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天行之逆韩> 第十八章 项、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项、刘(2 / 2)

天行之逆韩 摘妹妹的小茶 更新时间 2020-07-31

项梁此议其实是留了个活扣,为将来项氏家门晋升预作准备。

诸侯联军除了他项氏所将之兵,还有谁有资格有能力一路破关斩将,进抵关中?

到时候,以此项氏跻身诸侯之列,既顺理成章让人无可指摘,又能宾服天下成为诸侯之长。

正当项梁叔侄畅谈楚军以及项氏将来之时,持戟郞入帐来报,“沛公刘邦求见。”

刘季自打率人与项梁会盟,项氏也没有因他兵少就轻慢于他,而是分拨他粮草,并且认可了他自称的沛公之谓。

身为沛公,自然就用起了大号,刘邦也就正式上线了。

“沛公,不知何事,如此着急得请见?”

刘邦脸上的焦虑之色丝毫不加以掩饰,项氏叔侄一眼就看出来。

面对项梁的垂问,刘邦赶忙回道,“请将军救救我沛县百姓。”

“刘某乃是沛县之人,在当地还算小有名气,这次起兵反秦,得到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往来投寄者数不胜数。”

“秦人因沛县父老与齐某义军交厚,牵绊过甚,因此有一路秦军围住了沛县,要求全县迁徙,为秦国皇帝看陵。”

这些人说是要被迁去守陵,实际上陵寢还没修筑完工,多半还是要参与修陵的。

“我想借兵三千,救我父老乡亲出水火。”

这一招釜底抽薪也是不得已为之,秦军要镇压的义军太多太杂,一股脑将一县之地尽皆迁移,也是为了彻底断绝刘邦这一支义军的生机活路。

当此之时,乡党之风盛行,军中更是乡党之间呼朋引伴招来的,而这样的军队往往还极富战斗力。

因为乡里乡亲,守望互助,可以放心交托后背,万一有人战死负伤,又极易引发乡亲们的同忾之心。

不仅是沛县,其他与各路诸侯有深切交结的县乡也在迁徙之列,秦军不是没有考虑到此政令可能招致的举县投奔义军,所以都有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入驻弹压。

刘邦自从陈胜兵败,加上如今兵围荥阳的田虎田仲对他排挤中伤,所部兵不过千,将领更是寥寥数人。

就这样的装备武装,赶到沛县,只能是添柴在火里,一并为秦军所执,押去修陵修路。

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借兵。

而对象自然是以义军盟主自居的项梁了。

楚王熊心是名义上的共主,项梁才是义军真正的盟主,这点天下人都明白。

“天下义军皆奉我项氏大旗,于情于理,本帅本不该拒绝你。”

项梁的话刚出口,刘邦心就是一凉,话里意思,接下来的转折就该是此事没戏了。

而果不其然,“但是,本帅刚定下约纵天下诸侯,趁秦军主力在巨鹿之际出兵进逼关中,直抵咸阳,彻底覆亡秦国。”

“此事宜速不宜迟,当此要紧关头,分兵之事,只能是下下策。”

“本帅以为,沛公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我军攻下咸阳,结束大秦的暴政,乡亲们自然也就能回到故里安居乐业了。”

项梁的话看似句句在理,可实际上却显得有些脱离实际。

乡民安土重迁,不提举县搬迁所带来的损失消耗,其中难保有大量不从此令之人会悍然抗法,而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秦军断然不会允许有人违制不从,冲突中死的可都是刘邦的乡亲啊。

刘邦此时手下都是沛县故旧,如果听凭沛县横遭此厄,凝聚力也就散了,谁也不会再信任刘邦了,从此沛公也就成了个笑柄。

“是啊,叔父已经写奏折即将呈与大王,其中言明,先入关中者将被封为关中王。”

“这样的机遇沛公岂能坐失,眼睁睁得看着其他各路义军蜂拥入关中?”

项羽在一旁插上话,他的意思,仿佛以刘邦的实力也能在此役中分一杯羹,也能觊觎关中王之位一般。

项梁稍微瞪了项羽一眼,虽知他是无心之言,但其中难免会被人理解为嘲讽之意。

“这些日子承蒙上将军看顾,不以刘邦兵寡位卑,一视同仁,刘某感激不尽。”

痛苦的闭上眼睛,项氏叔侄一唱一和,完全没有顾及刘邦的乡亲们的性命。

闭上的眼睛陡然睁开,刘邦对项氏的义军失望透顶。

目送着刘邦出帐离去,项梁轻哼一声,“本以为此人还有几分英雄气,这才青眼相加,没想到也是个鼠目寸光之辈。”

刘邦话里的去意表露无疑,项梁自会稽起事以来,顺风顺水,每谋必成,确实养成了几分骄傲自矜的心态。

心灰意冷的刘邦回到帐中,将项梁的答复同弟兄们一说,全都炸开了锅。

“本以为项梁为项燕之后,是个英雄,没想到如此不堪。”

屠狗者樊哙,与刘邦交厚,闻听刘邦起事,当即赶来聚义,此时称得上刘邦麾下第一勇将。

“在这里待得不痛快,不如离开,沛县乡亲,我们自己去救,大不了一起死,也算没辱没我沛县男儿的脸面。”

游侠夏侯婴,曾经就职过秦国官府,当过驿传,闻听义军之事,也舍弃一切投入了军中。

他的话不失任侠之风,顿时引来了场上一干人等的齐声赞同,帐内一时间鼓躁大起。

“夏侯婴说的不错,但是我军力寡,当从长计议。”

刘邦按下鼓躁的群情,“乡亲们是一定要救的,不过此事需要你们配合,而且要守口如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