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谍步江湖> 第二百○五回 治世之才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回 治世之才1(2 / 2)

谍步江湖 樟宣东卿 更新时间 2020-09-08

说着指着书案上的另一份奏折说道:“这一份是关于辽东兵变的加急文书。宁远十三营中,有一营士兵因屡次拿不到兵饷,又听信军官煽风点火,一怒之下一哄而起,闹出了兵变。”说着把奏折拿给凌云冲看,又道:“哗变的官兵将辽东巡抚、总兵官、通判、推官等人捆绑起来,囚禁在谯楼上。士兵们对巡抚毕自肃拳打脚踢讨要兵饷。

毕自肃到任的时间不长,因为掌管着辽东的银库,所以被首当其冲的暴揍一顿。而朝中的户部尚书正是他的哥哥毕自严。那些兵士们认为是毕家兄弟俩贪墨了朝廷发放的饷银。可是他们不知道,此刻朕和朝臣们也在为兵饷的事情发愁。毕自肃跟那些兵士好言解释,自己是两袖清风,但那些士兵蛮不讲理,拿不到银子,他们就拿毕自肃出气。毕自肃斯文扫地,伤势严重。

兵备副使郭广及时赶到,他设法筹措了五万两银子发给士兵,才救出了毕自肃。谁知毕自肃这个人颇有志气,士可杀不可辱,尊严大于性命,此事过后,他到中左所上吊自杀了。如今辽东局势严峻,辽东缺饷,愈演愈烈。加上各层军官层层盘剥,士兵拿到手的很少,士气极为低下。

将领们天天写奏折跟朕要钱要粮,朕苦于无处筹饷,为此焦头烂额一筹莫展。朝中大臣则指责辽东军官指挥不当,作战不力,贪污军饷,朝廷上下对此争论不休。朕已下令,拆除所有魏忠贤的生祠,折价变卖资助边饷。建州贼心不死,辽东战事吃紧。打仗需要钱,设卫铸城,屯垦守边,哪一样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银两。而如今国库空虚,已经没有充足的财力去进行设卫屯垦的事务了,当年先祖永乐爷还做出过用库存的檀香木当俸禄发给朝臣的事情,现在朕就得裁撤驿站,以节余公孥遏制腐败,一举两得。”谍步江湖起点唯一完整版

由于政局混乱、战事频起、天灾人祸等诸多原因,是任何一个强大富庶的国家都无法承受的。这种危难之局,明朝政府的财力几近枯竭,难以支撑起辽东局势突变所带来的各种经费开支,所以朱由检才想以裁撤驿站这种方法来处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治驿站腐败。朱由检认为裁减驿站利大于弊,方正安却认为弊大于利,故而争执不下。

凌云冲这么猜想着,将奏折放回书案上,问道:“皇上,兵部得知此兵变后有何动静?高寀是如何向皇上奏报的?”朱由检道:“这只老狐狸通敌已久,朕暂时未有揭穿他,因为时机尚不成熟,他通敌的罪证还有赖你们查核抓实,可能他已心知肚明他就快露底了,但是现下他仍然掩藏的极好。这次兵变,他倒是在履行一个兵部尚书的职责。

他上奏的处理方法朕已经看过了,和方正安的想法几乎相同,没有什么可疑之处,兵部一致认为要严处肇事官兵,重竖军威。现下西北蒙古局势比较稳定了下来,但东北建州虎视眈眈,所以朕早前就有调派孙承宗将军重返辽东战场的打算。这次兵变发生后,朕已将孙将军从宁夏关调回辽东,官复原职,仍任辽东经略,统管抗金事宜。接到朕的旨意,他即刻赶赴辽东,驻守山海关。

虽然朝中有不少大臣极力主张启用孙承宗,但不巧的是,辽东巡抚王在晋曾经在遏制建州的战略问题上被孙将军痛骂,这时他便趁机捣乱。他先翻出孙将军柳河小败的老账,又指使亲信言官弹劾孙将军,说他身为朝廷命官,不思忠效朝廷,竟持皇上信任,拥兵一地,自立门户,始终是京畿的一大威胁。

他还指责孙将军在天启年间意欲率兵入京,说他这是‘挟兵震主’、‘居心叵测’,图谋叛变之心昭然若揭。只一句‘意欲’,便致使原本支持启用孙将军的朝臣一个个见风使舵顷刻变卦。结果孙将军不得不上书为自己申辩,他只得将担负守土之责的辽东督师一职交付给他最为看重的将领,自己则请辞归养在家。

这趟弹劾活动,王在晋一伙无中生有,朕没有理会。朕很清楚孙承宗的为人,他不是野心图谋的人,这些年来,也依仗他镇守边关,屡抗异族的侵扰,大明才得以保有一点安宁。他的军队也一直表现得很好,不招摇做大,也不骄扬跋扈,所以朕觉得这件事情还是以不动不变为上。

朕批准了他的辞呈,接受了他的推荐,同意选用他亲手培养出来的将领,相信兵变事件他的门生会处理妥当。对于裁驿一事,朕还没有听到孙将军的消息。而那个高寀对此始终保持沉默态度不明,在早朝上他打马虎眼地启奏说朕自有圣裁,一切听从朕的旨意。兵部只有方正安这个侍郎对此颇有异议。”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