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战国齐士> 第一百七十五章:道德与法律焉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五章:道德与法律焉重?(2 / 2)

战国齐士 酒中狐 更新时间 2020-11-01

这些人,在地方却都是具有着某些特权之人,或者是在地方上都是富贵之人。

于是,孔子带着弟子们将前来抓人的小吏围住之后,不多时,周围竟然聚集了上千人。

甚至有人不远几十里都携家带口的跑来了。

“放人!”

“放人,凭什么抓人?”

……

百姓们鼓噪着。

孔子心中得意。

看啊,这就是他的儒门,这就是他宣扬的周礼。

你看看,这是多么深得人心啊!

他自负身份,是以负手而立。

烈风,吹起了孔子的胡须,花白的长髯,随风起舞。

“天下之先,莫若孝道!”

冉求上前一步,扒开前面那个说的口干舌燥的师兄,对着小吏道:

“不管怎么说,这人子告父,是为不孝,你们是不能抓人的。”

小吏哪里见过这个阵仗。

他只是一个小吏罢了,甚至连士人的身份都不是。

叶地被纳入楚国管辖没有多久,在楚国贵族眼中,这边就是一个山窝子。

是以,叶地的贵族不足,于是,他这个从军而征的国人,在这里娶妻生子之后,就成为了官府的吏员。

他皱着眉头,只得道:

“诸位大贤,我们是奉命捉拿奸邪,诸位的要求,小的不敢答应啊!这是要丢下了吃饭的家伙的,至于你们说的……”

小吏苦笑:“城公定下了规矩,举报奸邪之人,是有奖励的,这人偷了一头牛,按照规矩,举报者要奖励给两只羊。”

他拱手弯腰,团团而揖:“小子只是一个小吏,说了不算啊!”

“你说话不算也没有关系,只管放了人变成,再者说了,这人子告父,你不应该给他奖赏,而是应该将他抓走,因为他大不孝啊!”

子张松垮着衣衫,对那小吏解释道。

他们儒家倡导的,就是周礼。

按照周礼,不管是国家,还是黎民,都是要宗法说话的。

换句话说,就是家长最大。

这人身为儿子,胆敢告了父亲盗窃,这还得了!

更何况,叶公制定的法律,竟然不惩治这小子,反倒是要奖励他,还要抓走这个父亲,这不是违背了周礼了吗?

伴随着子张的话语,一杆儒门诸子,开始推扯小吏等人。

他们只要驱散了这些吏员,就能救出了那个被不孝子出卖的父亲了。

只要人走了,又去哪里找人哟!

再者说了,这是他们儒门在叶地打响的第一枪。

只要这一战成功之后,儒门的名号必将更加响亮的,到时候,必然有大量子弟愿意加入儒门。

……

“烦请先生见谅啊!”

小吏被人扯拉着,都站立不稳了。

他苦着脸:“不是小子不放人,而是小子没有权利啊,小子只是一个小吏,领了令签拿人,若是走脱了犯人,小的脱不了干系啊!”

小吏只有拖延时间。

刚才与儒门起了冲突的时候,他就已经安排士卒回去报信了。

……

沈府。

叶公虽然人称叶公,但是,实则却是叫做沈诸梁,人称子高。

他是真真正正的楚国王室的贵胄。

沈诸梁的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其父沈尹戍在吴楚交战中曾屡立殊功。

因为是楚国公族,是以,时人称之为子高。

伍子胥灭楚后,秦国出兵协助击退吴军,(楚军名为协助,实际上干的事缺不地道)楚昭王便封沈诸梁到叶邑为尹。

叶邑地处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他被封时只有24岁。

据史料考据,沈诸梁在叶主政期间,采取与民休养、养兵息民、发展农业的政策,因而国力大为增加。

他还组织了民众修筑水利,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

由於其业绩良佳,因而受到楚国朝野及各地诸侯的敬重。

他的子孙,後来以封邑为姓,因此沈诸梁实在是嗣後万千计的叶姓族人的真正祖先。

叶公贵为叶地之主,所居之地,自然繁华的。

当儒门拦截小吏之事,被气喘吁吁的士兵带官府之后,官员们却是不敢裁决。

因为虽然吏员的处理没有错,但是,这件事背后牵扯的太大了啊!

儒门游行天下,弟子遍布各地。

而且彼等嘴尖牙利,纵然是一件小事,都能宣扬的天下尽知。

一旦得罪了他们,可真的是要‘名动列国’了。

官吏也不敢贸然处置,于是急忙去寻找了叶公。

沈诸梁及冠不久,就做了叶地县公(边境之地为县,一县所辖,大者能分出好几个郡,小者也相当于数县。)

这人的政治能力,却是极高。

他当即就带着官吏,驱车而来。

孔子见到了叶公到来,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于是挥挥手,儒门弟子纷纷避让开来。

叶公也什么都不提,只是请儒门一行前往府邸。

更是邀请孔子通车而行。

孔子生的高大,虽然已经花甲之年,但是却依旧很是雄伟。

他接过了御者的马鞭,笑道:“某虽年老,但是,御术不曾或忘。”

以孔子的地位,倒是足够给叶公赶车了。

叶公乃是楚王曾孙,他身边的车御、车右,最少都是中大夫的出身。

一行人到了府邸之后,叶公带着孔子及儒门重要弟子,在内堂宴饮。

酒过三巡,孔子忽然叹息道:“子高,叶地虽然富庶,然则人却不公啊!”

叶公心中冷笑,果然来了!

他脸上笑容依旧:“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