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着大臣向外走,东侧的朝阳已高高的升了起来,照耀着整个紫禁城。朱高熙不时的转过头,看着自己身后的金銮殿,朱高熙想起了那句经典的台词:我会回来的!
留下这样一句话,与这样一个决心,朱高熙钻进了马车,吩咐了一句:“我们回去吧!”
“是,王子!”马三宝本想问问朱高熙事情是否顺利,见到朱高熙如此样子,他根本就不敢开口,恭敬的点了点头,将马车的车帘放下,招呼侍卫,离开皇宫向回走。
朱高熙的心情十分的平静,此刻他已经认识到,自己在这场大戏中,不过是一个配角。一个朱元璋用来教育朱允炆的配角,用来震慑大臣和心怀不轨之人的棋子。或许朱元璋自己都不曾在意棋子的心情,一个小小的棋子,能翻起多大浪?
不过朱高熙自己不这么看,他的心里第一次如此的坚定,第一次坚定的要迈进紫禁城,迈进这个帝国的中心,成为这个帝国的心脏。
“我,朱高熙,必将成为万王之王,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大帝!”撩起车帘,凝视着依旧沉浸在朝霞中的紫禁城,朱高熙在心里告诫自己。
朱高熙走了,朱元璋不在意,自己有多少个孙子?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光儿子,自己就有二十六个,女儿十六个,虽然有折损,可是生了多少孙子,自己能记得全?自己只有一个最重要的孙子,那就是皇太孙朱允炆。
将手中的奏折放下,抬头看着低眉顺眼站在殿中央的朱允炆,朱元璋眼中闪过一抹失望:“抬起头来,今日之事,你可知错了?”
“回皇爷爷,孙儿知错了!”朱允炆连忙认错,自己在皇爷爷的面前没有手段可以耍,这一点朱允炆清楚的很。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颇为不满的道:“为君者,行事当堂堂正正,不可行宁枉勿纵之事,更不可阴谋害人。下面之人,可以蒙蔽圣聪,那是欺君之罪,为君者更应洞明烛照,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朱允炆一愣,没想到朱元璋会说这样的话,心中不由的有些发酸。原本以为皇爷爷是因为自己针对藩王世子之事生,没想到是因为自己做事的方法不够老辣。
这段话的意思,朱允炆听得非常明白,就是告诉自己,做事不能留有首尾,把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不能给人以自己鬼鬼祟祟的形象。不能以阴谋害人,要行堂堂之师,才能不失去臣子之心。
即便有什么想做,但是不方便做的事情,也要借他人之手,不可自己赤膊上阵,方为帝王心术。
“孙儿谨记!”朱允炆连忙低头,他知道这是皇爷爷在教导自己,是以不敢怠慢。
朱元璋点了点头,见朱允炆有所悟,也就不在追究这个话题:“记住,你是储君,将来可为君,诸王不但是你的叔父,也是你的臣子。为君者,以仁为本,不可妄动刀兵,给人以刻薄寡恩之像。”
“大明早晚是你的,如何治理,想必也心中已经有了定计。皇爷爷要告诉你,无论到什么时候,不可失了人心。唐太宗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要心中明白。”
“皇爷爷放心,孙儿定当牢记于心!”朱允炆恭顺的行了一礼,态度真诚的回答了一句。
朱元璋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摆了摆手:“你回去吧!今后做事,要笃行慎思,手下人的意见可听,但不可全听,主意还是要自己拿。”
朱允炆心下凛然,显然皇爷爷对自己手下的人不满了,想来不是别人,而是黄子澄,看来要委屈一些黄侍读了。
看着朱允炆的离去的背影,朱元璋神情复杂,深深的叹了口气,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标儿!”
太子朱标虽然和自己执政理念不同,为人宽厚仁慈,可是智计百出,性格沉稳,是一个非常好的继承人。奈何天妒英才,小小年纪就去了。
朱允炆虽然是自己的孙子,性格像及了朱标,可也是表面像而已。看起来仁慈宽厚,可是朱元璋能够感觉的出来,自己的这个孙子,心中有猛虎啊!
“希望今日之言,能让你少动刀兵,不要对你的叔父们逼迫甚急啊!”朱元璋无奈的叹了口气,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太监:“罗迪克呢?”
“回皇上,罗千户正在外面等候。”
“宣进来!”坐回到椅子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朱元璋面无表情的吩咐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