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二百七十八章 江北态度的转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八章 江北态度的转变(2 / 2)

江北指定这次杨震从江北获得的两千万卢布的低息贷款购买这些在他们眼中的累赘,几乎是一举两得。不仅贷出去的钱连转一圈都没有用得上,便又回到了自己的腰包之中。还空手套白狼的白弄了两千万卢布,而且杨震还要承他们这样一个天大的人情。

毕竟向抗联出售军火,他们还要冒着一定的军事与外交上风险的。尽管在杨震所部快速壮大后,他们冒得这个危险几乎已经是微乎其微。但对于一向秉承着伟大的苏维埃利益至上原则的江北来说,这个风险还是很大的。

江北尽管这次态度转变的很大,出手也很大方。但对于杨震希望能够购买苏军在波兰缴获的库存镍铬等原材料却是一口回绝。只答应出售缴获的库存的一千五百吨战前波兰从德国进口的高级镍铬合金钢,以及两千吨制造炮弹使用的**。

他们给出的意见是杨震所部现在还没有冶炼镍铬合金钢这种高级技术,甚至连一个正规的炼钢厂都没有。这些制造枪炮所需的特种钢材还是由伟大的苏维埃提供比较好一些。这些杨震一直想获得的原材料,无论总指挥怎么说,对方就是不开口。

而对于杨震希望江北能够提供一套炼钢设备,以便利用小兴安岭的铁矿资源,修建一座钢厂,达到枪炮用钢自给自足的请求,也被对方毫不客气的回绝了。江北的答复同样很明确,兴建一座现代化的炼钢厂,耗资巨大不是你们现在能够承担的起的。

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之下,建设一座钢厂既没有必要,也用不到。伟大的苏维埃随时可以采取极为优惠的价格向你们提供优质的钢材。况且缴获的波兰钢厂设备也是苏维埃所需要的。

很明显江北尽管这次出奇的大方,但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却是并不打算撒手。也就是说,杨震现在即建立起一座现代化的兵工厂,但输血管却仍旧捏在人家的手中。兵工厂的原材料供应,只要江北想,就随时可以切断。

没有了优质的镍铬合金钢,你就是生产出一堆天文数字的弹药,但却造不出发射这些弹药的枪炮,也是没有用的。没有了原材料,那些兵工厂的设备就算再先进,也不过是一堆废铁。

杨震此次被急招来东北局除了与李延禄见面外,就是商议这笔买卖究竟是做还是不做。两千万卢布,这个数目在总指挥以及东北局其他领导眼中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执行起来必须慎之又慎。

听完总指挥关于此次谈判的内容叙述后,杨震毫不迟疑的道:“做,为什么不做?用两千万卢布买回来十多个师的武器装备,还有大量的武器生产线,这么划算的买卖为什么不做?”

“江北不是答应我们可以在五年之内使用煤炭、农产品以及部分现金偿还这笔贷款吗?那还等什么?按照现在鹤立地区一个月六万吨煤炭的产量,除了我们自用的部分外,可以拿出去四万吨还债,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现在欧洲战火已经燃起,是江北用的到我们时候,所以才会如此大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有什么可担心的?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总指挥与新到任的东北工委主任李延禄对望一眼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道:“现在军事任务压倒一切,我们同意以鹤立煤炭偿还贷款。但杨震同志,现在控制在吉东军区手中的几个煤矿和金矿你们必须要交出来。所产煤炭与黄金由东北局统一使用。”

“另外,此次购买武器以及军工生产线的两千万卢布贷款使用后,大约还能剩余二百万卢布。这笔钱,上缴东北局一半。东北工委已经开始工作,各地的地方政权已经组建完毕。但在资金上极为紧张。”

“你划拨过来的那些资金只能够维持东北局以及东北工委的日常工作,也就是只能喂饱工作人员的肚子。在目前没有任何资金来源的情况之下,我们只能和你伸手了。还有你今后作战缴获的资金中必须上缴东北局五成。”

看着还是第一次如此严肃的与自己谈话的总指挥,以及他与李延禄的可谓是狮子大开口,杨震没有丝毫犹豫的笑了笑道:“总指挥、李主任,你们这么说不就是见外了吗?这些煤矿、金矿,乃至贷款不是我杨震个人的,都是国家、民族的财富,上缴给上级统一管理是应该的。”

“我们党的原则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吉东军区是党的队伍,不是我杨震个人的队伍,服从东北局指挥是必须的。老子从儿子要钱,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样,鹤立地区的那几个煤矿,军区留下一个用来改造战俘外,其余的全部无偿上缴。至于金矿,总指挥军区几万部队也等着米下锅那,总得给我留下一个。我看将梧桐河金矿给我们留下,其余的我可以上缴。”

“另外,结余贷款剩余就不要上缴一半了。这样不管多少,军区除了留下三成作为流动资金外,都可以全部交由东北局和东北工委统一使用。但作战缴获的资金同样最多只能上缴三成。”

“总指挥、李主任,军区几万大军一个月的人吃马嚼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保留这些也是无奈之举。皇帝都不差饿兵,我身为军区司令员总不能让部队饿着肚子去作战吧。总不能连烟钱都不给战士留点吧。”

“资金上我可以按照东北局要求去做,但军工厂必须归吉东军区管理,不能移交东北局。一路军和三路军需要的补充,我们可以直接从库存里面调拨。还有这次购买的武器装备全部移交给吉东军区。”

“我们部队人数多,扩编之后主力加上地方部队将近十万余人,对武器装备,尤其是弹药的需求量很大。作为目前东北抗日的主力,压力最大的吉东军区必须保证装备、弹药的补充。”

~

请分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