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百寿说道:“诸位可不要小瞧了张仪,张仪有经天纬地之才,前些日子写了一篇策论,我看过之后,那是拍案叫绝,真没想到我楚国还有此等人才。”
一个达官贵人瞟着张仪,问道:“你姓张,祖上是何人,在我楚国身居何职呀?”
张仪面带微笑,说道:“在下是魏国人,祖上曾经担任过一些小官吏。”
另一个达官贵人说道:“哦,这么说你就是平民出身喽?”
“正是,”张仪的脸上还带着礼貌性的微笑。
听说张仪是平民出身,在座的达官贵人们都不禁露出了轻蔑的神情。
袁百寿说道:“诸位,张仪令人赞叹的不是他的出身,而是他的才学。”
一个达官贵人不以为然,嘀咕道:“一个平民能有什么才学?”
袁百寿说道:“老夫把张仪写的策论就带在身上,我给你们念一念,你们听一听,看看张仪的才学如何。”
袁百寿从袖子里抽出了一张纸,展开,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张仪在旁边扬着头,一脸骄傲地听着。
张仪的策论主要是说,楚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制度落后,经济停滞,社会矛盾重重,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大国,算不上是一个强国,楚国要想变成强国,与秦国抗衡,必须要学习秦国,进行深入、彻底的变法改革。如果楚国肯改革,数年之后必定焕然一新,称霸天下。
张仪还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简明扼要,切中要害。
袁百寿很是兴奋,读完了张仪的策论,说道:“怎么样,张仪这篇策论写得振聋发聩吧?”
那些达官贵人都是依靠祖宗的福荫,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没有什么本事。为了能让他们的优越生活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他们很是团结,坚守等级观念,始终蔑视平民。
如果张仪这篇策论是某个贵族写的,这些达官贵人早就叫好喝彩了,能用尽一切赞美之词还赞美这篇策论。但是,这篇策论是张仪这个平民写的,达官贵人们就觉得怎么听怎么不顺耳。
“一个平民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不过是自己在那意淫罢了。”
“一个平民最好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说这些话,全都是假大空,根本就没有实际意义。”
“嗨,现在这世道,无论什么出身的人都能对国政说三道四,王上也不管一管。”
“对,如果任由这样的风气蔓延下去,长此以往,那些贱民都不安守本分,国家岂不是要乱了。”......
就算张仪城府再深、修养再好,听了这些达官贵人的话,也不免怒火中烧。最后,还是袁百寿替张仪解围,收起了那篇策论,说道:“咱们不说这些了,来,喝酒。”
众人举杯喝酒,张仪脸色难看,没有动,袁百寿向张仪使了一个眼色,张仪这才不情愿地举起了酒杯,与那些达官贵人喝了一杯酒。
袁百寿放下酒杯,拿起了筷子,说道:“大家尝一尝这熊掌、鹿羹,还有这蒸鱼,熊掌是燕国的熊掌,鹿是魏国的麋鹿,鱼是吴越的鲈鱼,味道鲜美至极呀。”
这些达官贵人对国家大事不在行,对饮食却是精通得很,指着满桌的美味佳肴,点评起来。
袁百寿觉得张仪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有些尴尬,便说道:“张仪,你不是会讲笑话吗,你给大家讲点笑话,活跃一下气氛。”
张仪笑了一下,说道:“好,我就给大家讲个段子,从前,有两个达官贵人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岸边正好有一个平民路过,两个达官贵人就招呼平民,快来救我,快来救我。两个达官贵人为了让平民先救自己,在河里扭打起来。
“那平民停了下来,捡起一块石头。看着两个达官贵人没说话,一个达官贵人指着另一个达官贵人,冲着平民叫道,你把他打死,我给你一万两银子。另一个达官贵人说道,你把他打死,我让你当县令。”
说到这里,张仪停了下来,看着满座的达官贵人,问道:“你们猜,那平民怎么做的?”
有的达官贵人猜到张仪有意调侃他们,阴沉着脸,没说话,有的达官贵人头脑简单,又喝了几杯酒,傻乎乎地说道:“我觉得那平民应该选择当官,当官不仅有钱,而且还有权,走到哪里都抖威风。”
旁边的一个达官贵人说道:“我觉得那个平民会选择一万两银子,平民嘛,都是鼠目寸光的东西,就认得钱,哪里知道当官的妙处。”
几个达官贵人争论起来,最后他们一起看着张仪,问道:“你说,那平民到底怎么做的。”
张仪笑道:“那平民手里拿着石头,对河里的两个达官贵人说道,你们两个狗日的,仗着祖宗的权势,吃人饭不干人事,蠢得像猪,还自以为很聪明,我就在这里守着,看谁敢来救你们,谁敢来,我就打谁!”