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第四百零六章 明朝亡于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六章 明朝亡于财(1 / 2)

 正是由于政治和商业天然地那么亲近,自古以来才有这么多的官商勾结,而这种勾结日益严重的话,渐渐就会官员经商,商人为官,引得吏治急速腐败。

因为官商不分,做官的慢慢会将为官一任作为生意来做,清朝普遍盛传的“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说明了这个问题。

清朝知府,大多都是行贿而得,投入了成本,自然要在任期内想尽办法收回成本并赚取利润了,那么搜刮就变成本能了,最终自是贪官污吏多,清官能吏少了。

虽然“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用来形容官吏搜刮厉害,已经与原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的就算为官再是清廉,来钱的地方多的是,为官三年怎么也会有十万两进账大相径庭。

但是也充分说明了清朝末期吏治败坏的程度了,这种说话已经是民众共识了,而《铁齿钢牙纪晓岚》里面纪晓岚与和珅的对话,纪晓岚说代代有清官,宋有包拯、明有海瑞、康熙朝有施公,和珅可曾惭愧。

和珅就直问纪晓岚,既然代代有清官,那么究竟是清官多还是贪官多,纪晓岚如遭霜打,恹恹说道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恒河沙数。

虽则此是戏剧之言,但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戏剧里面一个代表清廉的正面人物也如此说法,足以佐证清朝时候的吏治败坏程度。

若然说清朝官商勾结盛行,吏治败坏引致朝局衰落,但是被官商勾结这种事情坑得最惨的却不是清朝,而是明朝。

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就是财政不够支出,一句话概括就是没钱了,其根子是出在朱元璋身上,朱元璋万般皆好,唯独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独断独行,不太听人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