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重生之绝代武神> 491 受到重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91 受到重创(2 / 2)

重生之绝代武神 司马鸿飞 更新时间 2020-09-02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县境属清朝伊犁将军属下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从俄罗斯额济勒河(伏尔加河)南岸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进驻霍博克赛里。同年九月,乾隆封北部策伯克多尔济为和硕亲王,赐号布延图,称为北路乌讷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北路盟。

民国4年(1915),在今和什托洛盖镇设县佐,隶属沙湾县。民国5年(1916)隶属塔城道。民国18年(1929),和什托洛盖县佐改称设治局。民国22年(1933),塔城道改行政区,和什托洛盖设治局隶属塔城行政区,民国30年(1941)改和什托洛盖设治局为和丰设治局,当时县境内分为北部的部族亲王政权和南部的政府政权。民国33年(1944),设治局为和丰县,迁至现今和布克赛尔镇。民国34年8月(1945),隶属“三区”政府塔城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月,成立和丰县人民政府。1945年9月10日,成立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级)。1955年2月,改称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隶属塔城专区。

马兰花,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高度在10厘米至45厘米之间,密丛生,根系和茎叶粗短,须根长而坚硬。它是兰科植物,极似水仙,茎叶像剑麻叶,开出的花有紫色、嫩黄色、蓝色等。马兰花不仅具有青绿柔韧、返青早、绿期长、花色淡雅倩丽的特点,而且抗逆性强,不仅抗旱、抗寒、抗盐碱、耐践踏,而且具有极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马兰花自然地新陈代谢,永不衰老,一次种植,一劳永逸,每年花开花落总是那么朴实、美丽

塔松,松树的一种,常绿乔木,有强壮的生命力。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能茁壮地成长起来。在成长的过程中,它不怕环境恶劣,不被困难吓倒,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神采奕奕、无忧无虑地成长。松树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它的干是用途很广的木材;它的叶子可以提制油料;它的脂液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的根和枝是很好的燃料。要求于人的很少,给予人的很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县名因和布克河、赛尔山(萨吾尔山)而得名。“和布克”系蒙语,其为“梅花鹿”;“赛尔”系马背意思,山形似马背。

在先秦时期是塞种人的游牧地。宋朝时属西辽汗国,称为霍勃(火孛),是历史文献上出现最早的该地地名。元末,该地属斡亦剌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地,称霍博克萨里。1757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该地属塔尔巴哈台大臣管辖。民国4年(1915)在和什托洛盖设县佐,属塔城道。民国18年(1929)将该县佐改为和什托洛盖设治局。民国31年(1942)改名为和丰设治局,民国33年(1944)升格为和丰县,并从和什托洛盖迁往和布克赛尔。隶属塔城专区。

1954年9月10日成立了县级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区;废除了“和丰”旧名,恢复“和布克赛尔”原名。1955年改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968年后隶属塔城地区。

1977年成立和布克赛尔镇。2000年,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辖2个镇、5个乡:和布克赛尔镇、和什托洛盖镇、莫特格乡、查干库勒乡、铁布肯乌散乡、巴音敖包乡、夏孜盖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7775人,其中和布克赛尔镇10057人、和什托洛盖镇12511人、夏孜盖乡2574人、铁布肯乌散乡3474人、查干库勒乡4120人、巴音傲瓦乡2251人、莫特格乡3502人、砂吉海矿区虚拟镇2396人、查斯托洛盖兵团农师煤矿虚拟镇3511人、伊克乌图布拉格牧牧场虚拟乡3363人、那仁和布克牧场虚拟乡2576人、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虚拟乡1125人、布斯屯格牧场虚拟乡2369人、查干屯格184团虚拟乡3946人。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全县总面积3。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人。和布克赛尔系蒙古语,以境内和布克河、赛尔山得名,“和布克”意为“梅花鹿”。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26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煤层气、盐、膨润土、芒硝、石英砂、石灰石等优势资源储量均在数亿吨甚至数十亿吨以上。县内草原辽阔,景色秀美,有避署胜地、江格尔文化遗产、古墓、岩画、天然热气泉等特色旅游资源,217国道318、225省道贯穿县境内,县城至各乡场镇三级沥青路面形成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利、快捷,县乡电话已并入北疆通迅光缆网络,移动电话已普及,可提供优质的通讯服务,具备良好的地缘、资源优势。

美丽富饶的和布克赛尔,天空像大海一样蔚蓝,千百座雪峰闪耀着宝石般的光芒,无数条溪流涌现出乳汁般的甘洌,苍翠如塔的松林漫布冈峦,嫩绿如茵的牧草铺盖河谷。风光旖旎,百花争艳的142万公顷天然草场,羊肥牛壮牧歌荡漾。这是一块如诗如画的土地,岩画、古墓、石棺、喇嘛庙,扎萨克印、古城遗址、草原石人、王爷府旧址诉说着这里悠久的人文历史,英雄史诗《江格尔》的千古绝唱,蜚声中外。18世纪中叶,17万土尔扈特人反抗沙俄压迫,九死一生,从伏尔加河河畔回归祖国,驻牧和布克赛尔的悲壮历程,彪炳史册,英雄、骏马、美酒雄浑热情的歌舞、洁白的哈达、勇敢、勤劳的人民,构成了这方天地的底色。赛马、摔跤、射箭、叼羊、姑娘追、那达慕盛会、《江格尔》演唱、阿肯弹唱等散发出源远流长的草**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今年,自治县提出依托自治区“五区三线”旅游发展战略,创建“江格尔”国际文化旅游品牌,按照“突出特色、树立品牌、注重生态”的原则,深挖江格尔文化内涵,打造旅游文化名县。要加强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投资1000万元的“江格尔”文化艺术宫及系列设施建设,培育文化交流、旅游接待、文艺演出、文化产业开发等多种功能的世界“江格尔”文化旅游产业。在深挖“江格尔”文化底蕴,依托孟根布拉格培训基地,开展“江格尔说唱比赛”、“江格尔文学创造”和“江格尔文化进课堂”等活动,营造良好旅游氛围。要深挖我县特色民俗,大力开展农家乐、牧家乐、民俗游,使旅游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治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地貌、秀丽迷人的山川景色,古老的人文遗迹,浓郁的民族风情,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观。

魔鬼城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交界处,距县城直线距离75km处,一部分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有217国道通过,通便利。地理坐标:东经85o;45′;29“,北纬46o;07′;18”,海拔35om左右。魔鬼城又叫“风城”,城区方圆10平方千米,是我国最美的三大雅丹地貌之一。该区在1亿2千万年前曾为一片淡水湖泊,以后经两次地壳运动以及风雕雨蚀才形成今天的“戈壁台地”。远远望去,“魔鬼城”纵横交错,垛谍分明,俨然一座古城堡。走近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风蚀地貌类型,有的像亭台楼阁,千奇百怪,姿态万千。“魔鬼”之说为“魔鬼城”披上了神密的外衣,让人产生无尽遐想,吸引中外游人,县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位于县城东北萨吾尔山中段南坡,距县城30公里,该区呈南北走向,沟长2。5公里,平均沟宽800米,沟两旁山势高峻,海拔18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15摄氏度。雨量充足,全年降水量在250—350毫米,森林面积12。41万亩。高耸的白杨树直插云霄,山上西伯利亚落叶松挺拔茂密。亭亭玉立,郁郁葱葱。植物种类繁多,还有雪鸡、金丝鸟、盘羊、野山羊、旱獭等珍禽异兽。每到夏季,山坡上森林似海、郁郁葱葱、繁花似锦、毡房点点、羊群如云。这里经常举行“江格尔”演唱“阿肯弹唱”和摔跤,姑娘追等民间娱乐活动。这里是查干库勒乡的夏牧场。

阿吾斯奇旅游区位于中哈边境位于县城西北方向,60余公里处。景色秀丽壮观,如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四周铁布克山、托落盖山、赛木斯台山峰峻石异,中央广茂的草原,水草丰美、羊欢马嘶、牧歌荡漾、草原辽阔、地势平坦、气候湿润、降水量高,年平均气温3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16摄氏度,无霜期为120天。草地野花争奇斗妍,有松树、苦杨、爬地柏等植物点缀山坡,有旱獭、大头羊、盘羊、猞猁等动物,使这里形成了天然的景色公园。

位于县城40公里的铁布肯乌散乡哈同山北坡的各个山口前。岩画共有10个地点,面积约200平方米。内容以野山羊为主,也有人骑驼、骑马、狩猎等形象。所刻动物头部多向东南,画面多刻在水平方向的岩石上,距地面高约0。5-1米。岩画在雕刻技法上有凿有磨,估计是铁器时代所刻,同类岩画在县境内有5处

QQ空间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网易微博百度贴吧人人网QQ收藏百度搜藏复制网址

寻书吧小说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