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第五百五十四章 “榻上对”和“邺下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五十四章 “榻上对”和“邺下对”(1 / 2)

 也实在是诸葛老大的战略眼光经过历史的验证,确实可以说是当世第一的了,后人拿鲁肃向孙权进言的“榻上对”和沮授向袁绍进言的“邺下对”相比较。

“邺下对”是当年袁绍雄霸北方的时候,沮授劝说袁绍,当今汉室虽然衰落,但是天下思汉之人尚多,袁绍若要争霸天下的话,最好的方法乃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将天子迎接至邺城,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那样就是平定天下最省力的方法了。

可惜当时袁绍对立哪个儿子为嗣的问题大为头痛,欲将袁谭、袁熙、袁尚三个儿子分管一州,看看各自的能力高低,再决定立谁为嗣。

沮授得知袁绍这个想法,就劝谏袁绍说道:“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

这段说话的意思就是说,有一只兔子在大街上奔跑,就会引来许多人追逐,但是当这只兔子被一个人捉住后,所有人就会停止这种追逐行为,各个归去继续干自己的事情,这是由于兔子花落谁家已成定局,再继续追逐也没有好处的缘故。

况且古制早已有了定例,如果各个儿子年龄差不多的话,就以贤德为标准确定嗣子谁属,如果年龄和贤德都差不多的话,就可以用占卜的方式决定哪个儿子作为嗣子,希望袁绍能够吸取过去各种成败事例的教训,以及想一下兔子被人捕获就不会继续引来争夺的道理,尽早确立嗣子人选,不要再想一个儿子分管一州这种引来祸事的主意了。

不过袁绍最后也没有听取沮授的意见,还是将各个儿子命为各州长官,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三子袁尚则跟随袁绍身边,管理冀州。

及后袁绍败亡,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果然因为争位而互相共伐,最后被曹操看准时机,一举全部攻灭,袁谭兵败南皮被曹军所杀,袁熙跟随袁尚先投奔乌桓首领蹋顿,不久之后乌桓被曹操领大军攻灭,两兄弟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