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人的工匠队伍,加上一些和泥巴的小工,石小凡见他们安排在了南郊窑厂。
窑哥儿李魁看到来了这么多人吓了一跳,以为又要扩大规模。
谁知道石小凡让窑厂全面停工,暂时不再生产活性炭,而是专做烧泥胚。
这些工匠虽然会镌刻,其实大多不识字,他们只会按照字体笔画雕刻。
毕昇将他们分成两队,结果发现识字的不过区区十几人,剩下的近百人都是两眼一抹黑。他们会刻字,但并不认识是什么字。
于是毕昇让这些识字的每个人刻出一个字体的模板,然后让那些不识字的照着镌刻。
很快,这些工匠开始动手。毕昇严苛细心,对每个泥字都要求很严,必须到达方正大小一模一样。
而李魁则带着窑厂的人制作胶泥,这些胶泥也是要求严苛。
先将干泥敲碎,用细锣过筛。再就是活泥巴。
胶泥要经过反复数十道工序,踩泥,制胚,然后放入方格做成大小相同的方块。
其中踩泥环节最为重要,踩好的泥巴一刀切下去要在切面不能看到一点气泡,否则便视为不合格。
因为有气泡就会影响方块大小,而且烘干后容易开裂。
制好的方块硬泥再交给工匠镌刻,工匠们习惯了枣木梨木,开始对硬泥很不习惯,往往下刀重了。但过了三天,他们很快就上手了,这泥胚刻起来比木头轻松多了,而且速度是木头的数倍。
毕昇又给石小凡献计,工匠按劳计酬。刻的多赚得多,一时间这些工匠如同打了鸡血一样,拼命赶工。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南郊窑厂,谁去了那可是一个肥差。
管吃管住,一天两顿,干的。据说还有肉,要命的工钱高的离谱。
一时间满京城都在议论,一听说谁去了南郊窑厂做工,旁人立刻羡慕起来。
雇人是需要花钱的,户部卡着不肯给,为这事,石小凡去了宫中四五趟。
赵祯也接连批示,可户部尚书方刚就是迟迟不肯给。
很快石小凡就明白了一件事,方刚上吕夷简的人。他迟迟不肯下拨钱饷,是受到吕夷简指使。
南郊窑厂毕竟是官营,他这个盐铁使需要经费也是需要上报三司,然后户部拨款的。
人家也不是不给,办事效率低下,事故层出不穷,这是大宋朝的通病。
冗官严重,许多官员拿着俸禄却无所事事,一个职务数人管辖。出了事就互相推诿,各部门踢皮球。
一个月时限,看样子方刚即便给钱,也得是一个月以后了。
这让石小凡又明白了一个道理,跟这些狗官,你只能用拳头来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