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带着星舰回民国> 第41章 春城和汉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 春城和汉中(1 / 2)

带着星舰回民国 坤起 更新时间 2020-08-15

 重庆的工业园区分布在几个区,而昆明则环绕在老城围墙外。就像一条宽阔的带子,把所有的青山绿水隔绝在城外!

这一条由几百家厂子连绵而成的环城带和附属的住宅区,在短短2年时间里雨后春笋般涌现,第一笔注入资金就高达1000万美元,也就是1760万蜀洋!

在第一年的几个月内,几乎所有申请贷款办厂的申请经过审核后都得到了批准。

只要你不是瞎子要办灯具厂,聋子办唱片厂,不是大烟鬼办厂,不是酒鬼赌棍办赌场,只要不是办“云土加工厂”,就都能得到低息的贷款。当然,在巴蜀军政府入主云南后,享誉全国的云土已经禁止了,或许在偏僻的山区还有人种植罂粟花,但至少世面上已经看不到烟馆。

关于烟馆的禁止,其实是砸了西南三省三区数十万人的饭碗,但这种罪恶的饭碗,趴在别人身上吸血的水蛭般可恶和恶心。

川内的袍哥会几乎“群起抗争”,但在分化拉拢和契卡们铁拳出击下,灰灰了。

几百万袍哥在看到一批数万人真正的烟鬼和大傻被驱逐出境,不许返家后,就闭口不提“要自由,要民主”的不许戒烟的口号,反而再三在报纸解释,自己一伙子是支持禁烟的。

跑哥们作为民间的社团组织,义公党并没有禁止,只是有效的引导他们的力量。

义公党安置了数万名青年团员和预备党员进入各地松散的袍哥会,然后引导跑哥们从事正当的职业,从事工人,农民,教师等等职业。

在云南,袍哥们的影响力远远没有头人们大,在第一笔40000蜀洋的贷款发放给一个打算制造火柴的小商人后,整个昆明都轰动了!

什么《春城日报》《金鸡商讯报》等等20年代的报纸,纷纷进行全方位的报道,把小商人的祖上八代在什么地方都挖掘出来了。

在看到这个小商人的确没有后台和密箱交易后,有雄心办厂,而且身体健康的人纷纷找到巴蜀银行,申请贷款。

就像贝祖怡抱怨的那样,巴蜀银行在尽全力让自己破产,因此,第二笔2000万蜀洋的资金又在半年后到位。

于是,整个春城都沸腾了!

此时人口在20多万的春城,虽然也算大城市,但显然别想和大上海相比,两批次的注入3500多万蜀洋,等于每个人头上能摊下100多蜀洋的低息甚至无息贷款!

于是,轰轰烈烈地旧春城旧城改造拉开序幕,并且暂时看不到终止。

春城的街道两边,几乎在这一年内都是正在修或者刚修好的崭新建筑!

当攀枝花到昆明的所谓高速,也就是60公里时速的公路在半年前修好,不知道从哪里冒出那么多便宜洋灰和钢筋来!听说都来自成都!不知道成都已经变成什么样子了,才能生产出这么多洋灰和钢筋!

这个时代的小洋楼不象后世小县城里的那样,正面贴一层瓷砖,两边和后边就是灰水泥。

这个时候的小洋楼在生化人们的宣传下,很有点古香古色,就像后世旅游景点用来揽客的仿古建筑!

青砖,白灰墙,黑瓦,飞檐!

如果房主人再雅一点,还能看见伸到外面的带花的树枝。

春城,四季如春,鲜花不断,所以,虽然没有成都和重庆那么多高大的甚至摩天大楼,却另有一番清秀婉约的味道。

伴着娟娟细流和细雨,撑一把小洋伞走在大街小巷,看崭新的墙头的绿叶红花,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

老城区的人享受着生活,这是大明之后从未有过的富足!

几百年的艰苦度日的自卑畏缩渐渐从性格中洗去,取代的是自信,进取,乐观,豁达,包容。

春城发生的,几乎普遍的发生在西南各个大城市。

当然,2年的统治并不能让偏僻的山区也感受到这种剧烈的,让人屏住呼吸凝视的变化。

但在小县城里,或者县城附近的山民,村民眼里,整个世界,已经变了!

没有一个人想回到过去那种饥不果腹,文盲无知的旧社会里。

人们拥护义公党,拥护张主席,拥护军人,拥护警察,拥护公务员,拥护一切代表着新生活的秩序!

改变是剧烈的,就如同它剧烈地来,改变是绵长的,正如它无声的润泽渴望的心灵。

春城,古滇国的首都,已经开始在整个中南半岛显露出迷人的风情。

来自南方缅甸的商人们,可以经过报批获得准入证,然后在云南省自由行动。

只有跨境到贵州,到四川,到成都特区,重庆特区,汉中特区才需要更多的准许。

整个云南,就像一个开放的港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