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回到唐朝当炼师> 45,指南道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5,指南道院(1 / 2)

 众人沉吟感叹之际,李玄又将他那“百宝箱”打开,取出一卷纸来。抽出最上一张,双手递于鲜于仲通。

鲜于仲通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指南道院筹建刍议》,他匆匆一览,不由得剑眉一耸,卓然变色道:“此真大唐开国百年来一纸奇文也!异想天开,匪夷所思!炼师之志,其犹鲲鹏乎?”

说着,恭恭敬敬将那张纸递给了玉真公主。玉真看时,只见上面写着建院宗旨、办学目标、道院分科、生源招收、学制规划等等,罗列明细,不一而足,处处都显新意,便是遗词用字,也与当时人行文大不相同,偏生又令人一目了然,更显匠心独运。

看毕,又将此纸传给了在一旁引颈以待的鲜于叔明。鲜于瑾瑜和鲜于灵金立刻凑了上来,一起看这被鲜于仲通目为“奇文”的这页纸。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不聚英才,何以成大业?当今天下承平,三教并论。然儒者以科举入仕,以‘内圣外王’之学,进可为官治理天下,退则隐于山林独善其身。佛教化外之学,只论心性,于国无用,兹且不论。唯道家者流,分为两派,一派为入藉道士,居于宫观,享有道田,以符箓醮斋为业。一派为丹鼎方术之士,优游于山林,探宇宙造化之真筌,炼金液之大丹。此派之人,各自为阵,若能将其聚而养之,给以精舍丹房,资以财帛药物,何愁不能开出一番新天地来?”

李玄侃侃而论。炼丹需要钱,炼丹产生的技术需要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李玄的想法是,通过他的努力,将炼丹从个体门派行为,变成一种有资助的集体行为,而这此过程中,无数聪明大脑的碰撞,又将产生什么新的思想,新的理论,他也不能预料,但这第一步,就是先扎下个营盘,让那些有本事的人,都到这个营盘里来安营扎寨。

也许他想得太天真了些,但敢于跨出这一步,对大唐的炼丹事业,或者是对李玄心目中的“物理之道”,其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炼师不以一已之私,而欲以天下公心为己任,本官实在是佩服。可这办学之事,向来乃朝廷所为。今天下书院,俱为官办,私相授受者,唯一蒿阳书院耳。炼师所办之道院,想来亦与儒家书院相仿佛,遍求名师,聚讲经论,相互参证而已。而道家者流,性爱丘山,又如何能够聚众而居,将一已修炼之得,公之于众?”

鲜于仲通虽觉李玄之议,奇之又奇,但以常理度之,恐怕竟是行不通的。那些炼师都是神秘得不能再神秘的家伙,哪里能够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宝贝献出来,让大家一起来修炼?所以便把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

“炼师也是人!是人,都有私心,也有荣誉感,哪怕他是出世的神仙,最终还是会落吾谷中!大人不必担心,幻云自有良法,让这些人前来投奔!”他自信满满,倒教鲜于仲通不得不信。

“你要是能有本事,将天下高道,隐士炼师请来这道院讲学,不愁天下人不趋之若鹜!生员自然不愁!可这些生员即便在此道院学业有成,将来又有何出路?”

“哈哈,大人难道忘了,我大唐设有道举一科的吗?”李玄笑道。

“道举?哈哈哈,本官一时情急,怎将此事忘了!这道举取士,虽是前朝有说,但却是开元年间,才由今上亲自实行的。不过,天下儒生,皆以明经科入仕,每年参与道举之人,实为寥寥,除两京崇玄馆生员外,各州之通道学,这几年越发冷落。如此甚好,若是道院生员,能够参与道举登科,还怕没人来学嘛,将来一样能做官啊!”鲜于仲通拊掌大笑道。

连玉真公主也不由地点头,这个幻云,却将“道举”之事,纳入办学事业,为天下学道之人,开了一条入仕之路,还怕没有生员嘛?

其实这“道举”却是大唐独一无二的东西。实际上是从开元二十九年才开始的,至今不过短短七八年光景。大唐的科举本就宽泛,跟后世的八股取士,死啃四书五经,气度截然不同。当时的明经科,不仅有儒家经典,连天文历算的经书,也可以用来考科举的,甚至还流传着以诗赋取士的做法。而道举一科,则是因为李唐崇道,封老子为玄元皇帝,认为祖宗,天下士人,家家须藏老子一部。故老庄崇玄之学,在当时亦成为显学。李隆基甚至异想天开地用道家老庄文列四子的经典,来开科取士,所以才称为道举。

但是,天下的学道之人,真正进入科举的却很少。这是个新鲜的东西,传统的儒士也曾激烈反对,李玄在构划办学之际,灵光一闪,觉得这可是他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如果大量的学道之士进入科举,慢慢地跟儒家平分天下,或许也不是一个梦想。儒道对于科技的态度,本是截然相反的!若是崇尚自然的道家掌权,这天下之势,将会如何呢?

儒家通过科举入仕,把握天下权柄,这是中国千百年来最大的一个传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且所读之书,不过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如今,只有这个风流天子李隆基,开创了道举取仕的先河,这个机会如不抓住,他李玄就枉为穿越人,枉称炼师!

“所谓道举,只是以道经玄学为经典开科取士,而炼师将这道院分为四分院,明经、明理、天工、天医,却又是何意?”鲜于仲通看着这道院的分科,问道。

“明经学院,以道经,如老庄文列等道家诸子为主,以天文历算为辅,主修者可自可由此进入道举,登上仕途!而明理学院,却是以物理为本,包罗丹道炉火之事,与明经相辅相成,研究那造化之学。而天工学院,则是聚之以百工,习机械匠作之事,以尽天工开物之旨。天医学院,则精研医药,既可保身,亦可治病救人。此四分院,皆可相互参学,选修功课,则理法相参,综罗万有,而成治天下之大才!”

李玄的想法,却是搞一个类似后世综合性的大学,而且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当然,跟后世学科之细分不同,这指南道院,正是想办成一个科技的“孵化器”,这番心思,对于大唐来说,实在是太超前!不过,他李玄却想放胆一试!

鲜于仲通似懂非懂地沉吟着,却听李玄又问道:

“大人是想成就一世功名,还是想成就万世功名?”鲜于仲通正在兴奋之时,忽听李玄之问,却是一怔。

“何谓万世功名?”

“这玉垒山下,崇德观中,所祭何人?”李玄问道。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鲜于仲通答道。却又疑惑地看着李玄,不知他弄什么古怪。

“大人今为剑南节度,所辖之地,远过蜀郡!而李冰父子能为后世万人景仰,世代称颂,大人如何不能?”

“呵呵,本官岂能与先贤相比?李冰父子建成这楗尾堰,巧用自然之力,使岷江分流,外江导洪,内江灌溉良田万亩,蜀中百姓,千百年来无旱涝之灾,年年丰稔,岁岁粮熟,其功之伟,堪比圣人!又岂是我等所能望其项背的!”

李玄心道,原来这都江堰,在唐时却叫做“楗尾堰”!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雕龙事业,首在育人!若大人能开一代风气之先,聚天下学子与此青城山下,玉垒山前,精研物理,穷究天道,登科举仕,桃李满天下,上可报效朝廷,下可造福生民,其功之伟,又何以不能与李冰父子比肩?”

李玄知道鲜于仲通是个心气极高之人,若以区区小利为饵,也只是能让他心动而已。若以千古功名,万世景仰这类的话来逼他,却又有几个读书人能扛得住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