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年平辽?皇帝着急了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年平辽?皇帝着急了吧?(2 / 2)

我真是大昏君 样样稀松 更新时间 2021-08-17

现下的东江本部有三协人马,按照混成协的标准,到年底每协将扩充至八千人。飞骑兵一千,龙骑兵两千,步兵三千,炮兵一千。</p>

</p>

这已经是朝廷所能供应的最大数量,三协加在一起,光马匹就有一万两三千,需要的粮草豆料也是相当惊人。</p>

汇报了东江本部的情况,毛文龙根本不敢虚报。别人他不知道,苟真怀肯定有密奏权,说不定现在也在写密奏呢!</p>

接下来,毛文龙又把朝鲜的最新消息向万岁禀报。</p>

不出朱由校所料,朝鲜的李庆全使团携带明朝准封敕谕归国后,立时引起了轩然大波。</p>

朝鲜君臣认为历史上明朝册封,必然是正式遣使,现在只有敕谕,所谓的“仁祖反正“及仁祖王位的合法性不能得到最终的认可。</p>

李倧也很捉急呀,得不到明朝的正式册封,就会给反对者兴兵作乱提供借口。刚费尽心力平定了李适的造反,再来一次两次,这王位也够呛了。</p>

于是,李倧在认真听取了李庆全的奏报后,明白了。马上决定再派使团,请大明遣使正式册封。</p>

其时,朝鲜君臣也看到了辽东形势的变化。认为后金已被压制,威胁大大减轻。原来“亲明不怒金”的策略,完全可以改变了。</p>

朝鲜使团刚刚经过皮岛,前往登州拜见袁可立,再去天津登岸,赶赴京师。</p>

从毛文龙的角度,是想促成此事,从朝鲜得到更多的物资援助,才不管他是不是篡逆呢!</p>

给朝鲜说完好话,毛文龙觉得还不够,特别是万岁又交代了密奏要特别注意,万万不可泄露。</p>

“臣身受圣恩提拔重用,不胜感激惶恐之至。臣惟有竭尽犬马之劳,以忠诚之心报效万岁。与万岁所奏之事,绝对三缄其口,即亲如父子兄弟,亦绝不相告。”</p>

毛文龙放下笔,捋着胡子再三检查斟酌,才觉得比较满意。特别是最后表忠心,作保证,应该能让万岁放心。</p>

正在此时,亲兵禀告,沈太爷前来求见。</p>

“且让他稍待片刻。”毛文龙皱起了眉头,赶紧把密奏收好封匣,才让老岳父进来。</p>

其实,对于沈太爷此来的目的,毛文龙也猜出一二。</p>

随着镇江堡的巩固,明军以此为基,具备了继续深入,光复更多失地的条件。而宽甸、新奠等地,出产人参,正是沈太爷发家致富的特色经营。</p>

但军事行动岂能以挖参为目的?纵然毛文龙想照顾岳父,两个副将那里,也得有合适的借口吧!</p>

“见过毛帅!”沈世魁倒是不敢以太爷自居,对女婿也是躬身施礼。</p>

毛文龙起身相迎,笑着虚扶一下,请沈世魁落座,心里却是甚为不悦。</p>

不知道你女婿得到万岁信重,正在为封妻荫子努力奋斗啊?光盯着黄白之物,鼠目寸光,可不能因为让你发财,而毁了某的封侯之路。</p>

…………………..</p>

辽西,广宁。</p>

押解科尔沁部俘虏,以及建奴二贝勒阿敏等入京献俘的热烈气氛还未消散,从山海关调来的两协援兵又赶到,加入了辽镇序列。</p>

作为辽东经略,广宁甫一稳固,熊廷弼便移府于此,亲自坐镇前线,他认为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p>

给皇帝的密奏已经写好,中秋后秘密入京述职,商议平辽大计,和毛文龙是一样的密旨。</p>

万岁虽然有点心急,但从目前兵力的补充训练,以及装备物资的供给上,一年平辽,也不是没有希望。</p>

老熊封好密奏,又来到沙盘前仔细研究。思索着冬季封冻后,跨过辽河进行反攻的第一个落脚点应该选在哪里?</p>

最快捷的路线自然是从镇武堡、西兴堡或西平堡出动,越过外长城,穿过辽河套,直抵黄泥洼。</p>

这也是广宁大战时,建奴所采取的攻击路线。还真打了广宁明军一个措手不及,导致西平堡失守,沙岭惨败。</p>

如果只是辽镇明军,展开这样的直接进攻,兵力还稍显不足。要知道,黄泥洼离辽阳比较近,离沈阳也不太远,建奴现在正收缩于此,人马众多。</p>

而离得最近的友军,便是辽南的东江镇三协,协调行动的话,能够对辽阳形成夹击之势。兵力上,也将与建奴相当。</p>

但这显然还不太够,万岁想必也知道这些。依着万岁谨慎的性子,定然还会增加兵力,以保证作战的优势。</p>

就象万岁在密奏中所说的“不打无握之仗”,要想达到这个要求,至少还要再增加两个协的兵力。</p>

登镇和津镇,熊廷弼立时想到了这两大友军。别说两个协,就是四个协,这两镇也是有的。</p>

刘爱塔复州反正,前去支援接应的正是登镇人马。津镇,也有参加过轮战袭扰的有经验的战斗部队。</p>

这样算下来,光是辽西的反攻,就至少能出动十个协,六七万人马,超过了建奴能出动迎战的人数。</p>

这个人数是按机动兵力算的,建奴之前能有六万左右,经过这两年来的挫败和消耗,熊廷弼估计顶多只剩下五万。</p>

依据建奴的人口基数,想补充是很难的。既便放宽条件,尽行抽调,在战力上也会有所下降。</p>

就是这样,熊廷弼觉得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当然,他还没把东江本部算在内。如果协调行动,东江本部牵制住一两万建奴,那就有了根本性的改观。</p>

可以看出,皇帝对辽镇是寄予厚望的。在几个方面的明军兵力上,也只有辽镇的人马,能够独力对战建奴。</p>

这还不包括对辽镇的大力支援,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使辽镇逐渐成为了平辽的绝对主力。</p>

老熊还不知道,秋后赶来赴援,加入辽镇作战序列的,还有京营的飞骑。</p>

一万多把骑兵墙练得比归化骑兵还要熟练厉害得多的铁骑,才是皇帝要一年平辽的底气所在。</p>

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皇帝也定下了小目标,至少要把建奴打残;大目标则是平灭建奴,彻底了却他的心病。</p>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