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李广对搞经济在行,有点夸张。<火爆天王最新章节>不过李广对经济的方向还是有很长远的认识的。不可能不长远,穿越人士要是这点见识没有,纯粹白活了。
但是,具体到如何花钱,而且还能兼顾眼前和长远,投入产出比例最高。以李广的水平还真是不好立刻作出决断。这是一个经济体系的设计。
有些人愿意当神仙,替国民计划一切。那种危害李广可是在二十一世纪所见所闻的多了去。
但是,具体到海唐国的状况,这么多钱都算是军方加上政府赚到的。如何花,政府和军方占主导权却是无疑的。
“集中力量办大事”?
好像是体现某某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一环。
而且具体到海唐国的情形,政府倒是真的可以集中力量办几件大事,开建几个大工程,建设几个大工厂什么的。从而形成如同改革开放后,以国企为龙头,民企补充的格局。虽然弊端难免,但是也算是勉强一条经过验证的成功道路。
不过,海唐国的情形说实在的还不如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状况。且不说现在的国际环境处于战争状态,仅仅一个人力资源就使得海唐国束手。
八十年代的中国虽然民间几乎没有资本,但是却有着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民间经济从无到有,不断的找到市场的缝隙,从而发展壮大。
现在海唐国可倒好,市场不是缝隙,而是全空白(除了军工和农业)。可惜的是民间不仅资金短缺,连人力资源也短缺的很。
李广随便都能找出个几十个项目,轻松的耗尽这些资金。但是在耗尽了这些资金之后,市场空缺民间资金仍然难以填上空位,难以把这些投资及时的转化为经济实力。也就是说,政府投资反倒有可能出现浪费闲置。
在军舰上思考了十多日,随着思维深度的增加。这才觉得这个题目好像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
李广的思维在某一日豁然开朗,在找到了海唐国发展困境的核心问题之后,一切迎刃而解。
海唐国缺什么?不是资源,不是土地。甚至不是资金。而是人,人才。农业需要人,工业需要人。军事需要人。所有国富民强的设想离开了人,统统玩不转。
打个比方,小日本全体无疾而终,去见天照大神。留下个完整的日本,海唐国现在都没有办法把他运转起来。
农业人口,还相对容易解决一些。国内的失地农民多了去,仅仅云贵川三省就够海唐国目前的运力吃满。
工人,缺。国内或许能再挖一些,但是远远不够用。
高素质工人。几乎是不要想从国内招收了。
高技术人才,海唐国已经四处挖人了,但是仅仅满足现有的几个军工企业都有难度。
至于更加高层次研究人员,想挖人,不是难度的问题,实在是太少了。
培养。这是海唐国唯一的一条出路。无论是着眼当前,还是战后,抑或是未来。
顺着这条思路,李广的经济建设计划逐步清晰-,被称为“一个核心两个方面”的投资计划自此出炉。
一个核心-人。人才。
两个方面,千家学校(专业),千家工厂(工程)。
所谓千家学校,就是大力发展教育。
海唐国已经有了一所政法学院,美国人出钱,英美两国出师资力量,海唐国从国内招收学生。为了增强这所大学的吸引力,胡适博士已经卸任了海唐国驻美国公使的职务,担任了这所政法学院的院长。而海唐国驻美国公使由执笔《第一滴血》的王世担任。
现在李广要办的是基础教育,加上从初级工人到高技术人才,所有实用学科的完整教育体系。而且是全部实行义务教育。
简单的来说,小学毕业,考不上初中的,有初级技工学校可上。至于学习成绩太差,连毕业都困难的,只好回家务农了。
初级中学毕业考不上高中的,有中级技工学校可上。
高中毕业却不能考上大学的,有大专院校可上。
而高中毕业能考上大学的,海唐国暂时无力筹备真正的理工科院校,只能先建设一个海唐国立工业大学的硬件,但是学生将会由政府出钱,送到美国或者乌拉圭上大学。
李广深知一考定终身的危害,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想发展那种非常理想的教育体系根本就没有可能。
长远的看,这种义务教育对于国家的经济压力是非常大的。故此,四个级别的教育,升学比例都有限制。
看看,政府方面制定的升学比例,李广想想自己的童年,不堪回首。
小学毕业比例为百分之八十,小升初百分之四十,上技工学习百分之四十。
想想一个小学生,就要承受如此残酷的升学比例淘汰,李广吧嗒吧嗒嘴,没有反对。
如果从小学开始计算,大学生升学比例只有百分之一左右。
这些政策,说实在的李广有些抵触的。但是即便是如此恐怖的升学比例,海唐国也要在三年内支出四十亿唐元。相当于一个亿的美金。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过惊人了。要是按照黄金价格,这年头的美金差不多相当于2012年的五十倍。也就是说教育投资相当于2012年的五十亿美金,三百多亿人民币。
这样的大手笔,不要说中国。即便是在美国也是超大的手笔的。因此,这项政策一出,全国震动,连中国大陆也人人惊叹。
虽然有水分,但是这项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从小学到大学的义务教育。在这个年代,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欧洲国家,都做不到的一件事情。更何况,海唐国的教育对象可不仅仅是现有国民,其覆盖面可是包括了中国大陆。
说是大手笔都有些谦虚,简直是疯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论是这个年代还是七十年之后,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教育。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学生从何而来。
要知道,海唐国在四三年年初时不过一百二三十万人口。根本就没有多少适龄的小学生和中学生。
因此,学生来源只可能是中国内地。
为了吸引移民,海唐国的政策优惠的不得了。所有来自国内的学生。无论是基础教育的小学初中高中。无论是高等专业,无论上几年学学杂费和基本生活费全免。条件只是毕业后在海唐国工作上学时间的一倍半时间,而且是拿工资的。
学生上学期间。欢迎家属陪读。如果该学生,全家移民到了海唐国,仍然享有海唐国“三十亩地一头牛的待遇。”
至于能不能把这些学生留下来,使得这些学生全家移民到海唐国,那就看政府的本事了。至于有些学生学成后归国,李广曰:为祖国做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