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南明汹涌> 第卌七章 刘玄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卌七章 刘玄初(2 / 2)

南明汹涌 杜春秋 更新时间 2021-09-09

明朝遗民着有《论吴三桂》。其中就明白了为吴三桂辩解说,“逼死坡”弑君是无奈之举,而且杀死永历是满清狗皇帝的旨意,不是吴三桂本人的意思,“吴君诚心未必忍为此也”。而且,此时举目天下都是清兵,“吴君”势单力孤,“势弱力微,即有万分尽忠保全永历,情如越鸡之伏鹄卵,势所不能。不但永历不能救,即吴君亦自取死之机也”。遥想当年,周公大义灭亲,到如今也没有听人说起过周公不仁,吴君就如同周公一般。至于和满清联姻,做了满清的平西王,那也属于“身在曹营心在汉”,“吾知吴君之心身虽居清,而其志念未尝忘中国,亦未尝不悯汉民困苦,尤未尝不欲尽忠孝仁义,已成万古之美名。惟奈时势不合,只得勉而权顺天道,在其本性未必乐忍心至此也。

由此可见到了这个时候,明朝遗民看着吴三桂是汉人,仍然希望他能“复兴汉室”,哪怕他弑君犯上,只要复兴汉室,都可以原谅。搞不好,吴三桂能被文人们写成周公第二。

而事实上,整个三藩之乱期间,面对如此无耻之徒,明朝遗民仍然选择支持了吴三桂,而其他汉人也有不少选择支持吴三桂。可惜,吴三桂没有能够利用这一股力量打击满清。不用刘玄初之言以至于此。

三藩之乱,吴三桂起兵,却还是担心着世子吴应熊,希望五世达赖喇嘛从中斡旋让清朝放回吴应熊,而他可以答应跟康熙划江而治。

刘玄初听说之后,赶快写信给吴三桂,大意是:我认为现在应该全力北上,直捣黄龙,现在万万不可“阻兵不进,河上消摇,坐失机宜”,等到满清汇集了四方兵马围攻我们,定然是死无葬身之地。都到了这个时候,你以为世子吴应熊能活着回来吗?我告诉,不可能了。你现在要做的不是救回吴应熊,而是复兴汉室。你要清楚,我们是弱的一方,满清是强的一方。以弱胜强,要趁热打铁,利在乘捷。“今云南一隅之地,不足当东南一郡;而吴越之财货,山陕之武勇”,都在荆襄江汉集合,到时候就会在湖南形成僵持。这无异于与有钱的人比富,与健壮的人角力,怎么可能会赢?“噫!惟望天早生圣人以靖中华耳。”

但是,吴三桂根本听不进刘玄初的计谋,“至夷陵,驻兵松滋,三月不进”。坐失良机。刘玄初见吴三桂根本不听自己的计谋,郁郁而终。

此后果然如其所言,康熙可不像吴三桂扭扭捏捏,二话不说就砍了吴应熊,可怜这老小子到死居然还希望劝说三桂爸爸不要造反。而后,清军和吴军在湖南的岳州僵持了五年,最后是清军赢得了岳州战役的胜利,吴家的丧钟也敲响了。

经过八年乱斗,康熙在灭了吴家,长出一口气说:“能够灭掉吴三桂真是侥幸中的侥幸,万幸中的万幸,这是祖宗保佑的结果啊。”可见,康熙本身对能击败吴三桂并无把握。如果吴军趁热打铁,全力北上,一举占据北京,天下大事未可知也!

满清在三藩之乱期间掀起大屠杀,特别是在四川。本来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四川已经恢复了些元气,等到满清来了之后,四川再一次变成鬼省。其他地方也是如此。保守估计,在整个三藩之乱期间,汉人被屠杀将近一千万。如果吴三桂能果断北上,兴许他们都不会死了。

刘玄初是这个时间段最了不起的战略家,可惜他再也不可能登上三藩之乱的献策舞台了。

因为李存真来了。不要说参与三藩之乱的人,比如王辅臣、武世权、马宝、祁三升被李存真搞了个七零八落;就算是平定三藩之乱的人也是被李存真弄得死伤惨重,例如死在淮安的李之方,死在坐天山的贝子彰泰,瓜尔佳·和讬;更有意思的是还有早就已经叛变投明的那穆都鲁·赖塔;此外还有正在南京坐大牢的周培公。历史已经面目全非。李存真不是蝴蝶,是一只大鹏鸟,翅膀扇起的大风把历史吹得天翻地覆。

但是,刘玄初之能在于自身,并不在于外在环境。历史虽然发生改变,但是一肚子的谋略无可更改。

正如某太祖所说:当方针定下之后,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干部。历史上不论是春秋、三国、南北朝、南北宋、大明还是大清,甚至到后世,战略型的人物都能左右未来。只是,明中之后真正战略大师的意见少被采纳,君主往往昏招连连,故而名声不显。

如今的历史潮流之中,刘玄初又会给吴三桂提出什么样的意见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