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千里之外的皇宫内纸上谈兵,成千上万的明军在辽东厉兵秣马,准备着即将开始的大战。</p>
广阔的野地里是成千上万的盔明甲亮的明军士兵,正在军官的指挥下,演练着战阵变线列。人头攒动,脚步铿锵,号令声、哨声此起彼伏。</p>
武学的研究和演练,前线将领的实战经验,促进了明军战术打法的不断进步和完善。</p>
而燧发枪加刺刀,以及定装纸壳弹的列装应用,则为此打下了牢固的基础。</p>
“厚重的战阵还不可舍弃,线列可作为补充变化。”熊廷弼在远处的土山上举着望远镜瞭望观察,做着品评,“建虏的冲击力,不可小觑。”</p>
周围的将领纷纷称是,这是谨慎万全之举。线列战术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力,但看起来还稍显单薄。</p>
黄龙在旁说道:“待敌败退时,若能迅速变成线列,将给敌以更大的杀伤。”</p>
张盘笑了笑,说道:“敌人败退,我军定要追击,变阵的话,似乎不必。”</p>
</p>
“能够顶住建虏骑兵的冲击,便可在宽大的正面展开,以凶猛的火力予敌重大杀伤。”何可纲插嘴道:“而建虏很少用骑兵正面冲阵,也就不必太过担心。”</p>
熊廷弼放下望远镜,微笑着说道:“你们说得都有些道理,但本官要提醒你们的是,此战事关重大,不可轻行冒险。”</p>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不必急于一战定乾坤,战阵速度慢,但厚重安全;线列战术虽取得过胜利,但实践经验到底还少,变阵时对时机的把握,你们也未必心里有底。”</p>
伸出一根手指,熊廷弼最后强调道:“用你们最把握的战斗方式进行指挥,这点灵活性本官不剥夺。但一定要按作战计划完成,若有失误,军法无情。”</p>
“末将明白!”众人躬身应道。</p>
线列战术好不好,相对于方阵来说,更加灵活,在单位时间内投射的火力也更密集。</p>
还有一种集火射击的打法,就是三排至四排火枪兵不是轮流射击,而是同时开火。</p>
这种打法的震慑力是极大的,因为火力极为密集,敌人是成批倒下的。</p>
尽管牺牲了火力的持续性,但看到战友哗地一下成片死亡,心理的震撼肯定比一个一个地少数阵亡强烈得多。</p>
在电影中就有这样的场面,两队士队荷枪实弹相对而行,在射程内停步,然后举枪射击。没错,就是被称为“排队枪毙”的打法。</p>
就是这种看起来很蠢笨的战术,却在欧洲盛行百年,说是横行世界,也不算过分。</p>
熊廷弼也承认现在明军装备的燧发枪、定装弹,实现武学所研究的线列战术是可行的,也是先进的。</p>
但再先进的战术,对于指挥官和士兵也要有一个适应和熟悉的过程。而在战场上变换阵形,无论是指挥官,还是士兵,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