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的编制为10人,其中:班长1,持冲锋枪;副班长2,持冲锋枪;轻机枪组2;步枪手4;投弹手1。战时,2名副班长各带2名步枪手组成战斗小组;班长指挥轻机枪组2和投弹手1,组成另外一个战斗小组。因为分工明确,一个班减少了2人,等于只减少了2支步枪,火力并没有受到多少削弱。
这个编制,充分考虑到了南洋的地形,密林多,丛林多,步枪瞄准的机会相对少,只有冲锋枪这种自动火力,同时枪身短小的武器,才会不受地形限制。
一个排由3个班组成,排长1,副排长2,总人数33人。不再设什么火力班之类的编制。原因,自然是步枪、冲锋枪、轻机枪之类的武器,都是轻武器,一扛上肩就能跑步前进,完全说得上“轻装”二字;再说,一个排已经有了3挺轻机枪,难道火力还不够?
最基本的战术单位:连。
在任何部队中,连都是最重要的部队编制,而部队的战斗力,首先看的就是一个连的战斗力。对此,仇鹰没有独断,而是广泛征求了陈昌林等人的意见,更是征求了赵冬等[X界]人士的意见。
连:由3个作战排,1个迫击炮排,1个重机枪排组成,1个直属警通班,1个直属后卫班组成。连由7个战术单位组成,又或者,连首长与直属警通班、直属后卫班共同构成了连部。
3个作战排99人,9挺轻机枪、27支冲锋枪、36支步枪。
1个迫击炮排由24人6门60迫击炮组成,其排长、副排长既是指挥员又是炮手。而且,60迫击炮的编制,将会固定在排级编制,以后,如果出现了迫击炮连或迫击炮营,一定不是60迫击炮,而可能是81迫击炮、105迫击炮甚至155迫击炮了。
事实上,60迫击炮本身就是步兵近战支援武器,在连排级作战用处很大,真的上了营团级作战,就该37毫米战防炮、75小姐等发威了。
1个重机枪排39人,辖6挺民24式重机枪。这个编制,让仇鹰一直非常恼火,因为马克沁重机枪注定是一款淘汰武器,马上就要被MG34,MG42机枪给淘汰了,可现在的仇鹰因为没有那些武器,只能无可奈何地装备民24式了。
不过,仇鹰却将这种重机枪的人员编制弄得比较多,既要保证火力强大,又要保持能够快速反应。要是在行军过程中,一个连队都要等着重机枪排,那就麻烦大了。也因为如此,重机枪排在选兵时,首重体力,因为即便是重机枪的部件全部分拆,最重的部件也有三四十公斤,虽然与负重越野的重量相差不多,但本质却不一样。越野负重,是跑完后可以休息,而重机枪排跑完后往往意味着要立即组装设备,要立即投入战斗。
1个警通班10人,警卫士兵和通讯士兵,合起来10,但其中也有详细划分:班长1,副班长2,神枪手(狙击手)2,通讯员2,步枪手3。
1个后卫班10人,其中班长1,副班2,炊事员5(班长也是炊事员,必须做事,当然更多负责安排),卫生员2;一名副班长直接负责伙食后勤,另一名副班长则负责卫生及战场救护。
这样,再加上连长1,副连长2,整个连队的编制为182人,明显小于倭军一个中队,但比西方军队的连要多一个排的士兵。
仇鹰觉得,这个编制应该是适合二战前后的战场实际的,仇鹰把这种编制的连队,叫“标准陆战连”。
只是,因为新兵训练没有结束,即便结束了,仇鹰的士兵也不够两个连。但是,并不妨碍仇鹰对于连以下的部队进行编制啊,譬如,已经存在的重机枪排,譬如,将原有的作战排缩小,组建3排、4排什么的。
而仇鹰此次整编真正的重头戏,还在于部队的整个结构。
解散特战排,成立特战部队。任命贺雷为特战部队长,目前编制为12人,具体兵员由贺雷挑选,全军装备由贺雷自行装备,部队名称也由特战部队士兵自己决定。
特战部队的几个原则:第一,保密原则,特战部队的训练以及新进人员,执行最高保密规定;第二,专权原则,特战部队由部队最高首长指挥,其他人员想要指挥,得由最高首长授权;第三,精悍原则,特种部队新吸收的队员名额,实行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