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忠义护国水浒传> 第四章 中武举杨志征西夏 做监军高俅纵军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中武举杨志征西夏 做监军高俅纵军兵(1 / 2)

忠义护国水浒传 完颜摩翼 更新时间 2020-08-02

 话说这高俅自从在枢密院入名之后,自有那些善会巴结的官员前来拜访,高俅“饱经风霜”,又看惯了人情冷暖和他人眼色,自然对这势力之间的依附看的透彻,也就善于将这人际关系处理的“八面玲珑”。

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十月,这一转眼的时间,高俅身居官场已经四年,此时的他已然褪去了昔日那圆社高二的影子,俨然摆出了一幅朝廷要员的姿态。那皇帝赵佶每每有事都愿意与高俅商议,从国家内政到边疆战事无一不谈,每到这时那高俅不分利弊,只是顺着赵佶的意思去说,然后再添油加醋的一番“理想化”的吹捧,每每让赵佶“豁然开朗”。

话说一日皇帝赵佶因西北边境的西夏战事而烦恼。上朝之时大臣们各有说辞,赵佶决断不下,退朝之后赵佶便叫人去唤高俅。此时高俅正因那小王都太尉王诜去世而吊丧,刚刚回来就听闻皇帝召见,更衣后便急忙赶去。高俅到后赵佶急忙叫高俅来看西北的战事图。

赵佶对高俅说道:“西夏人反复无常,犯我边境,杀我子民,听闻最近吐蕃残党又去投奔,不知要有何作为,好生令人头疼。”

高俅劝到:“陛下至圣至明,西夏、吐蕃岂是我堂堂大宋的敌手?就算勾结又能怎的?我听闻童贯、王厚、高永年诸位大人在西北前线连连报捷,陛下何需担忧。”

赵佶听后稍觉宽慰,对高俅说道:“爱卿啊,你跟随在我身边已有数年,不曾提拔,你又是我的心腹之人,我欲命你为监军,前往西夏协助高永年的副将刘仲武,同时带去财帛赏赐犒劳三军,再帮朕视察军情。”

这…高俅听了这话顿时心里一颤,我哪里懂得打仗啊?西夏那可是前线,把我弄到那边保不齐有性命之忧,这可怎生是好?帝命又不可违。

高俅想到这里只得装出一副慨然的模样,说道:“谢陛下,臣定不辱使命!必要扬我大宋国威!”

赵佶听了畅然大笑:“我有高爱卿,真乃幸事也。此次叫你前去也是因为你资历尚浅,如今正好可立战功,如此朕也好再提拔于你。”

高俅一听这话,心想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早该想到,这趟差事虽然凶险,却也是圣上给我的机会,身为武官怕也只有这种机会才是高升的捷径。高俅想到这里连连谢恩。

话说这皇帝赵佶命高俅于禁军(国防军)之中挑选强健作为本部。但这禁军中人多知道这高俅原是东京城里一个踢球的破落户,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军汉又多是粗鲁之人,不比那些那些官员般“口风严”,传到最后哪个还不暗地里鄙视高俅。这高俅也略晓此事,见了那些军汉便好生不自在,总觉得他们在偷笑自己。

话说高俅正为此事心烦之时,忽然有人来报,说有高俅的旧相识探望。高俅心想不知道是什么人来寻我,当初那些破落户和旧相识都被我一顿乱棍打走了,莫不是多年不曾相见的高坎、高廉?就在疑惑之时只见下人引来一个黑胖男子,此人三十三四年纪,六尺以上身材,生的圆头环眼,颧骨高耸。

这人见了高俅便拜:“真是想煞我了!二哥一向可好?”

高俅见他这么称呼,仔细一打量顿时想了起来,这人名叫李伯暄,乃是当年自己投靠在柳大郎时认识的一个人,此人当时在柳大郎处帮闲,常常称自己足智多谋,多爱给那些闲汉、泼皮出些主意,因此自称为“小诸葛”,其实此人多在那些蠢笨之人面前吹嘘智慧,也只受他们的抬举,实则是个夸大其词,全无一谋之徒,别人见他出的都是些馊主意、坏点子,故而另给他一个绰号,唤作“赛蠢猪”。

然而高俅与他接触并不深,误以为他广有智谋,又见他算是熟人,因此欢喜,就留他在自己身前听用。他又举荐了三人,一个也与高俅相识,唤作牛邦曦,乃是庖人(厨子)出身,三十四五年纪,生的身高八尺,膀大腰圆,一对横短浓眉下生双环眼,此人擅会拳脚,用柄狼牙棒,因他脾气倔犟固执,不肯认错,故而大家都唤他做“牛头王”。另外两个是一对兄弟,一个唤作党世英,四十多岁年纪,身高八尺上下,面皮白净,口方眼大。一个唤作党世雄,二十八九年级,七尺五六身材,形容矫健,面目清秀,二人皆自称有万夫不当之勇。

这三人都随李伯暄来东京做买卖,听闻高俅发迹,想方设法来投。高俅此时身边也正没有个亲近之人相商,见李伯暄举荐三人,就将他们留作亲随。当日高俅准备酒宴与他们,说起禁军多对自己有非议,怕到了前线不好管治,军士若不出力,轻则辜负圣意,重则有性命之忧。

那李伯暄带着五分醉意笑道:“大人何必担忧?若是那等泼厮不堪用时,何不招募自己的亲兵?”

高俅听了大喜,心想我自己招募的兵勇定不知我从前底细,如此甚好。

党世雄又补充道:“大人还可以只带近期新招募的禁军去前线,那些人也必定不会说大人的长短。另可将募兵告示托心腹之人先行发往河东(今山西)、关西(今陕西、甘肃一带),待我等大军到日,军队也将集结完毕。”

高俅听了大喜,连忙举酒相敬众人,大笑说道:“果真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啊,这下我无忧矣!今后还劳烦各位英雄多多相助我高俅,功成之时定为各位加官进爵。”

众人欢喜称谢,当天大醉而退。第二天高俅派牛邦曦带着檄文快马先去募兵。之所以派他前去,一者因高俅曾与他相识,二者高俅知道此人虽然无谋,但却办事认真,所以他去最合适。高俅又命李伯暄带着自己的令牌去禁军中挑选新兵。

正在此时那党世雄兴奋异常的跑来,说道:“大人,今天有武举笔试,武状元就出在今天,听说大人善会相扑,喜好武艺,何不一同前去观赏?”

党世英也随后走进门来说道:“听说这获得武状元的多是武艺高强之辈,不知道能否在我面前撑上三招,我也想去看看有何稀罕的。”

高俅这两天一直忙于准备出征,又见这党世雄欢天喜地的模样,也被他所感染。心想我在东京多年,却未曾去看过武举,不如今日就去看个热闹!想到这里,高俅叫上两个使唤下人跟着自己和党世英、党世雄两人一同前往。

高俅等人来到校场后,但见是人山人海,喊声震天,战鼓齐鸣,劣马嘶咆,端的是令人振奋异常,高俅见是这等热闹心中大喜。有那些朝廷官员见是高俅“大驾光临”,急忙请高俅入上席而坐,党世英和党世雄立于高俅身后,下人在旁边伺候茶点。

高俅入座,见监考官不是别人,乃是当今圣上赵佶之兄,陈王赵佖。高俅心想这可真是稀罕,这赵佖是个有斜视眼疾的人,前番哲宗皇帝驾崩时无子,他身为神宗第九子,大家本要立他为帝的,就是因为眼疾所以才立了第十一子的当今圣上为帝。他怎么也能来监考武举?那眼神能挑出什么好的来?不过高俅心想他在这里,我可得主动去拜会。

高俅走过前去施礼,只见那陈王赵佖双眼正视高俅,说道:“没想到高监军也这般喜好武艺。”

高俅吃了一惊,心想这赵佖眼睛是怎么好的?我去年见他时还是斜视呢。

赵佖看出高俅心思,笑着说道:“我生来喜好武艺,只是从前多有不便,近来得神医安道全医治,这多年的眼疾竟然好了,如今前来监考也算了却了我一桩心愿。

高俅急忙恭喜陈王,但心里却在想,你这多亏是晚好了几年,要是再早几年的话,我高俅哪还有平步青云的机会。

赵佖向高俅介绍他身边的另一位官员,乃是他多年好友宣伏,现为朝中武将。高俅正与宣伏相互施礼完毕,只见那宣伏身边忽然窜出一个高大的黑影,一下就坐在了他的旁边,把高俅吓了一跳。高俅定睛看那人时,却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然而这人随为少年,却生的身形彪悍,身高八尺有余。高俅再望这少年模样时,顿时吃了一惊,但见他面如锅底,怪眼暴突,鼻孔朝天,神色凶顽。

宣伏见这少年坐在自己身边,慌忙呵斥:“你这畜生好生不知天高地厚,陈王及众大人在此,你怎敢同坐?还不快与我起身!”

那少年一歪嘴,豪不在乎的慢悠悠站起身来,说道:“没来由,什么天高地厚,天也要人分几等吗?”

宣伏怒视他让他闭嘴,那少年也不去看宣伏,背着手站到了他身后。高俅见这少年样貌凶顽,举止全无礼仪,忙问这是什么人。

那宣伏笑着说道:“监军休怪,此乃劣子宣赞,还望饶他年少无知。”

高俅听后不由笑了出来,心想这宣伏倒算是相貌堂堂,怎生生出这般模样的儿子?活脱脱的三分像人七分像鬼。那宣伏见高俅发笑急忙让宣赞来拜见高俅。

那宣赞听了是高俅,走过来上下打量,施个礼说道:“原来是会踢球的高大人!”

那高俅一听这话顿时变了脸色,身后党世英、党世雄立刻冲了过来,大声呵斥宣赞道:“你这厮说的什么?”

宣伏急忙劝道:“监军见谅,小子无知,触犯监军,我这里陪罪了。”

那宣赞毫无惧色,对着党家兄弟冷笑道:“你两个撮鸟莫非聋的?你两个一起来并,我也不怕,来来来!且来大战三百回合。”

宣赞话音刚落,那宣伏从旁边当的一脚将宣赞踹倒,大骂道:“畜生闭嘴!”

此一举引来众人围观,那陈王笑道:“一个小儿,有口无心罢了。”

高俅见状急忙叫党家兄弟退下,那党家兄弟怒视宣赞,宣赞毫不在意,拍拍身上的土站起身来。

宣伏对陈王小声说道:“真不该带这劣子前来,这厮说话全无遮拦,给殿下添麻烦了。”

陈王说道:“无事,我还就喜欢宣赞这个脾气,难得一颗赤子之心。”

宣伏笑道:“见笑、见笑。”

陈王又问道:“宣赞一身的好武艺,你何不让他也参加武举?”

宣伏叹道:“此子一勇之夫,若谈及兵书战策时,他却如何通得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