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大阿哥,你想岔了
等杨孟晗晚上,和大哥碰头,才知道大哥他们有点走偏了;怪不得应该热闹的招商场面,自己没有看到,这么冷冷清清,水波不兴的。只好耐心地跟大哥再沟通一次。
大哥多少也想到,自己这做法有些不妥,进书房后,喝了几口茶,自己先解释道:幼鸣,大家是担心,如果搞得太引人注目,朝庭知道了,不好交差,所以在找乡里乡亲的悄悄的去。
杨孟晗:自明朝开始,大明海外贸易已数百年,为什么禁而不止,屡禁不绝?
杨孟昭:朝庭没有记载呀,你听谁说的呀?
杨孟晗:对,几百年了,瞒上不瞒下,都干了几百年了,朝庭真就是不知道;大阿哥,你知道原因在哪里吗?
杨孟昭:没有人上奏吗?
杨孟晗:现实就这么作弄人,就是没人上奏。在明末更过分,南方几乎所有的官员、勋贵、军官,都参与海贸走私;而且,为了垄断走私,还反对松弛海禁。大明朝怎么死的,穷死的;可是南方这些勋贵、官员、士绅,一个个富得流油;最后全便宜了从东北一路烧杀进来的满人。
杨孟昭:你是让我们,仿前人故智?瞒上不瞒下?
杨孟晗:大阿哥,光我们几家,瞒得再死再严实,都是瞒不住的。只有大家都在里面,都有好处,甚至是大好处,利益均沾;那么,谁都不会说了。
杨孟昭:那我家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方,就这么让给别人了?
杨孟晗:大阿哥,你想一,没有想二;举个简单例子:大米,现在沪上一担七百文,南洋多少?
杨孟昭:应该便宜点吧?
杨孟晗:不超过五百文,越南,有时三、四百文;运到天津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