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三国之狂战将军> 第八百九十七章 唯才是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九十七章 唯才是举(2 / 2)

三国之狂战将军 历史天空 更新时间 2020-07-30

正却是卫宁声势正旺的时候,河东又出台了一道新的政令。

主题的中心,便是“唯才是举”。

单单是这个名头,便已经足够触犯到了卫宁麾下那些门阀的敏感神经,正当所有人惊愕戏谑的等着看卫宁笑话的时候,竟让所有人不可置信的是,上到那个傀儡朝廷,满朝公卿,下到州郡县府,士族乡绅,竟是没有一家一户反对,反而举手举脚,“坚定不移”的站在了卫宁的身后。

他们自然是不知道安邑的一场暗潮汹涌,被捏住了把柄的士族们,要平息卫宁的怒火,甚至是朝廷的掣肘,自然只有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吞。而一个暗中的起者,和一个明面上的反对者,竟然奇迹而诡异的交融。

刘晔献八策,旨在削弱世家门阀的权益,八策中,可以说几乎是断绝了士族们的权益根基,卫宁不能将他们逼迫得太急,毕竟是拿着敲打的名义去推动政令的行施,自然也不可能全部出台。

在斟酌了在三,卫宁暂时选择的路线便从当初的大略微微降低了要求,先以擢寒门,唯才是举开始。

先约束当地的豪门权柄,非选贤良不得为官,成立“选贤司”,设司学官位,位比九卿但不在九卿之列,唯对卫宁负责。不论士族寒门,以非当地名士下放每年定期做为考究评论子弟才华,从县至上于郡,在置于中央亲自通过卫宁选择的考官来评教才华。甚至其中真正有才学者得到推荐,还能与卫宁面前阐述己见。当然,在各关节处,若被查证名不副实,那么推荐子弟的人,便要受到严惩。

这是为了河东大局的利益,虽然朝中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代表了士族的权益,但毕竟也非不智者,也深知这些对河东未来的展有多少好处。只是一想到,有可能与一群出身低贱的寒门同朝为伍,这些人心中却还是有些不是滋味,有反对者忍不住跳出来反驳,却被郭嘉勃然大怒骂得体无完肤,这些人才觉卫宁麾下的寒门阶层竟然势力也并不弱小,论起功绩名望,武中有徐荣第一,文中有郭嘉为,河东能与其比肩的几乎就没有几人,惹上了这尊瘟神,谁还敢在说一二?

要整治州郡吏治,自然便要刷走了一大片肚无三两墨的酒囊饭袋,在本土小士族依附的大士族表态下,也只能忍受吞了下来。自然便空缺出了不少官位,一时间,寒门抬头,一批一批颇有才学的人物纷纷登上了他们不敢想象的地位和舞台。

而在士族们无可奈何的做出了让步,卫宁自然也需要让他们看到甜头,虽说刷走了一片并无才学的世家子弟出局,但必要的补偿还是需要做下面子工程,而不至于让别人觉得心凉。

卫宁笔锋斗转,便很巧妙的将众人的思维引导下去。本身卫宁有意开国学,既定的目标是要普及文化推广到平民里面去,现在时机并不成熟,但卫宁便正好借那群被刷走的士族子弟来推动国学的起步。

凡一郡郡治以上,起学舍,为公控,为郡学,再上,为州学,安邑为国都,则为国学。纳入选贤司权限之内,从郡学起往上一直为卫宁所控制,这应该便是最原始的教育部门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