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第二百五十四章 楚国的作死之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四章 楚国的作死之路(1 / 2)

 楚国跟晋国学的这招,比晋国用得还要炉火纯青,最后通过扶植越国,成功将吴国这个能够与楚国争持的攻灭了,而楚国也依靠其庞大国力,在越王勾践死去后,压制住越国,继续在南方称雄。

可怜越国,在范蠡退隐,勾践逝世后,便再无作为,慢慢在历史舞台上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最终的下场,也是成为了楚国的其中一块国土而已。

“吴越争霸”多年,各自耗尽了其国家潜力,弱国寡民的悲哀就是如此,一直胜利还能凭借掠夺补充自己的国力,但是一旦受挫战败,自然就会打回原形,再无力与大国相抗衡。

自吴国和越国相继衰落之后,楚国就长期雄踞南方,与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一样,身后都没有敌国侵扰,如此一来,国力自能慢慢积累,不用担心后院着火,也能专心用兵一处,所以到了战国后期,秦、齐、楚三个大国基本就是天下风向标,任何一国想要有所动作,都要考虑这三个强国的意见,要么甘词厚币、利益分润以争取其中一个强国的支持,要么使得这三个强国之间互相牵制、无暇他顾,总之如果让其中一个强国盯上的话,那么任何国家的任何图谋,基本上都是胎死腹中的下场。

战国后期,楚国实力与齐国互为伯仲,除了秦国一家独大外,山东六国中自以齐国和楚国为首,而齐国由于地处东方,与西方的秦国只是遥遥相对,并无什么实际的接触,由此对合纵抗秦之事,屡屡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完全没有多少急迫感。

反观楚国,由于与秦国国土接壤,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日渐强大,不断侵占楚国土地,而且秦国的耕战制度,也极为吸引当时食不果腹的诸国国民,由此凡是与秦国接壤的国家,都出现了大批逃往秦国的民众,正正应了商鞅所定的“徕民之策”,将他国之民变为秦国之民,既填充秦国人口,又开发了秦国耕地,更是削弱了他国国力。

而且秦国与楚国接壤之地,都是汉水流域,此区域地形,秦国处于汉水上游,楚国处于汉水下游,历来只有秦国沿水而下攻打楚国的份,楚国要向逆流而上攻打秦国,却是几无可能的了。

是故,楚国对秦国,可谓深有切肤之恨,尤其后来秦国使臣张仪,欺骗楚怀王要以商於六百里献给楚国,希望楚国与齐国断盟,与秦国交好,楚怀王轻信张仪,快速与齐国断交,到了问张仪索取六百里商於之地时,张仪却只说是将自己的六里封地献给楚怀王而已,安有六百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