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露下班,临走时听得操作间还有响声,放眼望去,见杨晓在“咔咔咔”地敲打着键盘,好奇走过去看杨晓在打什么稿件。
戴着大眼镜框的杨晓正专心致志的撰写文稿,满身投入的劲儿,忘我、专注的状态,仿佛看到了从前的自己。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要有灵感来了,就会把文稿“哗啦啦”地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田露被她的勤奋和敬业感动了,百里挑一的员工到底还是有的。
任何一个环境下,总会有几个如意的员工,相对于其他职员慵懒散的状况,十分认可杨晓。
杨晓写完后,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攸然回头发现旁边站着的田露,一愣,但很快缓过神。
杨晓起身告诉她:“我今天跑了原来一直有联系的几个商家,老客户要巩固嘛,我为他们写了一篇适时的宣传稿,发给你看看?”
说话间,杨晓伏下腰看着电脑,点击文档通过工作私信传给了田露。
田露打开手机网络,点击她发过来的稿件,认真地浏览了一遍。
田露对文字的把关终究还是有一定研究的。整篇看后,立刻可以发现亮点和不足处。
总体来讲,杨晓文笔虽有进步,但有些导向和表述方面还有欠缺。
她以欣赏的眼光看向杨晓,这比刚入职时的自己强多了,而且悟性很高,基本平时为她指出的稿件缺点,现在都能很好地避开。但是写稿中的新的问题还存在。
比如,为商家到底要怎么宣传,才能凸显商家的亮点、才能深入人心达到预期效果。文稿的表述是一方面,但还要准备相关与商家的图、视频及相关需要推介的内容,视觉与内容要同样有冲击。
为了不打击杨晓写稿的积极性,表扬是一方面,问题还是要指出来,就怕指出问题出来时,杨晓不能接受。因此批评要讲究方法,要有策略。
以前有过先例,很多有才华的作者以为自己发表过多篇文稿,以为自己的作品是最好,很自满,不允许别人说一个不是。
所以,对有才华的人批评要把握度,否则,会引起不满。
这一点,田露早就有所悟。因此,在和职员沟通上,田露这点度是把握得很好的。
田露一点不以“二把手”的姿态指出问题,倒像是一个大姐姐,不然对方有压抑感。
她笑着对杨晓说:“你的细节版述得非常到位,用词精炼,观点明确,但是也有几个地方需要调整,逻辑方面加强,几层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段落,可以摆在一起......”
对于其他修改地方,杨晓听得很认真,对有的修改点不明白,望着田露。
田露将平时积累的经验耐心地教她,逐个儿给她解释。
有的解释,杨晓尚能弄通解惑,有的半知半解。田露从细枝末节入手,阐明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原因,直到听明白为止。
时钟滴滴答答已经指向了一个小时以后了,稿件修正后,均认可后,才入稿库。
讨论一个稿件,特别是对于志同道合,又肯去学的人,往往像在商讨一场大战,直到肯接受为止。
在和杨晓准备离开操作间时,无意之中,田露瞟到之前的那箱柿子。依旧是满箱,几乎动,估计无人问津。
是职员们不爱吃,还是根本不领情?田露不愿深想,怕脆弱的内心不堪一击。
重新回办公室找了个塑料袋,亲手将柿子一个个捡了起来递给杨晓,待到装完后,额头上已经有汗了,她抬头对杨晓说道:“柿子是新摘的,你拿回去吃吧。”
杨晓脸一红,腼腆地说:“不用这么多吧。”
“没事,就当零食也可以分给邻居或朋友,不过一次不能吃太多。”田露真诚地说,也希望真诚地和她交上朋友。
不过,杨晓嘴里推辞,身体还是很实诚的,最后还是接过了柿子,田露将塑料袋打了个结,送到杨晓手上。
然后将装柿子的包装箱扔到工作室外的垃圾桶,按照垃圾分类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