对高丽怎么样了但以郑相户为首地高丽人,却一直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地汉人皇帝王竞尧,已经不再是过去地汉人皇帝在王竞尧的心里,永远只是一个任何人、任何事情也都无法改变的信念:——高丽.中国之乐浪郡,永远都是中国无法分割地领土!任何企图分割中国领土的人、政权都将遭到汉人大军无情铁拳的打击!

王竞尧在高丽土地上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有朝一日收复失土而做地努力像郑相户这样的人现在当然可以上窜下跳,施尽小丑的嘴脸。

等到你最终表演完毕的时候无情地帝国之刀,将切断这些人的喉咙。

现在驻扎在高丽地汉人军队,所采取的相对平和地态度,让这些人误以为有机可趁.郑相户甚至拉起了一支千人地武装,打着自保地名义,独立于汉人的监管之外。

其余和他有着相同想法的高丽人.虽然暂时不敢有什么动作,但都在暗处默默地观察着汉人的反响.看看他们会如何对待郑相户地武装其实郑相户的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凭着这一千多人,他是无法和正规军相抗衡地,所以,他把目光放到了手拥大军地洪福源身上。

对于洪福源这个人,他也是打心眼里鄙视的洪福源也狗一般地追随着蒙古人,接着等到蒙古人出现了不利,立刻又转而追随汉人这哪里还像个真正的高丽人?可是要想成大事,也就只能先将洪福源拉拢到自己一边。

他一连求见了洪福源三次,但三次都被洪福源拒绝了洪福源不太想和这种人打交道.一直到了第四次,通过大量贿贻他身边的人,洪福源这才勉强接受部下的建议,接见了这个管川城里颇有名望的郑相户。

“诚信公朝廷之希望,高丽之栋梁,郑相户今日能够得见,心愿已足”见到洪福源后,郑相户恭恭敬敬的作了一揖说道。

洪福源捧起茶碗,抿了一口,说道:“既然已经见到本将了,要是没有其它事情的话,你可以先走了本见公事繁忙,实在无暇它顾!”

他的逐客令并没有让郑相户决定有任何的不快,郑相户反而在洪福源身边坐了下来,悠悠地说道:“小民今日特来给诚信公吊丧。”

这话让洪福源大怒,但这些年他什么样的事情都经历过了,很快脸上就恢复了平静拿着茶碗慢慢地、仔细地品茗着,也没有去搭理郑相户的话。

郑相户自顾自地说道:“我听说汉人里有这么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汉人的目的其实和蒙古人都是一样的,都是要统治高丽,而诚信公手握重兵,又熟知高丽地理人情,对汉人在高丽的统治,是个巨大的潜在威胁现在汉人和蒙古人,各拥高丽一半诚信公对于汉人还有利用的价值,可是在此之后呢?汉人里曾经有位大将叫韩信,为朝廷立下了无数的功劳,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我怕只怕,诚信公将来会成为第二个韩信,高丽的韩信,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啊.”

他说完后,悄悄看了眼洪福源的表情,看到洪福源捧着茶碗的手停顿在了那,眉头也微微跳动了一下,善于察言观色的郑相户,知道自己的这些话已经有些说到了洪福源的心里。

“给郑先生上茶.”忽然,洪福源放下了茶碗,说道。

等到一碗茶水上来,郑相户的心里就更加有了底这时听到洪福源问道:“那么,按照先生的意见,我洪福源应该如何做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