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回到唐朝当炼师> 48,指南书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8,指南书局(2 / 2)

“一切如常啊!瑾瑜兄可是天天去督查的,有他在,我自可放心。”李玄笑着转向鲜于瑾瑜。

“幻云兄,那图纸样式,我可是看了许久,还没弄明白呢。这四分院分处四隅,中间设论战堂,可是按五行分布的吗?”

“这个,嗯,今天暂时不论!公主请看!”李玄说着,从袖中取出那本刚试印成功的新书。

“这书的样式可没见过啊,不是折页,却是可以随手翻阅的,倒也新奇。这《道德真经》怎地只有十章?这字迹看起来不像是抄的啊!”玉真看罢,问道。

李玄又拿了一本出来,众人看时,却是一模一样的两本书。

“奇怪啊,这书不是抄就,而是印就的?”玉真奇道。

“正是,公主也见过印书吗?”

“那到没有,只是宫中有《女训》一则,却是当年长孙皇后令工匠刻版印成的。只不过仅有一页长卷而已,像这般印面的书,如此装订而成的,倒是未见。”

李玄心道,原来皇宫之中,也曾刻书啊,可是为什么没有把这雕版技术广为推广呢?

“公主明见!这本《道德真经》,正是印刷而成。我意将此雕版之术,发扬光大。先由我指南道院,成立一‘指南书局’,招集工匠,开板印书,数年之间,必教这雕书刻印之事,天下皆知!”

“指南书局?到是好主意啊!”鲜于瑾瑜立刻热心起来,他是读书之人,当然知道印书的好处,那是显而易见的啊!

“这雕版之事,本也不难,如今青城山上,多用枣梨之木为版,印些符箓,只要稍加改动,便可印书。书若印成,亦可售贩于天下!”李玄胸有成竹地道。

“传播斯文,可是件大好事啊!”玉真公主微笑点头道。

“公主在上,我记得当年圣上曾御注老子道德经,今春又下诏令天下生民,须家藏老子一部,可有此事嘛?”原来,李玄在后世读史之时,曾见唐玄宗亲注老子,又要所有大唐子民家藏一部,觉得真算是千古未有之举,所以他还记得。眼下雕版之术已经堪堪可用,这正是一个机会。

“幻云兄,这事岂能有假?”鲜于瑾瑜忙道。

“可是诏令既下,如今天下果真家有一部老子吗?”

“嗯……这个嘛,恐怕未必。当时圣上诏令各州县皆须将老子勒石,刻为经幢,置于各地玄元庙中,以供百姓抄录,可实际行来,竟是未能竟其全功的。许多州县尚未遵行,而百姓能抄经者,却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鲜于瑾瑜尴尬地道。这事他最清楚了,大伯鲜于仲通还为这事专门行文剑南各州县,务令照旨执行。

“这便是我指南道院的大好机会啊!如今,我指南书局所刻的第一部书,便是今上御注《道德真经》。有了这雕版之术,既可免字句之误,又能广印千万,若由天下各州郡购买,也可分发庶民。这印数嘛,怕不要破百万之数,哪怕只是十文百文一本,可也是一笔极大的数目啊,足够我指南书局长足发展所需了!”

众人都是一楞,心中俱在盘算。眼下鲜于跟李玄,是合伙关系,而玉真公主,也被双方生拉硬扯地上了这条船,不知不觉之中,竟也都把指南道院,当成自家的产业了。

李玄打的主意再简单不过,这念头还是从后世的毛语录而来。本朝的小红书,十年之间,发行何止上亿本,给太祖的稿费,在当时可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目。

他回到唐朝,正好这李隆基也弄了本类似“小红书”的《御注道德真经》,还要求天下读书人人手一本,老百姓家藏一册。这岂不是大好生意机会嘛,既拍了皇帝的马屁,还不用付稿费,又能给指南书局带来大笔的利润。如果通过鲜于仲通上书,让天下州县都来“集体采购”,恐怕这指南书局,根本就应付不过来。当然,李玄也想过,雕版印刷技术难度并不高,只要一传开,天下风行,指日可待。但这也是好事,指南书局,无论如何都是啖头道汤的!

“我想指南书局首印之书,便是今上的《御注道德真经》,而在此书的版心之处,一定要刻上‘指南书局奉旨精印’八个字,从此天下皆知我指南书局矣!”

“可是今上并未给我们下旨啊!”鲜于瑾瑜不安地道。

“圣上那条诏令,难道不就是明旨嘛?我等印书,正是奉旨而行,难道今上会怪罪不成?”说罢,李玄却看着玉真公主。

“怪罪到是不会的,这倒是件好事,也亏你小玄想得出来!”玉真笑道。她对三哥的脾性再清楚不过,这种事情,正是投其所好,必会龙颜大悦的。这小玄子,马屁真是拍到了点子上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